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牛頓 終其一生追隨神

▲牛頓觀察蘋果掉落而發現萬有引力的故事家喻戶曉。Adobe Stock
第219期
青蓮

牛頓(Sir Isaac Newton)是近代最偉大的科學家。在物理、天文、地理、數學、神學等領域裡成就輝煌。他從研究大自然的奧祕開始,用科學向世人證明宇宙間必有一位造物主,而祂創造的宇宙是何等的奇妙。

 

牛頓用一個對於太陽系如何運行的絕妙比喻,說服了原本不信神的天文學家哈雷。Adobe Stock

▲牛頓用一個對於太陽系如何運行的絕妙比喻,說服了原本不信神的天文學家哈雷。Adobe Stock

 

太陽系是誰造的?

 

曾經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英國著名天文學家愛德蒙.哈雷(Edmond Halley)是牛頓的摯友,卻是個無神論者。有一天,他在牛頓家發現了一個精巧的太陽系模型。這個模型的中央是一個鍍金的太陽,四周對應著按次序排列的各大行星。只要一拉曲柄,每一顆行星就會按照自己的軌道和諧地轉動,非常美妙。

哈雷見到這模型十分驚歎,把玩良久,並問牛頓這個模型是誰造的。牛頓開玩笑地說,沒人設計和製造,只不過是各種材料湊巧碰在一起而形成的。哈雷說不可能,無論如何必定有人創造它,而且還是一位天才。

牛頓拍著哈雷的肩頭說:「這個模型雖然精巧,但比起真正的太陽系,實在算不了什麼!你尚且相信一定有製造它的人,那麼比這個模型精巧億萬倍的太陽系,豈不是全能的神用高度智慧創造出來的?」

牛頓是個科學全才,當他在物理學、天文學方面的研究越深入,就越感慨宇宙的奧祕,真的非人類所能認知。他曾經寫道:「當我觀察太陽系時,看到地球到太陽的距離剛好使地球得到適量的光和熱,這可不是偶然的現象。」

如此精密的天體構造,井然有序的萬物,牛頓認為那是神的傑作:「從諸天文系的奇妙安排,我們不能不承認這必是全知全能的高級生命的作為。宇宙間一切有機、無機的萬事萬物,都是從永恆真神的智慧大能而來;祂是充滿萬有、全知全能的;祂在這無邊無量、井然有序的大千世界中,憑其旨意,創造萬物、運行萬物,並將生命、氣息、萬物賜給人類。我們的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祂。宇宙的萬物,必然有一位全能的神在掌管統治。在望遠鏡的末端,我看到了神的蹤跡。」

上帝說,讓牛頓去吧!

與眾多的科學家一樣,牛頓是個虔誠的基督徒,神的信仰從小就紮根在他的心中。而他的研究領域,只是給了他向世人證明神真實存在的機會。

在牛頓的墓碑上,鐫刻著英國詩人亞歷山大‧波普(Alexander Pope)為他寫的墓誌銘:自然與自然的法則在黑夜隱藏,上帝說,讓牛頓去吧!於是,一片光明。

1643年1月4日午夜,牛頓秉承著神的旨意降生世間。他是個早產兒,在他出生前三個月,父親不幸病逝,母親望著羸弱的兒子,心中難過又無助。她只能虔誠地向上帝禱告,祈求兒子可以順利活下來。

童年時的牛頓,資質並不是十分突出,但他善於思考,他想要弄明白:在幾乎空無一物的地方有些什麼,太陽和行星之間既然是稠密物質,它們何以會相互吸引?何以自然界不作徒勞之事;而我們在宇宙中看到的一切秩序和完美又從何而來?是什麼在阻止一個恆星下落到另一個的上面?動物的身體怎麼會造得如此巧妙,它們的各個部分各自為了哪些目的?是不用光學技巧造出眼睛,不用聲學知識造出耳朵嗎?

不同於常人的思索,成就了一位科學偉人。但他說,所有的科學成就,只不過是在「追隨神的思想」,「照神的思想去思想而已」。

在牛頓紀念碑上,還刻著這樣一段話:對於自然、歷史和《聖經》,他是一個勤勉、敏銳而忠實的詮釋者。他以自己的哲學證明了上帝的莊嚴,並在他的舉止中表現了福音的純樸。

研讀《聖經》,是牛頓每日除了科學研究之外的必修課,他寫道:「我堅信《聖經》中所記載的,是由那些得到啟示的人們所寫下來的『上帝之音』」。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滴雞精品牌農純鄉逆勢翻轉 「力拼全台市佔第一」
全球防疫時刻,就連藝人記者會也「防護」到家,滴雞精品牌農純鄉首度邀請人氣歌手蕭敬騰代言,只見老蕭帥氣登場,反觀全場媒體朋友集體戴上口罩,…
號稱萬壽果的木瓜
木瓜小傳 在一個特別寒冷的冬季,北方的皇帝為避寒,帶著皇后及大臣南下。途中,皇帝上吐下瀉、口乾舌燥、足膝腫痛、行走困難。因御醫未隨行,…
個體戶小攤
最近上市場找食材,不景氣的感受很深。除了原本的小販外,現在還多了很多新臉孔,姑且借用對岸用語,稱其為個體戶吧。個體戶多半有個特色,形單影隻…
狂風吹斷的夏季
原本又熱又缺水的夏天,被「莫拉克」一陣狂風暴雨狂掃,一個難得豐饒多產的夏季瞬間變調。颱風登陸前一天,超級市場的菜架已經空盪,…
會計師林陣蒼:每個老闆都需看懂財會報表
公司開始小有規模後,業務量增加,許多老闆將財務會計交給老婆或其他人,自己有空才看報表。雖是不得已的應對措施,但對公司長遠發展而言,…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經濟學證據
孟母三遷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父母應該也普遍認為一個好的同儕組合(同學跟朋友),對於小孩的教育有著重要的影響力。因此,…
《我不是藥神》:中國醫療問題的真實寫照
中國大陸新片《我不是藥神》6月底上映就一炮而紅,四天收入2億美元,堪稱是大陸2018年票房最好的一部電影,…
五大招 搶救變調的陸客觀光
香港在去年(2014)曾發生幾波激烈的「驅蝗」行動,抗議團體將陸客比為「蝗蟲」,要求香港特區政府限縮陸客赴港人數,遊行過程中與親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