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經驗

两岸资本开放的风险

第21期
陈博志

马政府「开放两岸资本市场」的政策多被藏在救股市的政策之中,但它们却更像是摧毁股市的政策。这部分政策可区分为三类,即让台湾人民买更多中国证券,让更多中国企业来台上市,以及让中资购买台湾证券。

一、救台湾股市

实则救中国股市?

马政府以救台湾股市为名,大幅提高在台贩卖之基金含有中国股票之成分:中国A股的比例由0.1%提高到10%,香港红筹股完全不设限。这项政策将使更多人和钱透过买基金而买中国的股票,结果造成更多资金外流中国。所以这项政策被中国的机构投资者视为「台湾资金将去救中国股市」的政策,7月3日中国股市也因而止跌回涨。但更多资金外流中国,即表示国内股市资金减少,股价当然也可能因而下跌。

马政府也以引进资金为名,要开放中资企业及在中国的台商来台上市。然而上市就是印股票换钞票,所以国外企业来台上市乃是要让更多资金外流,而绝非马政府所说之引进资金。目前我国股市平均三成由外资持有,将来来台上市的企业即使有一半股票由外资购买,每上市100亿元之中仍有50亿元要由国内资金来购买,也就是净外流资金仍达50亿元。国内股市则将因股票供给增加、资金外流而价格下跌,因此和让人民买更多含有中国证券成分之基金一样,是打压台湾股市的政策。这样的结果,是那些在中国的企业能得到更多资金,所以也是帮助中国而非帮助台湾之政策。

开放中资来台购买股票确实可引进资金,并可能造成股价一时的上涨,因此是有道理可称为救股市的政策。然而大量中资流入之后,中资的买卖和流出却可能制造股市和汇率的动荡。而且,中资在中共对台湾的文攻武吓或政策调整之前买卖台湾股票,不只可因掌握情报、类似内线交易获利甚多,而且以后也将吸引其他国内外投资者跟进买卖,因此中资操纵股市的能力将远高于其实际投资比例。政府若不做好准备,将来中共也可用这种能力来胁迫我国政府,就像中共常想以出售美国公债来威胁美国的情况一样,但影响力则要大很多。

中资也可藉对个别企业的持股而介入企业经营并获得其商业机密和技术。在盲目开放中资及中资背景的私募基金投资我国股票之后,如果中资大买台积电而取得控制权,试问政府有没有想到要怎么办?另外中资亦可在企业经营权的争夺战中支持某一方,而由要被支持者采取亲中的政治立场及言论,这种情况政府更将无法处理。

二、放宽投资中国上限

两岸分工 其实整碗被中国端走

在股市投资之外,马政府另一个大动作是开放直接投资,一方面大幅放宽我国企业到中国投资的上限,另一方面也允许中国来台投资。表面上看这也和股市投资一样是双向的,而且马政府认为在台湾投资将可因而增加。

然而放宽去中国投资可以增加在台投资的主张是毫无根据的。过去的经验显示去中国投资愈多,将把愈来愈多的生产过程和相关产业搬去中国,技术也将外流。而这种加速外流的原因之一是在台湾的生产链被切断,以及产业群聚缩小,而相对地在中国的产业群聚加大而生产链更完整,因此残留在台湾的产业也不得不移去中国。

加速外流的另一个原因则是中国采取了不公平的贸易及产业政策手段、甚至政治干预,威胁利诱在台湾生产而出货到中国的厂商搬去中国。所以各种以「两岸分工」开始的合作,最后变成「整碗被中国端走」。马政府在放宽对中国投资及松绑其他政策时,不只未考虑维护国内产业群聚和生产链的完整性,也竟未能同时要求中国放弃或降低这些不公平的手段,因此将会使更多产业和技术流失,政策十分粗糙。

马政府说不管资金但仍要管技术,但管技术只是空话。民进党开放8吋晶圆去中国投资时花了许多时间和各界协商讨论,而拟出须先在台湾发展12吋晶圆和更高技术的策略条件,而使我国目前能成为全球12吋晶圆最大的聚落。马政府没有任何讨论及配套政策,就先有让12吋晶圆去投资的结论,执政能力和关心台湾的程度值得检讨。

马政府除了放宽厂商去中国投资上限,也要允许台商回台上市,同时要让金融机构去中国扩大对台商的融资。这些政策除了使更多资金流向中国之外,也可能使「债留台湾」的问题更为严重。目前在中国的台商遭遇人民币升值、中国加税、减少退税,以及提高劳工标准、工资上涨、全球经济成长率低落,以及奥运之后中国经济可能像其他奥运国家一样趋缓甚至硬着陆等等问题之冲击,数以千计的台商已关门或远离中国,而有很多则在苦撑,此时大幅开放资金流向中国,将有很多人拿更多台湾资金去硬撑该关门之企业。目前超过投资上限的企业也都是因为亏损使净值下降,因而在对中国投资金额未增之情况下仍使对中国投资比例超过上限。所以此时大幅开放更多资金移往中国,必有不少会被拿去苦撑经营不理想的企业,而最后导致债留台湾。而马政府的开放政策并未设法防止这类债留台湾或遗弃台湾劳工的情况发生。

三、开放中资来台

技术流失经营权转手 福祸难测

至于让中国企业来台投资的政策,表面上好像会引进资金和工作机会,但事实上恐怕不然。我国多年来的经济发展都靠自己的资金,引进外人投资的目的都是要引进技术。而目前的国际竞争在高所得国家主要更是技术的竞争,但中国企业的主要竞争力来自低工资,因此中国的企业来台生产并不具国际竞争力也难带来技术。他们若来台投资,主要目的恐怕反是像我国企业去美国投资一样,只要取得技术,或者只要规避贸易障碍以取得我们的国内市场,这对我国都不见得有利。

马政府要允许中资取得金融机构20%以内的股权,并说这不会让他们取得经营权。然而实际上目前掌控金融机构和大企业经营权的家族,大部分持股都不到10%,中资若持有20%,极可能会直间接掌控经营。而有此经营权,这将使他们能掌握企业和企业人士的资金情势,甚至台商在中国获利及隐藏利润的情况。这一来更多企业和企业人士将被中国所掌控。

马政府也极期望中资来参与投资他们的爱台十二大建设。而实际上国人并不缺资金和技术来从事这些建设,中资的参与一方将使台湾资金过剩更多,另一方面中国人员来台工作,也将让已面临不景气的台湾相关产业、设备以及人才的失业更为严重。

至于开放中资来台购买不动产的政策,在一度被用来炒作房市之后,大部分国人应已了解他们的炒作只是对部分建商有利,其他人民将因高房地产价格而受害。大陆炒楼团因被高度期待变成广受责怪,正反应社会对吸引中资来台的幻想之觉醒。但马政府仍未觉察,或者不计代价要增加两岸的经济关联,所以仍在期望中国来台的投资。

国际竞争是很实际的事,几乎和人际竞争一样。一个人若自己没有能力,要靠和别人的关系来发展,是不太可能的。特别若是要靠和敌对的人之关系来发展,那若非做白日梦,就是敌人的合作只是一个饵,后面有个更大的陷阱等你掉下去。马政府实在应该更小心一点。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大老闆從神明身上學到的三堂課
台灣人常開玩笑說最後一名的人只能當「爐主」,以安慰其他當不到的人,因為爐主是神明所認可、欽點的信徒代表,是幸運兒的象徵。但是爐主人人想當,…
中國過渡政府為何「與眾不同」?
為甚麼曾經轟轟烈烈的海外民運,至今屆滿20年了卻還是沒有顯著的成效?   前北京大學法律系教授、中國過渡政府議長袁紅冰認為,…
發展國際觀光不能閉門造車
我國幾十年來都想吸引國際觀光客,也得到某種程度的成功。但政府至今似乎仍不太瞭解吸引國際觀光客的策略,因此不少政策都不夠務實。…
武官起手式 國安仍首選
香港新一屆特區行政長官的選舉於5月8日舉行。有些西方國家根本不承認這是一場選舉,YouTube更是封殺有關新聞。當然,…
從看破紅塵變成憤世嫉俗
犬儒這個名詞源自希臘的犬儒學派。這個哲學學派的創始人是蘇格拉底的學生安提西尼。該學派否定社會與文明,提倡回歸自然,清心寡欲,…
惠風文集-浮華世界
我的陶笛老師是一位盲人音樂家,他指導我時,彷彿是用X光透視追蹤著我的舌頭、橫膈膜與手指的移動,就像武俠小說中行走江湖的盲劍客,出招精準神奇…
第24集:分析研究 經史合參
「陳經理,我在想現在智慧型手機這麼普遍,乾脆我們來做APP線上購物吧?」 「等等,你為甚麼覺得我們的消費者有使用手機購物的習慣?」 「嗯…
讓中國人失望的中共十八大
今年11月,正逢中美兩國權力更迭,美國大選以歐巴馬勝選獲連任為結果,整個過程公開透明;北京的權力更替,則是少數中共政治高層密室商定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