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各种经济数字的好与坏,对老百姓而言,最直接面对的就是「收入」问题。《谁把台湾经济搞砸了》这本书就是从近年来的「薪资成长停滞」作为切入点。
王伯达指出,2012年台湾实质平均薪资为42,264元,与1999年到2007年间的数字相差无几。这13年来台湾的实质平均薪资不仅是停滞,甚至有数年呈现衰退现象,相较于1986年到1998年间实质平均薪资成长了86%,落差十分明显。
而跟韩国比较,15年前台湾的平均薪资还领先韩国一百多美元,但现在却反而落后了韩国近一千美元。
台湾薪资的停滞,王伯达认为源自台湾企业成长的停滞。韩国企业的盈余在过去15年来成长了149%,台湾只成长了50%;相对地,韩国受雇人员报酬在过去15年间成长了151%,台湾只成长了41%。而这段时间,世界各主要国家企业盈余成长的排序与受雇人员报酬的排序是完全相同的,如日本企业盈余出现负成长,它的受雇人员报酬也是负成长。
因此,王伯达认为台湾薪资成长停滞绝非「企业剥削劳工」可以解释,而应了解台湾企业为甚么无法创造更高价值。
诊断1》 台湾电子产品未能创造新价值
1980年代之前,台湾以劳力密集的轻工业为主,经济一直维持稳健成长。但从1980年代开始,生产成本逐渐上升,加上台币升值,导致一些传统产业倒闭或外移。王伯达认为这虽然造成了短暂的失业问题,但很快地,电子业随即接掌了主要的台湾经济活动,成为创造就业的生力军。
1980年竹科成立;1984年半导体封装厂日月光、硅品成立;1987年台积电成立;1988年笔记本电脑代工大厂广达、通路物流业者联强成立;1989年全台第一家DRAM制造商德碁半导体成立;1990年计算机大厂华硕成立;1995年台塑集团成立DRAM厂南科;1996年广达集团成立面板厂广辉电子、宏碁集团成立面板厂达碁电子;1998年奇美集团成立面板厂奇美电、华新集团成立面板厂瀚宇彩晶。
台湾电子业起源自80年代,而至90年代十年间,是最辉煌的时期。
王伯达指出,不敷成本的传统产业,像是纺织业等这类轻工业的外移与倒闭,是新的电子产业能够成功的原因。他认为,如果这些传统轻工业不离开,与电子产业抢资源、抢土地、抢劳工的话,产业转型很可能不会发生,或速度慢上许多。
回顾这段历史,王伯达认为当今台湾企业海外生产比重的持续增加(产业外移),并非台湾整体经济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他认为台湾产业之所以无法向前迈进,最主要的原因仍在于台湾无法像1990年代由轻工业转型为电子产业一样,在2000年之后再创造出新的产业或价值。
王伯达举苹果为例,苹果的产品几乎都是在海外制造,但这并不影响它的价值与获利,在整个价值链中苹果本身的获利是最大的。而当年台湾轻工业大量外移或倒闭时,也没有让台湾劳工的薪资停滞不前。「简单来说,现在台湾的电子制造业已经没有像1990年到2000年那么『酷』了,它们只是很普通的制造业……和过去的纺织、制伞与制鞋等轻工业没有甚么两样,只不过他们生产的东西叫做电子产品罢了!」
那么,为甚么与我国一样、几乎在同一时间投入半导体与面板产业,而且产品结构与我国类似的韩国,却在这15年间取得了优异的绩效呢?
诊断2》 补贴特定产业造成资源错置
韩国为甚么行?王伯达认为原因出在「财阀式的发展模式」。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后,韩国开始由政府主导产业重组,政府直接要求各大财阀进行业务交换或合并,像是DRAM产业就只剩下2家业者,而台湾却同时有5家业者;而液晶面板产业韩国只有2家,台湾却有6~7家。
王伯达认为这使得这些产业在韩国国内的竞争强度大幅下降,竞逐资源的成本降低。而台湾业者不论在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太阳能电池、面板与光盘片等产业,都拥有全球属一属二的总产能,却因为业者数量多、个别规模小,太多业者在竞逐、消耗有限资源,也让研发、人才与资金的效益都被分散了。因此,王伯达认为台湾形成了一个「虚胖的电子王国」。
那么,为甚么我国这么多产业充斥过度投资?是因为政府没有像韩国一样大力扶植特定公司吗?其实不然,王伯达认为问题反而是出在政府喂食了太多的补贴措施给电子业!
保护、补贴、优惠,反倒压垮台湾企业竞争力?王伯达给了非常肯定的答案。他在《谁把台湾经济搞砸了》书里强调,以人为的方式扭曲市场,就会让市场产生资源的错置、扭曲与误用。
他进一步解释:「道理很简单,像是如果政府对面包店进行补贴,或是以一定的价钱收购面包,会导致许多不具生产效率业者投入开设面包店,使得面包产量大增,造成产能过剩。整个供应链,像是面粉、面包师傅也一样投入过多,导致别的产业,例如蛋糕业,就变成了资源竞争下的弱势族群。」
反观韩国政府大力扶植、补贴特定行业所采用的方式,则是「对特定公司保护其产业地位或是指定它的核心产业」,给予一些企业垄断或寡占地位,避免了过度竞争与重复投资。但台湾的补贴方式却是给予特定产业(以电子制造出口为大宗,也包括一些传产大集团),而非特定财阀。
诊断3》 压低币值、利率 导致房地产泡沫
王伯达指出,台湾对于产业的保护与补贴一直不遗余力。包括以低于台电发电成本的电价提供工业使用,每年超过1,500亿、占政府年度总预算比例10%以上的税负减免,土地成本的补贴、长期刻意走贬有利出口的新台币汇率(所谓贬值救经济),以及世界级的超低贷款利率(所谓降息救经济)等。
从《民国100年大泡沫》以降,王伯达就特别关注汇率、利率、房地产之间的关系。他指出,以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名目或实质有效汇率来看,新台币从1990年的高点起算,到2012年间几乎是一路贬值,幅度高达35%,对台湾出口业者来说是相当大的帮助。他分析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新台币走贬,使得台湾企业在汇率条件上享有比韩国更好的优势。
宽松的货币政策让新台币走贬,也让利率持续走低。从2004年6月实质利率出现首次负利率以来,到2012年12月为止,共103个月中,有56个月处于负利率,也就是在过去八年半中,超过一半时间是负利率,导致在台湾借钱实在是太便宜了。
「你可以试想,台湾这么多电子产业毛利率只有3%到4%就能生存,如果他们面对的是3%以上的借款利率或持续升值的台币,而且没有这么多的水、电、税、土地的补贴,他们一定得要仔细思考要不要投资,或者他们必须持续改善生产方式、技术、创造新的价值,而这才是产业升级的真正意义!」
当美国发生次贷风暴、欧洲发生主权债务危机,因为自身的金融问题而无法维持过去的消费能力时,台湾这些超额的产能瞬间变成了闲置产能。
王伯达指出,如果这时候趁机淘汰市场中的落后企业、多余产能,将可使领先的企业得以获得更多竞争力,而二线企业被淘汰后所释放出的资源也可以透过市场机制另作他用。
他认为可惜的是,2008年11月,中国推出了四万亿人民币刺激方案,也多次调降存款准备金率、贷款利率;而台湾则在2009年初发放了消费券,央行也将重贴现率从3.635%调降至1.25%。没想到宽松的货币政策,让市场资金浮滥,而且更重要的是,「2009年大量释出的资金,并无法改变产业结构、无法提升企业竞争力,所以这些泛滥的资金没有进到实体产业,而最终进了房地产市场!」此外,长期低迷的负利率,也让许多保险业者需要提列巨额责任准备金,面临严重利损差,他们只好把资金转入股市与房地产,再次堆高房地产泡沫。
这就是为甚么在台北市买一栋房子,需要64年的租金才可回收──这是全世界最高的。王伯达认为,正是因为人民币是汇率控制,香港是固定汇率,台湾也是人为在调控,导致两岸三地成为全世界房地产泡沫最危险的地方。
诊断4》 政府保护特定产业 保护不了全民
这些政府提供的补贴,王伯达认为未来都难以持续。
过去数年全球原物料大涨,台电发电燃料成本攀高,无法持续在亏损的情况下供电,必然会调涨电价。油电价格纷涨、物价上攀,央行将无法长久维持低利率甚至负利率。此外,大量的货币导致房市泡沫,央行再也不可能盲目阻升新台币。
当补贴无法持续,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不再、已开发国家大减赤、各国再度筑起贸易保护壁垒的国际大环境下,王伯达说:「未来不可能是黄金十年,而且换谁执政都一样。」
不过,王伯达并不那么悲观:「虽然产业转型会造成一些结构性失业,但你一直补贴就不会发生吗?它到最后还是会被迫发生!如果政府没发这么多债,许多民间存款可以给更多新创事业贷款使用。要怎么好好利用资源,就是我们面对的问题,而这是一个转变的契机。」
此外,有人建议应该学习韩国的模式,王伯达认为相当不妥。他指出,韩国是倾全国之力投注在大型的电子制造公司,如三星、LG,牺牲了所有中小企业或其他产业发展的机会。他认为:「当五年、十年后,硬件制造业不再那么重要的时候,就会面临到应该承受的后果。创新的动能其实有限,下一波成长的动力不知在哪?此外,财阀式的模式也引发了贪腐的政经结构,这不见得是我们想要的。」
王伯达分享了一个故事:2012年,占了芬兰三分之一出口的Nokia(诺基亚)股价跌到1996年来的新低,但芬兰国家技术创新局执行董事说:「他们必须自己站起来。」看似芬兰失去了诺基亚,但芬兰的软件业却站了出来,吸引更多的创投资金,如「愤怒鸟」就变成了新的芬兰代言人。
「我觉得台湾其实为人民想太多了!但你真的保护到人民了吗?」王伯达如是说。
王伯达小档案
现任:
财经自由作家
著作:
《谁把台湾经济搞砸了》(2013年)
《预见未来》(2012年)
《美元圈套》(2011年)
《民国100年大泡沫》(2010年)(金石堂年度十大最具影响力的书)
学历:
国立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
国立台北大学会计系
经历:
元大证券财务顾问组
凯基证券承销部
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