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个月以来,一波接着一波的金融风暴震撼世界经济,而对于这半年以来,表现一直不符社会预期的台湾经济而言,这些国际冲击无异于雪上加霜。眼见得景气衰退已经不只是「山雨欲来风满楼」,而是头上雷电交加,豆大的雨点都哗哗的打下来了,对于即将在明年毕业的社会新鲜人而言,看到财经金融的坏消息一天到晚出现在新闻版面上,恐怕心里也是惴惴不安。
的确,对于明年要投入就业市场的准毕业生而言,他们很可能会面对一个失业率上扬,僧多粥少,人浮于事的激烈竞争求职市场。面对这种情形,最好的方法不是延毕(如果你要延毕的话,记得:第一,后年或大后年的就业市场不见得更好;第二,如果你没有延毕的好理由的话,将来的潜在雇主很可能把「延毕」这件事情视为是「竞争力与信心不足」的明显讯号),而是趁早进行求职准备,特别是要趁早开始寻找工作机会。
你可能会问:既然明年暑假才要毕业,为何连明年春节都还没到,就要开始烦恼「找工作」这件事情?难道会有甚么工作机会,是会等人等大半年的?
没错,是没有多少工作是会等你半年以后才来上工的。但是请注意,寻找工作机会,特别是寻找「好的」工作机会,要花的时间与精神可能远比你想象得要多得多。如果你以为「一个月后要毕业了,现在再开始上网找工作,就到处都会看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结果可能会让你大失所望。
寻找工作机会的「搜寻组合」
在投资上面有所谓的「资产组合」观念。意思是说,我们可以依照风险与报酬率的高低,把可能的投资管道,分成「低风险,低报酬」(例如定存)与「高风险,高报酬」(例如股票)两种。一般建议的投资观念是:「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如果你的投资当中,都只有银行定存,那么固然安全性很高,但是却不容易产生可观的报酬率;相反的,如果你的投资都集中在公司股票,这固然比较容易产生不错的报酬率,但是相对也具备一旦股市惨跌时,就会让你难以承担的高风险。因此,比较稳健的做法是,既投资定存,也投资股票,构成所谓的「资产组合」。
寻找工作机会也是一种投资-只是你所投资的是时间与精力。同其它投资一样,你也有好几种可能的「投资管道」,例如说:报纸杂志、因特网、人力中介公司、政府求职媒合机构、学校职辅中心、以及人际网络。在寻找工作机会时,不同的「投资管道」也有不同特性-有些搜寻方法,看起来在搜寻个别工作机会上所花的时间与精力较少,但是在找到「好的工作机会」上的可能性较低;相反的,有些搜寻方法,看起来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与精力,但是「找到好的工作机会」的可能性也相对增加许多。
同资产投资的观念一样:比较稳健的做法,是建立你寻找工作机会的「搜寻组合」。搜寻成本低的方式,例如因特网或报纸广告,虽然不容易找到好工作(特别是对职场新鲜人而言),但是既然成本不高,就不妨一试。但是在此同时,在你的「工作搜寻组合」当中,也应当要有需投入相当成本,但是一旦成功,就很有可能找到不错工作机会的搜寻方法,例如说,透过人际网络。
好的工作机会往往从「人际网络」而来
对于在「数字时代」中成长的年轻一代而言,一提到「找工作」,最容易想到的求职管道应当就是因特网或求职网站。没有错,运用网络信息的成本看起来真的不高──你所需要的只是一部可以连上网络的计算机,然后就可以舒舒服服的坐在家里或咖啡馆当中,一面吹着冷气,一面搜寻工作机会,既不用在外奔波,而且网络搜寻速度又快,何乐而不为?
问题是,用这种「轻松省力」的方法,找到好工作的机会高不高?
我的猜想是,你大概不太容易用这种方法找到好的工作机会。原因如下:首先,就是因为这种方法「轻松省力」,只要有一部上网计算机以及基本的网络搜寻能力,人人都可以办得到。所以不只是你,还有许多跟你一样想「轻松省力」的年轻人,也会在求职高峰期同时上网搜寻。竞争如此激烈,即使网络上真的出现一个好的工作机会,被你抢到的机率是多少?
用个经济学家常用的比喻来说:「如果你在人来人往的马路上,看到路边有一张像千元钞票的纸片躺在哪里,大概不用费心去捡。」何以故?因为既然这么多人走来走去,这张「千元大钞」还躺在那里,要么是这些人视力都不好,要么是这根本就不是一张千元大钞。你觉得哪一个答案的可能性会高一些?
所以,如果你在网络上搜寻,看到一个工作机会,经过三天、五天,甚至过了两、三个礼拜还挂在那里,你觉得这是一个好工作机会的可能性会有多高?
其次,所谓好的工作机会,一般也就是雇主所重视的工作位置,而雇主一定要求在这些工作上要能达到相当的质量。让我们用同理心来想一想:今天如果你是雇主,你要怎么确保新雇用的员工,具备足够的能力与工作态度,能满足工作的要求,而不是在试用一段时间后,才发现新人的能力不足,或工作态度不佳,无法达成所要求的工作质量,然后你不只要烦恼怎样处理棘手的人事问题,并且先前投入的征募及训练成本都付诸流水?
今天如果你是雇主,你当然可以透过网络或报纸广告征才。问题是,这样子应募而来的人会有一大箩筐,而你只有很有限的时间及精力来进行拣选。因为你不可能深入认识每一个应征者,当然非常可能有「遗珠之憾」或「识人不明」的结果。
另一个选择是:向你所信任的人打听,问看看他们有没有认识,而且愿意推荐的人选。特别是,如果你所打听的对象,不只是你可以信任他对别人的判断,而且他还在相关专业领域工作(例如说业界专家,或已经有良好工作表现的员工),因此他会知道你所需要的员工,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与人格特质。那么即使他只给你一、两个人名,你也会认真考虑,甚至照单全收。
当你理解雇主的想法以后,回到一个求职者的立场,你是不是值得多花一些时间与精神,趁早强化自己的「生涯发展人际网络」?
强化你的人际网络
如果潜在雇主一开始听到你的名字,是透过他人推荐的话,这还会透露一个重要讯息,那就是你显然知道如何建立与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就是说,知道如何做人),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应当很少有人会乐于推荐一个动不动就得罪人的人),同时也知道如何自我营销(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能力)。
话说回来,这也代表着你必须好好经营与强化自己的人际网络,而不能只是关起门来,当一个宅男宅女,然后希望外面的世界会突然赏识你的才能。你也不能觉得经营人际关系是个「麻烦」,甚至觉得是「委屈自己」。换了你是雇主,你也不会希望雇用这样一个非常可能在团队合作中成为「麻烦制造者」的人。
事实上,如果好好检视自己拥有的人脉资源,你很可能已经有一个不错的人际网络基础,包括:
- 你的朋友
- 你的亲友
- 你的邻居
- 你的同学
- 你在社团中认识的人
- 已经毕业的学长姐
- 你的老师
- 你曾经一起工作的同事或伙伴
- 你过去的雇主
- 你认识的商界人士或专业人士
- 你在社交场合中认识的人
等等。
这里的重点是,第一,这些人要知道你的能力与工作态度。如果你虽然认识一些人,但是跟这些人都只是「点头之交」,或只是一起「吃喝玩乐」的朋友,而缺乏机会,让他们能够了解你的工作能力与敬业态度,那么这样的人际网络,就对你的生涯发展缺乏积极作用。
第二,在你的人际网络中所认识的人,要愿意在有潜在雇主询问的「关键时刻」,乐于举荐你。这不只要求你要能做事,更要求你要能做人。否则,如果你动不动就得罪人,别人对你即使不是「相敬如兵」,至少也是「相敬如冰」,那么要别人在关键时候说你好话,恐怕是强人所难。以前的人说:「做人做事,要留给人家探听。」在现在的职场中,这仍然是至理名言。
当然,你可能会觉得自己的人际网络还不够广阔,缺乏能够协助你创造生涯机会的「贵人」。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只能劝你要更勇于与别人互动,更努力创造做事的机会,以让更多人有机会认识你的能力与态度。
这里的另一个重要意涵是:所以,寻找工作机会并不是等到毕业或退役在即,才需要思考的事情。考虑到人际网络在生涯发展中的重要性,即使你还在大一、大二,也应该多注意可以建立与强化人际网络的机会。
如果你见到老师或长辈就畏缩逃避,或视若无睹,没办法让人对你产生深刻的好印象,那么等到你将来需要别人推荐你的时候,别人就算有心帮忙,也不知道如何帮你说话;如果你从不深入认识一些学长学姐,并在毕业之后,持续用心,与人保持联络的话,那么他们拥有的就业信息与职场网络,当然也与你无关;如果你既少参与社团,也少参加志工服务,那么在这方面的人脉,当然就会极端贫乏;如果你在学校的时候,从没想过主动争取见习实习的机会,那么等到你毕业的时候,不管是你对业界,或是业界对你,当然都会极为陌生。果真如此,等到你需要盘点自己所拥有的人脉资源时,自然会有捉襟见肘的感慨。
再一个提醒:现在毕业的年轻人,在将来十几、二十几年的生涯发展中,转换四、五个以上的工作,将是家常便饭。考虑到这一点的话,建立、经营、强化有利于长远生涯发展的人际网络,是一个很好的习惯,非常值得尽早养成。(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