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s/watchinese.com/files/photos/2013/134/134A4_108_1.jpg)
日本股市5月底以来的大幅跌势,让安倍经济学的未来趋势一时间成为市场最大的争议议题。虽说不少经济学者看衰首相安倍晋三这套拉抬通膨创造复苏的做法,但也有许多重量级学者与市场分析仍对安倍经济学抱持着正面的看法,至少,他们认为,在现今低迷的局势里,积极型的作为总比保守型的不作为要更有建设性,特别是走了十年空头的日本经济一旦复苏,对于全球景气将有着更为正向的效果。
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
安倍经济学有三个重要政策,分别是货币宽松政策、财政刺激和结构性改革,此又称之为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其中又以货币宽松为其核心,而结构性改革为最终成功的关键。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安倍经济学根本上是「收买人心」:重振日本人民对政府政策的信心,使企业勇于投资,人民敢于消费,最终活络经济走出通缩。
在这样一个大胆积极的策略下,安倍毫不犹豫的射出了前两支箭。首当其冲的第一箭是货币宽松政策,明确设定两年达成通膨2%的目标,放手让日圆大幅贬值。随之而来的第二箭,则是10兆日圆的财政刺激方案。目前看来,似乎有些成效,日经狂飙一度破16,000点,第一季GDP成长达3.5%,其中民间消费占了2.3%,虽然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5个月呈现下滑趋势,但也显见民众消费意愿正审慎而乐观的成长。至于日本股市23日出现单日7.3%的巨大跌幅,相较于自去年11月以来近70%的涨幅,市场分析认为,应该以获利回吐视之。而即便是如此沉重的回吐卖压,随后在28日,日经还是回到盘升的趋势。
安倍最关键的第三箭现已在弦,蓄势待发。今年3月,安倍召集日本的产、官、学领袖,成立首相亲自主持的产业竞争力委员会,而被安倍统称为「成长战略」的经济结构改革方案,也在历次会议中逐渐浮出台面。改革目标将广泛涉及工业生产、经济特区、电网分离、基础建设、文化创意产业以及健保体系,具体经济总产值目标高达百兆日圆。
悲观、乐观两样情
不过部分市场分析师对于近期日本债券殖利率的飙升,抱持悲观的看法。目前日债10年期殖利率已自4月初的0.31%拉升到0.903%,这意味着,日本举债的利息成本在两个月内正快速窜升,这对日本庞大的债务极为不利。统计显示,日本现时国债占GDP比率已经高达230%,多达25%至30%的税收是用来支付利息。冲击最大的,莫过于拥有全日七成相关政府债券的日本银行体系。以日本最大的三菱银行为例,其所持的日本政府债就占其总资产的两成。一但殖利率再度窜升,势将让日本银行蒙受重大损失,引发类似欧债的日本债务危机,让日本经济再一次陷入泡沫,其连锁效应并将波及全球股市。即便是日本银行家也悲观地认为,日本已将自己逼入绝境,五年内政府借新偿旧的过程就会遭遇问题,政府破产的时间将比大家想象的都近。
不过,也有学者乐观的指出,问题不是无解,如能将2年达成2%通膨的目标放缓,并透过减税等奖励措施,鼓励企业提高员工收入,降低民众对通膨即将快速来临的预期性心理因素,便有机会缓解殖利率的成长,争取充裕的经济成长空间,得以提高税收收入用来支付伴随通膨高升的债务,让安倍经济学在迈向目标的过程中达到「再平衡」。这些学者也指出,相较于欧洲的保守不作为,任凭百业萧条失业率高攀与社会动乱,安倍的大胆政策总算是给国际社会指出另一种公部门不再找借口拖延复苏的正面思维。
如果说经济是人性心理活动的总体呈现,那么安倍的经济学就是一出精心策划的心理剧本,「敢于做别人不敢做的决策,解放日本憋了十年的闷锅」,这或许就是安倍晋三自始都有着70%支持率的原因吧!不过「安倍泡沫化」的说法也正如影随形的伴随着,世人也不能不加以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