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上一期文章中已详细说明,和中国签订CEPA之类的紧密经济合作协议,将会严重伤害台湾的产业和就业。然而国内为何有不少人仍然积极要签CEPA?有些人当然可能是不了解其对产业和就业的伤害;有些人可能正是那些可由CEPA得到特权利益的资本家或其他人士;另外有些人则以为和中国签CEPA对台湾是有利的,他们有的人说不和中国签CEPA就是锁国,签了就可以成为中国的门户乃至亚太的中心,也有人说签CEPA是台湾唯一的活路,但这些认为CEPA有利的说法,也都是不正确的。
问题是太紧密了 不是还不够紧密
我国和中国的经贸关系已是全世界最紧密的,我国总出口有四成以上是卖到中国,我国每年对中国的投资超过GDP的2%,这两项比例都远超过其他国家,投资比例甚至是美、日的几十倍。连中国有毒奶粉和有毒食品,我们吃到的比例也高于其他国家。我们老早就不是汉贼不两立或三不政策时代,我们反而比其他国家运用更多中国市场和机会。我们要不要和中国经济更密切联结是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但那些说台湾是锁国,所以应该要和中国发展更紧密经贸关系的人士,不管他是多大的官或是多有名的学者,都是忽视具体数据而睁眼说瞎话,甚至是说谎话。
想做中国门户或中心的人,也很不务实,他们以为中国仍然很落后,一切都要靠台湾,外国人也要透过台湾才方便进入中国。二十年前这也许是事实,所以当时有人以为台湾可做中国的中心和门户。但中国发展之后,情势早非如此。瑞士信贷的首席经济学家陶冬9月1日即在台北明白指出,台湾对两岸关系有着不切实际的过高期待。他说只要对照桃园机场和浦东机场每天进出的国际航班数量,就可以知道台湾想成为区域营运中心的可能性不高。他认为台湾最需要的并非三通或陆资,而是自我重新定位,弄清楚十年后的台湾到底要做甚么?台湾只需找出自己的利基,不需要吃下全大陆或全世界。陶冬的说法和我多年来的主张相似,但我们的执政者既不听我这台湾人,也不听陶冬这中国人的分析。
台湾成为东亚中心 不切实际误导人民
包括马总统在内,很多人都说台湾位在东亚的中心,到东亚各大城市的距离最近。他们因此主张只要和中国有紧密的结合,台湾就可以成为东亚的中心。萧副总统更说,如果当年做成亚太营运中心,上海洋山港会不会建成都是问题。但这种台湾距各大都市最近所以是中心的说法,根本是错的。
当年政府想推动亚太营运中心政策时,找来的顾问公司以新加坡、东京、上海、马尼拉、香港、以及高雄六海港相互之间往来的距离为指标,说高雄往其他5都市的平均时间只要53小时,比香港的64小时还少,所以高雄位置最好,是区域的中心。但这6个港既非区域中最大的港,也非代表最重要的国家。特别是在北边的大港如釜山、神户、天津都未被列入。若把这些大港列入,则距离各港最近的港口就会北移而轮不到高雄。这种我们位置最好的说法,完全是自欺欺人,但政府却仍以这错误的认知,来误导人民说有直航或CEPA,我们就可以做中心。
用这种计算方法,中国有好几个港口都至少和高雄一样像是在地理中心。而中国已成为大出口国,必然会有自己的港口。前年全球20大货柜港包括香港在内,有7个在中国,7个的总吞吐量是高雄港的9倍。中国近年盖很多港,他们的货连运来高雄转运都办不到,即使运来,高雄也没那么大的能力转运。所以我们若直航或做成营运中心,上海连洋山港都不会建的说法是违背事实和常识的。从1997至2006年之间,完全可和中国直航的香港的运量增加了61%,而不能直航的高雄却增加71%,所以直航会有大利益,以及高雄排名因不直航而大幅下降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想藉CEPA而做中国之中心和门户的想法,也是同样的错误。
台湾的前途不在中国 是中国妨碍台湾发展
主张要CEPA的第三种说法是,与中国更密切的关系是台湾发展的唯一途径。江丙坤先生说假如没有安定和平的两岸关系,台湾经济根本就好不起来。这句话讲白一点就是说中国的武力威胁已严重伤害我们的经济发展。萧副总统说我们要先和中国签CEPA,才可能发展和其他国家的FTA。这句话的背后的事实是,中国公开威胁其他国家不得和我国签FTA,因此萧副总统以为和中国先签了,中国才会答应其他国家和我们签。看清楚这两个事实,就知道我们并不是只有和中国签CEPA这条路,而是中国把我们其他的路都堵起来了。我们要突破中国的围堵确实很辛苦,但我们真的该朝中国围堵时留下来的那条路去走吗?猎人围捕野兽时,留下让野兽跑的那条路就是通往圈套陷阱或笼子的路,我们要像野兽那么笨地自己跑进铁笼之中吗?
中国围堵设圈套 台湾别自投罗网
中国其实仍不是那么容易把我们逼进其笼中,中国的策略是要以商围政、以经促统。CEPA这类更紧密的合作协议,将使我们在经济上更依赖中国而使中国未来更容易逼我们屈服。CEPA将使更多人在中国有利害关系而须受中国胁迫。这依赖大到一定程度,若投降是唯一不让中国生气的办法,很多人也将选择投降。我们现在仍有机会不走这条愈来愈被中国控制的路,我们实在不宜自投罗网而和中国签定任何更紧密合作的协定。
香港是我们的前车之鉴。1997年之前,香港学者乐观地告诉我说,97之后香港仍可维持自由并促进中国民主化。但97之后他们告诉我说,对中国有所批评的文章常被媒体拒绝,老板们为了中国大陆的生意而自我或被迫设限。香港拒绝许多台湾人士及法轮功人士入境的做法,更显示香港已失去促进中国民主化的作用。CEPA给香港的特权,实际上使香港及香港的企业家被中国更紧密掌握。而即使有CEPA的利益,香港经济和中国同化的结果,各种低技术的工作多移到中国去做,香港一般劳工的工资渐和中国拉平,所以香港的所得分配极度恶化,香港平均每人所得高于台湾,但基层工人的薪资却不到台湾的一半,生活条件更是恶劣。
中国认同台湾民主可贵? 香港受制是台湾前车之鉴
或许有人听信中国的说法,以为台湾若接受一国两制,将得到比香港好的待遇。但中国这种承诺是不可信的。北京为何要对台湾较好?难道是台湾人较漂亮或较听话?当然不是。那是因为台湾现在仍不受中共控制,所以中共就讲出比较好的条件。香港经济和政治已受中共控制,所以只得到较差的待遇。西藏已完全被中共占领,所以想求比香港「一国两制」更差的「高度自治」都不可得。至于中国大陆内部的人民,多谈一点自由民主或批评一下政府,都会被抓起来。这事实充分显示,和中国愈密切结合,就可能愈受中共迫害。
然而更想紧密结合中国的人士却继续喊虚幻的口号。江丙坤先生说,两岸经贸交流不会让台湾向中国倾斜,因为中国会愈感到台湾民主的可贵。这种说法不只忽略了上述中国以经济控制政治的策略,更忽略了中国政治独裁的事实。两岸交流会不会使中国人民更珍惜台湾的民主很难说,至少过去20年的交流并未使他们明显更尊重台湾的民主。而中国人民即使喜欢台湾的民主,胁迫台湾民主的,乃是同时拒绝给中国人民民主而从不喜欢台湾民主的北京共产党政府。会利用经济而让台湾人民不敢求自由民主更不敢协助中国人民争取自由民主的,也是共产党政府。台湾政府高层连这也分不清,岂有能力和共产党谈判?陆委会虽已说不和中国谈CEPA,但海基会却说要签CECA,总统府也有签更紧密经贸合作协议的说法。各种名称其实都一样是要和中国紧密结合,上述的危险也都一样存在。换名称恐怕只是想骗过人民的做法而已。
经济辞典
CEPA与FTA
CEPA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的英文简称。2003年6月29日中国与香港特区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随后,2003年10月17日,中国与澳门特区签署了《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主要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自由化,以及贸易投资便利化三个方面。另外,CEPA协议明确规定了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的经贸关系。
FTA是「自由贸易协议」(Free Trade Agreement)的英文简称,是区域贸易协议(Regional Trade Agreement)中属于整合程度较低的一种协定。所谓区域贸易协议系指透过区域间签订优惠性的贸易协议,使得区域内进行贸易较区域外自由化程度高。而依区域经济整合的程度差异,可区分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及完全经济整合等五种。
最近这几年来,由于WTO多边谈判进度缓慢,导致许多国家纷纷透过彼此洽签FTA的方式,期望能透过关税的减免及非关税措施的撤除,促进贸易的成长,增进彼此间的经贸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