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王,你觉得今天来上课的老师讲得如何?」
「我觉得他讲得很清楚,只是还少一点甚么东西。」
「我倒是觉得反复讲一个主题很啰嗦。你觉得还少甚么?」
「如果可以当场练习一下就好了。」
「别闹了,讲师钟点费这么贵,你还是回家自己练吧!」
***
基本上,无论是哪一型的人,想学会一个技能,都必须仰赖练习。但对他们来讲,他们的学习除了练习之外,可以临摹照做,效果最好。「学徒制」就是这一类型的人发展出来的培训技巧。
他们不是那种听一听原理,然后自己去尝试细节的性格。对他们来说,最好可以在旁边参考、模仿,甚至有指示和说明可以教导他们一步一步操作。所以,很多学徒制都是先让徒弟作一些琐事,但允许他们看师父怎么操作,透过长时间不断地观察,内化记忆到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去,这样正式上场时,就可以模仿个七、八分,再加上经年累月的执行,就能够将一件事物完全地学习成熟,甚至找到所谓的「诀窍」与「眉角」。
所以,这一型人通常比较瞧不起年纪比自己轻的人,或年少得志的人,很自然地就会在他们的相处中出现「上司下属」、「前辈后辈」的阶级观念。这是由于他们相信,任何的学习,都是不断地模仿和复制而来的,不可能凭着聪明才智一蹴可几,即使他们的脑筋不错,也只是加速这个内化的过程。
对他们来说,「经验」就是勋章,也是成功的保证,只要从事能发挥「经验」的工作,他们往往能表现得出类拔萃。这样的思考模式,和前几期所介绍的「心型」、「心脑型」人大不相同,对这类人来说,创新、突破,打破经验的藩篱才是可贵的,反复操演的经验法则,反而不那么有价值。
他们喜欢学习的项目,多半也非常具体。例如历史(实实在在,已经发生过的故事)、可练习的技巧、有实际用途的科目等等。一些看不出立即用途(如集体讨论),需要分享自己感觉(如一些团体动力的活动),或是需要想象力(如创意思考)、抽象的事情,他们学习起来经常是兴趣缺缺。相比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灵交流,他们更喜欢花时间在学习可以操作、有具体成品的项目上。
想了解更多知识,请连至http://sense-siq.com/tp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