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鯛的優勢在於周邊產業健全

農委會漁業署養殖漁業組組長石聖龍認為,台灣的最大優點是產業周邊的配合設施比較強。
農委會漁業署養殖漁業組組長石聖龍認為,台灣的最大優點是產業周邊的配合設施比較強。
李唐峰
第62期
李唐峰

對於「台灣鯛」這項名列「台灣四大外銷旗艦農產品」之一的台灣之光,農委會漁業署養殖漁業組組長石聖龍指出,吳郭魚(台灣鯛)的適應力極強,養殖技術不是很高深,而台灣導入品種改良、飼料開發等,已有半個世紀的發展,算是比別人走得稍早一些;其中最主要的突破就是「單性養殖」,生下來全是雄性的,以免繁殖過快,密度過高,導致生長緩慢。

從1980年代以來,台灣鯛的養殖面積一直都穩定在七、八千公頃左右,產量也維持在8萬公噸左右,其中約有六成外銷、四成內銷。外銷市場第一名是美國,其次是中東、加拿大、韓國。

台灣鯛周邊配合設施強

不過,世界各國也全力在發展吳郭魚產業,甚至連聯合國世界農糧組織(FAO)為了解決人類糧食不足的問題,非洲、亞洲、中南美的很多國家,都在推廣吳郭魚,因為可以做為人類蛋白質的重要來源。

石聖龍認為:「單性養殖大家都會,品種改良、純化大家也都在努力,但我們的最大的優點是產業周邊的配合設施比較強。」

「台灣很注重收穫後的處理,比如說魚抓上來,我們會把活的魚運到魚片工廠,在魚片工廠馬上降溫,讓魚昏迷,放血,再宰殺。而在東南亞或中國大陸,養殖區離加工的地方很遠,運輸過程會讓品質低落。所以,台灣會被稱為養殖王國,周邊的產業配合很重要。」石聖龍談到了我們身為小國的優勢。

台灣鯛的發展限制

台灣鯛需要淡水,許多漁民都抽地下水來利用,而目前的台灣鯛主要產區都屬於地層下陷區,因此漁業署並不主張過度發展台灣鯛。石聖龍表示:「我們大方向上不希望淡水魚塭再增加,而且希望逐年減少。政府提供比較乾淨而充足的海水,讓漁民慢慢從淡水養殖轉到海水養殖。」

雖然不希望台灣鯛的產量繼續增加,但政府還是必須對這個產業的基本環境加以維護。石聖龍表示,最多的經費是投入改善公共設施,包括供水、排水的優質化。其次是協助疾病的控制,以免漁民用藥,讓藥劑殘留。而環境的監控也是重點,如水質的監控。此外,政府也會針對各國,如歐美的規範,做資訊的收集,提供給漁民。

養殖戶西進撤回的多

對於目前台灣急切簽署ECFA(兩岸經濟合作協議)是否會造成養殖戶加速西進,石聖龍表示:「台灣有好幾家做魚苗的很早就自己跑過去了,不過種魚技術他們也不會外流的。以前吳郭魚做最大的邱益華、蔡永強,都在廣東、廣西設過廠,不過後來都沒有說經營得很好,因為中國還是比較人治的國家,常有一些莫名其妙的因素,所以回來的業者比較多,邱益華、蔡永強也都回來了。」

「產量不要再增加,但重點希望放在品質上。」石聖龍以一句話總結了官方對於台灣鯛未來發展的看法。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appWorks幫這個世界創造價值
走進位於信義區黃金地段基隆路上的辦公大樓,約莫50坪大的辦公室,幾乎可說是沒有裝潢的水泥空間,中間就這樣擺了幾張桌子和電腦。不過,…
當創業遇上媽媽 加分還是減分?
2014年,聯合國將每年11月19日訂為「女性企業家日」(Women’s Entrepreneurship Day),…
牛津博士變身有機菜農 張駿極打造電子厚生市集
為了吃得安心,為了下一代健康,你願意做到甚麼程度?厚生市集創辦人張駿極選擇辭去穩定高薪的科技業,投入農業領域,打造小農生鮮食品交易平台。…
叔孫通得君行道 奠立「漢家儒宗」
自古至今,能夠被主上重用,「得君行道」者,實不多見,漢朝的叔孫通顯然是一個成功的先例。山東齊魯學派的儒家學說「漢化」為漢朝立朝之根本大禮,…
《看》雜誌FB讚文分享
記住別人的好,修的是自己的德 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會犯同樣的毛病,就是別人對我們有十個好,有一個不好,前面的十個好就被我們全部抹殺。…
新總統要領導各黨和全民反貪腐
這次台灣總統大選的三天前,幾家報紙的頭版出現由某位過去極重要的官員具名之全版廣告,說要向民進黨的黑金複合體宣戰;…
魚戲
喜歡釣魚,卻從未釣過一條魚…… 小時候,由於父親喜歡釣魚,每每望著父親手中的釣竿、特製背心裡面的魚具以及手中提的箱子,…
「傀儡」的由來和傳說
說起「傀儡」這個詞,現代人馬上會想到木偶或受到別人控制的人。在中國古代,傀儡的名字叫「倡者」,本意是會唱歌跳舞的人。偃師是最早造出「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