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皆有错,企业也一样,只要是营运中的公司,里里外外,总是有大大小小的错误存在。我在上一期《看》杂志专栏中探讨企业定期推动的尝试错误活动,有如一种节奏,是企业创新活力的来源;这一期,我们要谈另一种错误:偶尔发生的重大错误。
我特别喜欢观察企业的错误,看看它们犯了重大错误之后,承受何种程度的损失、以及如何响应改正。这不是找碴,而是利用特殊事件去辨识企业的实力和产业结构的变动。
最近发生了毒淀粉和过期食品的问题,相信读者们已经看过各式各样的报导,差不多要倒尽胃口了,但这正是我们观察企业错误的好时机。
就以淀粉含顺丁烯二酸事件来说,上中下游的厂商都中镖了,纷纷进行危机处理,忙于澄清道歉,产品下架,并推出改善后的商品送验,希望挽回商誉和消费者的信心。
经过一段手忙脚乱的混乱期之后,很快地,市场又会恢复秩序,至少我附近便利商店的关东煮仍然有消费者购买,而且价格还涨了二成;但彰化地区的肉圆业者就没那么幸运了,他们宣称业绩掉了七成。事件发生已将近一个月,屏东夜市的肉圆小贩仍大叹「生意回不来」,请立委到现场当着媒体吃肉圆,希望打开生路。
固然,拿超商和小摊贩比,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不可否认,我们从中看到消费者对超商的依赖,远超过对夜市小贩。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们可以暂时少去夜市,但不能一日没有超商!
对投资有兴趣的朋友都知道,股神巴菲特喜欢具有消费性垄断的企业,例如可口可乐、美国运通等。把这概念应用到我们自己的市场,第一个问题就是,台湾有没有消费性垄断企业?如果有,长甚么样子呢?
这个问题,我们只要用「危机检测法」就很清楚了。例如,统一布丁和义美小泡芙都发生使用过期原料事件,这二家食品大厂经过一番危机处理之后,市场虽有折损,仍将恢复。根据报载,义美仍有许多情义相挺的消费者;而统一布丁重新上架之后,配合买一送一的促销,通路端已经出现缺货现象!
但去(2012)年11月爆出乌龙农药残留问题的金墩米可就没这么好运了。即使是该公司是有三代经营历史的老企业、即使事后证实乌龙一场,根本没有农药残留问题,生意至今仍难有起色,而不得不利用今年端午送4,000颗粽子和4,000包米给当地独居老人。该公司董事长沈永志说,毒米乌龙事件后商誉大受打击,配合端午,赠送肉粽及包装米给民众品尝,挽回消费者信心。
我们知道,好学生总是比较容易被原谅。当企业发生错误,却被市场原谅时,我们知道,这八成是一家「好公司」——不是具有垄断力,就是拥有消费者信心;这样的公司,获利一定不俗。反过来说,一家企业,若不想被单一事件给打垮,最好的策略就是累积长期的信誉和实力。
无所不在的业者「自律」
但有时大家都犯错,独独你没犯,便会一炮而红,产业地位急速提升。2011年义美从塑化剂风暴中脱颖而出,就是最好的例子。义美原本就是不错的公司,但不可否认,在塑化剂事件之后,该公司的地位达到前所未见的高度,几乎成了台湾食品的精神代表。
消费性产业的厂商之间,平日在生产、营销、通路、价格等方面的竞争激烈,形成拉锯战,要有全面性的大胜利并不容易。可是一旦出现特殊事件,局面立刻剧烈变化,让参与竞争的厂商措手不及。
因此,任何一家厂商,除了管好自己的流程之外,要知道,竞争对手也紧盯着我们,稍有差池,很可能演变为不可收拾的大事件。此外,请特别注意,员工也会眼睁睁地看你犯错,等着随时出来爆料。
还记得2011年11月发生的过期巧克力事件吗?一家烘培原料进口商被媒体批露将过期巧克力改标签之后售出。此事引起轩然大波,各大饭店和烘培业者纷纷撇清。后来这家进口商的技术部经理说:「不排除是公司员工的恶意捣乱公司。」
我错故我在
英国经济学家奥莫罗德(Paul Ormerod)在《败部经济学》(Why Most Things Fail: Evolution, Extinction and Economics)中谈到,进化的原动力来自错误与失败。我们从这几次食品安全事件也得到相同的观察:既然同样的错误对不同企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有抵抗力的公司和没有抵抗力的公司便在竞争上出现关键性的差异。重大错误具有产业淘汰效果,也就是说,产业会因重大事件而有所演化。
许多企业主张「做对的事」,这是很好的概念,在平常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但是要小心,千万别在意识里,建立了「我没有错」的顽固概念。因为在这种「不犯错」哲学之下,除了失去我们在上一期所探讨的尝试错误之外,还会在重大错误发生时惊慌失措、甚至于浑然不觉。
罗马哲学家奥古斯丁(St. Augustine)说「我错故我在」(fallor ergo sum),这句话可是比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还早了1,200年。如果有能力知道自己可能犯错,那么吾人就会知道虚心检讨、接受指点并改变自己,精益求精。如果失去这种知错的能力,意识里永远不觉得自己有甚么需要改进的,那就等着灭亡了。
慢着,我上面的言论也许有错……请多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