一辆箱型车缓缓停在东海岸旁,车上几位阿美族原住民笑容灿烂,宛如洒落在湛蓝海面上的金黄色阳光,让人备感温暖,难以相信他们泰半是身障朋友。开车的曾明琨、何春英夫妇与几位族人有说有笑,一同前往海边捡拾石头,那是「福丁达路岸」角石工作坊创作的素材。
「福丁达路岸」位于花莲县凤林镇中兴村,是一处用爱心修筑、分享关怀与成长的工作坊与聚会所,涵盖角石工坊、木雕坊、绣坊、餐坊及艺品展示廰。「达路岸」是阿美族语聚会所的意思;「福丁」则是鱼的意思,代表分享。
「福丁达路岸」外观颇具特色,是一种在地的风土建筑,称为「钢构槟茅筑」,它以钢铁为骨架、槟榔杆为壁材、茅草装饰屋顶建筑而成,由一群阿美族原住民共同参与打造。其中完成的一幢,外墙装饰着原住民人物木雕与大型阿美族图腾麻布油漆画,散发浓厚的原住民文化气息,让人备感活力充沛。
这个聚会所的幕后推手之一,是世居草鼻部落的曾明琨、何春英夫妇,他们慨然提供土地建盖「钢构槟茅筑」,以助人为善的胸臆记录生命美好的脚踪......
成立工坊,帮助身障者
这一份无私奉献的大爱,源于心灵最深处善念的触动。那一天,何春英刚生下么子,尚未满月,教堂传来的美妙歌声吸引她走进教会。这是她人生的重大转折。
何春英后来终于明白,这内心最殷切的需求,早在一年前她举棋不定,徘徊于都会与乡下生活的十字路口时,就已萌芽。
何春英生长在一个贫穷的家庭,民国七十一年年方廿一岁时,嫁入同样贫穷的夫家。为了摆脱没有希望的种田日子,和先生到繁华的台北打拚。三年的奔忙,生活依然清苦,家乡开始对他们发出呼唤。夫妻俩挣扎着,就因为她不想过乡下人的生活。民国八十年,终究抵挡不住心灵深处的催促,他们回到了凤林老家。
「民国八十二年,我们到台东稻叶村从事牧灵工作,每个礼拜日凌晨五点钟出门,开着小货车,带着三个五岁以下的孩子,挨家挨户拜访,传播福音。」何春英说,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年多。无数次,夫妻俩为了孩子争吵、为了经费争吵......,种种压力考验着他们的毅力与坚持。在经历了深刻的反思与强烈的自我要求后,他们慢慢抛弃了各自的观念,生命亦在不知不觉中有了转变。
「关怀弱势」的花朵在曾明琨夫妇心中孕育,他们体认到必须亲身深入社会,才能了解社会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才能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民国八十六年,他们随着徐建正牧师带领的教会团队来到花莲吉安乡开拓更大的服务视野。在团契活动中,发现隔邻一些脊髓损伤原住民,除了倚靠政府补助外,没有任何收入。「社会边缘总有许多人需要关怀与帮助。」何春英说,目睹他人的不幸激起心中的善念,她思索着要如何帮助身障朋友自力更生。
于是,透过角石生命关怀协会,团队在吉安乡太昌村成立了「角石工作坊」,十几位原住民身障朋友因此有了工作。为了让爱心延伸,他们从零开始,办活动争取经费、募款、展售作品,逐渐开展生机。
提供土地,建盖钢构槟茅筑
他们秉持「要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的信念,除了身障原住民的「角石工作坊」,还成立了「洁妆绣坊」。从凤林镇到吉安乡超过一个小时的路途,不论刮风下雨任何难阻,何春英每天骑着机车来回,到洁妆绣坊当志工,以实际行动关怀、服务更多的社会边缘人。
这样的日子持续三年后,文建会在某次展售活动上看到了他们的作品,补助经费支持他们尽心尽力助人为善的心意,于是他们有了更多实现理想的力量。
团队全心投入规划、营造草鼻部落为艺术村。拥有建筑专业的徐建正牧师,运用在地素材槟榔树,设计了「钢构槟茅筑」,阿美族原住民成员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贡献一己之长,就地取材共同参与打造。
何春英回忆说,因为造林而濒临被砍伐命运、树龄四十年以上的老槟榔树,正是他们需要的建材。成员到处打听建材来源,毫无经验的他们在砍伐过程吃尽苦头。筚路蓝缕的辛苦,没有阻挡大家往前迈进的脚步,依然为心中大爱无私付出,筑梦踏实。
民国九十四年三月,「福丁达路岸」的第一幢「钢构槟茅筑」完工了,矗立在曾明琨、何春英夫妇提供的土地上。
雪中送炭,找寻工作伙伴
经过一年多的扩充与训练,「福丁达路岸」逐渐步入轨道,角石工坊、木雕坊、绣坊、餐坊及艺品展示廰一一成立。
走进一楼展示大厅,淡淡的木头香气扑鼻而来,目光所到之处尽是细腻精巧的工艺作品。不同族群的原住民木雕壁画和经过亮光处理、裁切平整的槟榔杆,分列装饰墙壁,粗犷质朴却引人注目。
漫步浏览,我被一件精美雅致的浮雕石头兰屿船吸引,曾明琨向我介绍这是角石工坊下肢重残者王宗雄的作品。我的脑中随即浮现方才和王宗雄夫妇闲聊工艺时,他们脸上散发的熠熠光彩,心头顿时热烘烘地温暖起来。
曾明琨指着一幅木雕画,告诉我们那是他动过心脏手术后,一度颠沛流离时的创作──「思索」。「当时全家人生活陷入困境,我感觉前途渺茫,不知何去何从,把头埋在抱膝的双臂间,思索生命的未来。」曾明琨轻轻讲述作品的意境,曾经的彷徨无助似乎已经远离。
何春英说,太昌的残障工坊成立不久,先生开刀成为领有残障手册的身障者,又逢娘家妈妈得了胃癌,「在彷徨无依中,我们祈求神的帮助,神也已经安排好了,几天后,一通陌生电话询问我们的住址,我们收到了一万元的捐款。」因为坚信神的爱,全家人走过害怕、悲伤、痛苦,......走出彷徨和怨怼。
绝处逢生的经历,让他们为需要帮助的朋友伸出援手的心意更加坚定。「福丁达路岸」成立后,他们结合劳委会多元就业方案,透过就业服务站悉心找寻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原住民身障朋友和单亲妈妈成为「福丁达路岸」大部分的工作伙伴。
工艺扶植计划,营造艺术村
参观过展示厅,何春英继续为我们导览绣坊。甫进门,正在串编项链的单亲妈妈热情相迎,胸前佩戴的在地植物野薏仁串成的多彩项链,煞是好看。我感觉来到了一个和乐融融的大家庭。
墙壁上垂挂着五种颜色的麻布油漆画,何春英解释它代表阿美族五代同堂的敬老精神;以太阳构图的石子镶嵌画象征着时间循环不止;芒草梗和小石子搭配的门帘代表团结就是力量。其他如美丽的干燥压花壁饰、刺绣壁画、五彩琉璃珠壁画、彩色线绳手环等,作品大都运用在地素材,不仅展现原住民传统文化,而且斑斓炫目、各有意涵。一时间,我好似走进大观园的刘姥姥,眼界大开。
我心想:「这般精致美丽的作品想必有专家指导?」何春英说,民国九十五年「福丁达路岸」已成为政府小区工艺扶植计划的补助对象,获得国立台湾工艺研究所的指导并推介专业师资。自此工艺发展更上层楼,目前成员都可以创作出美丽的作品,营造草鼻部落为艺术村的愿景又向前迈进一步。
「草鼻部落因为没有就业机会,人口外移严重,如果打造艺术村的梦想能够实现,就是对族人最好的雪中送炭。」夫妇俩一面勾勒「草鼻部落艺术村」的愿景,一面感慨小区营造的艰困难行。「部落族人很难理解我们的心意,但是再困难的路,我们也要持续往前迈进,直到他们了解的那一天,就会加入我们。」她坚定地说。
夕阳西下时,我们向曾明琨夫妇挥手告别,车子渐行渐远,身后挂着阿美族图腾壁画的「钢构槟茅筑」消失在彩霞中,耳际犹回荡着他们爽朗的笑声:「留下来吃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