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2.0對中揮大刀 謝金河分析台工具機產業轉型契機

《財訊》社長謝金河表示,需精確解讀新聞,才能正確判讀未來。謝平平攝影
謝平平

《財訊》社長謝金河3月7日受台中市商業會邀請,以俄烏戰爭、台積電赴美、收回巴拿馬運河、DeepSeek美中影響、世界焦點看美中等不同面向,進行為時60分鐘演講,分析川普新政劍指中國的做法與對台影響。他認為,台灣工具機若能以美國技術為引導,進行產業轉型,未來在機器人產業將有一席之地。

川普重回白宮,雷厲風行,馬上宣布對加、墨與出口毒品芬太尼原料的中國,大課關稅,以防止毒品、非法移民流入美國。但隨著加、墨二國大動作派兵駐守邊界,防堵非法移民,又針對中國在加、墨二國設廠課稅,加墨二國的25%關稅已二次延期至4月2日實施。

》對中加重關稅 台廠何去何從?

但美國對中國的關稅不減反增,川普第一任期對中國進口產品,課徵18%關稅,第二任期,二度加徵至20%,總計38%。

謝金河表示,1990年代,投資中國是顯學,當時台灣股市上衝12,000點,淹到鼻子的台灣錢多轉進中國投資;直到2017年中國經濟開始疲軟,2020年因Covid19封城、經濟下行,台灣經濟開始轉強。

加上川普對中國進口產品大課關稅,為希望打入歐美市場的台廠帶來機會。

但謝金河提醒,小資本企業過去在中國可以生存很好,但前往美國市場,台灣企業需壯大自己實力,否則難以生存;若留在台灣,則需技術轉型,以高階客製、少量多樣為主,「大貨(大批量)時代,已經過去了。」

》台廠嫁接美國技術 進入機器人產業

與會的立委江啟臣表示,希望美國能幫助台灣提升無人機、機器人產業技術;今年黃曆年節,中國杭州宇樹科技開發的人形機器人,秀出的「舞姿」明顯有更多精細動作。

謝金河表示,中國機器人產業實力強大,但台灣產業技術根底堅強,如工具機產業,若與美國接軌,進行產業轉型、技術升級,台灣還有機會卡位。

不只機器人產業,台灣面臨中美大戰,如何選邊站? 1

台中市商業會邀請《財訊》社長謝金河分享川普新政對全球與台灣的影響。謝平平攝影

業界傳出「二頭大象打架,不要選邊站」的玩笑話,謝金河表示,這是台灣的關鍵時刻,這次不選邊站,未來連選擇都沒有。他認為,政經一體,何來「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他提醒企業主,千萬不要選錯邊。

》台積電佈局美國乃是必然

台積電目前市值24.87兆,排名全球前十名,川普自第一任期就點名台積電到美國設廠。今年3月3日,川普與台積電共同召開記者會,董事長魏哲家宣布將投資美國一千億美元,在美國的三廠將擴增為八廠,引發外界質疑,台積電將成「美積電」?

謝金河表示,台積電本為全球佈局,擴大對美投資後,德、日佈局可能各自縮減一廠,高雄可能減二座,但整體影響不大,「只要不變『紅積電』就好。」

「(台積)非投不可,但投資時間可能拉長。」美國對台積電並無設定投資限期,加上美國施工文化不同,他表示,川普第二任期結束後,或許廠房仍未完工。

但他表示,台積電有不得不去的理由——美國高階軍備使用晶片,必在美國生產。

》「drill, baby, drill」 美國能源政策改弦易張

拜登離任前,簽署了美國第11項大型離岸風電發展項目SouthCoast Wind,但川普上任第一天,就宣布停止離岸風電發展、並退出「巴黎氣候協定」。

3月6日,川普將比特幣納入戰略儲備,並建立「美國數位資產儲備(Strategic Bitcoin Reserve and U.S. Digital Asset Stockpile)」,比特幣、以太幣、瑞波幣、Solana、ADA等五種數位貨幣都納入資產儲備。

此舉意味過去身處三不管地帶的數位貨幣,將列入中央機關監管範疇。

而川普也看重AI發展,上任第一週,宣布成立「國家能源主導委員會」。川普表示,發展AI工廠電量是一般廠房的一倍,而 AI 將是中美大戰的關鍵角色,美國須拿回能源主導權。

綠色能源是近年重要議題,推動者咸信此舉將可拯救地球升溫、極端氣候的困境。其中,又以德國推動最力——2024年電力消耗約有六成來自低碳能源,例如:風電、太陽能。

綠色能源政策正在擴及所有產業,歐洲預計2026年施行「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全球大廠紛紛洽購綠電、購買碳權;台灣也在今年5月將試行碳稅,2026年正式開徵。

美國為產油大國,川普一句「drill, baby, drill」說明石化燃料將再次受到重視,謝金河認為,全球可能因川普政策而放慢課徵碳稅的腳步。

但缺乏能源的台灣,因反核聲浪,政府近年大力推動綠能。面對光電產業需大量電力的情況下,擁核、反核形成二大陣營。

謝金河認為,台灣社會要重啟核電,仍有說服反核民眾、廠址選擇等難題,短期內恐怕仍無法反轉。

》電動車電池版圖 難以轉移

稀土礦含有製造高性能電池的稀有原料,川普催趕製造業回到美國,但謝金河對電動車產業抱持保守態度,主因電動車產業在中國已形成難以撼動的上下游,從原料到電池,都相當完整,遑論中國擁有龐大的稀土礦產,「美國要反擊,也沒有著力點。」

而深入中國的PCB產業,也面臨同樣情況。

謝金河指出,傳統產業PCB污染性高,供應鏈連轉移到東南亞國家,都不容易,業者需要自行摸索出路與定位,「非常不容易。」

》俄烏戰爭、巴拿馬運河 劍指中國

謝金河指出,美國總統自雷根開始,皆信奉Zbigniew Brzezinski 理論,「經濟發展將帶動中國民主變革」、「中國會變成世界的好朋友」,因此長期幫助中國發展經濟,直到習近平上台,擴權野心不再隱藏,露出狐狸的尾巴。而此時正值川普第一任期(2017– 2021)。

「美國最大責任在對付中國。」謝金河表示,川普非置烏克蘭不顧,他以稀土礦產協議來幫助烏克蘭,包括盈利一半交由烏克蘭,一半則協助烏克蘭發展。而2月28日,美烏礦產協議簽約破局,也在意料之中——在歐洲伸出援手後,美國正可退出俄烏戰爭,專心佈局印太。

以巴拿馬為例,該國原是中華民國邦交國,2017年宣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此後成為中國「一帶一路」的中美洲重要據點;也透過李嘉誠的香港和記實業,獲得巴拿馬運河港口控制權。

川普上任後,指出巴拿馬運河為美國所建,以一塊錢代價交付巴拿馬政府監管,最後卻落入中國勢力,並不公平。

謝金河指出,巴拿馬運河、格陵蘭都是軍事要衝,因此川普特別點名此二處。而3月4日,長和集團宣布,已與美國貝萊德完成巴拿馬運河南北港口與其他港口轉賣的相關交易。

美中關係的演變,從幫助、寬容到制裁,謝金河推薦對美中關係演變有興趣的讀者,可閱讀Zbigniew Brzezinski《大棋盤》一書。

Zbigniew Brzezinski(1928-2017)出生波蘭華沙,在毛澤東、華國鋒時代,擔任美國總統詹森顧問(1966-1968)、卡特國家安全顧問(1977-1981)。他認為,亞洲將是世界經濟中心,也是政治潛伏火山,並提出二個看法,一、中國的經濟發展會帶動民主自由,成為美國強大對手,其次,美國將會聯合俄羅斯,對付中國。

 

謝豐享:台中市商業會爭取百工百業博覽會

謝平平

台中市商業會2025年3月7日舉辦「第三十屆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理事長謝豐享表示,該會在2025年將配合台中市府推動活絡台中商業活動及城市國際化,其次,台中國際會展中心於年底完工、營運後,將爭取每年定期舉辦「台中購物節百工百業博覽會」,嘉惠各行業會員。

1

台中市商業會理事長謝豐享。謝平平攝影

臺中市商業會成立於1946年,台中138個公會為其主要團體會員。謝豐享致詞時表示,感謝全體理監事團結合作,全心付出,而各行業會員有許多優質廠商,應可參加「台中購物節」每年的開跑活動,藉此促進台中商業活絡,創造城市不同面貌。

此次會員大會上,2024年獲頒績優公會的四位理事長也分享該行業發展前與經營甘苦。

台中市保全商業公會理事長毛約翰表示,現代的保全業從服務內容到使用工具,都與過往大大不同,例如,公會18家業者認養高中校園安全,該會去年與建築研究所舉行健康綠能建築會談,更引入AI科技,整合雲端監控、AI影像分析、智慧化伺服器監控等功能,正在邁入新世代。

成立於1946年的台中市遊覽車客運商業公會歷史悠久,理事長徐弘豐表示,遊覽車業者在Covid-19來襲時,處於「海嘯第ㄧ排」,疫情後,工時仍舊過長,至今缺工嚴重,且遊覽車造價逐日增加,今日遊覽車單輛售價已近千萬台幣,賺錢很困難。

該會爭取校外教學遊覽車車齡放寬至十年(本為五年),司機工作延齡至68歲(本為65歲),好讓業者喘口氣。此外,該公會正深入無人自駕領域,提升未來前景。

台中公共汽車客運商業公會理事長陳旗清表示,公車營運成本與票價都需政府拍板,但大型車輛營運的確面臨挑戰,疫情前,一年載客量可達1億3000萬人次,現今載客量僅餘8,000萬人次,而缺工已達二成,近年已有二家公司退場。

為解決困境,該會積極配合公部門徵才活動,遍及中彰投各處,並溝通調整公車票價。

此外,川普就職美國總統後,推出政策與拜登政府南轅北轍,該會特別邀請《財訊》社長謝金河以「從世界局勢看台灣2025未來商業發展」,為會員揭曉2025最看好的投資方向。

此次會員大會,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許舒博與多位民代到場共襄盛舉,台中市副市長黃國榮也率領經發局、社會局參加會員大會,與業者相互交流。

愛樹人賴國弘分享「境溪行」植樹陽台多層結構

寶樺建設20週年推出新案「境溪行」。謝平平攝影
謝平平

台中市府通過「台中市鼓勵宜居建築設施設置及回饋辦法」後,陽台成為預售案亮點,但其實許多建商早將陽台作為生活重點來規劃;即將慶祝20週年慶的寶樺建設,正是其中之一。新案「境溪行」立面多變、植樹陽台工法仔細,該公司董事長賴國弘刻意在該案營造生物多樣性,讓都市小孩也能接觸踩踏泥土的樂趣。

1

「境溪行」東鄰土庫溪。謝平平攝影

「境溪行」位於精誠南路、文心南五路口,東面土庫溪、南望豐富公園,戶戶朝南;周遭為住宅區,但步行11分鐘範圍內,即有好市多、迪卡儂、豐樂公園捷運站,步行30分鐘,可到IKEA、國美館,到高鐵站開車約15分鐘,生活相當便利。

與眾不同的是,「境溪行」基地267坪,並不算大,但豪宅景觀設計大師潘正為該案栽種柚、柿、芒果與荔枝等果樹,且一年四季皆有所穫。三月柚樹開花,香氣清新,荔枝六月結果,「鮮紅的果實與墨綠枝葉的視覺對比,比荔枝樹開花還美。」

1

「境溪行」外觀立面多變,陽台設計特殊。謝平平攝影

除了果樹,潘正也為該案陽台規劃錯落有致的植栽,例如低層的灌木、中層的綠籬、較高的中型喬木,以多樣性栽種過濾污染源,鏤空欄杆引風入內,由內望外,景色不單一,而從外觀賞,建築各樓覆以綠意,金屬欄杆若隱若現,成為垂直森林。

該案專案建築師林芷筠表示,在60-70公分覆土層的樹穴中,設計有多層排水、防水的防護層,從下到上有底部排水、表面排水、防水層、防水保護層、排水板、不織布等,堪稱業界之最。

本身即為結構技師的賴國弘表示,一般建物結構承重,單坪約500-600公斤,但該案陽台設計可達700-800公斤,全棟營造成本每坪高達25萬。

3

寶樺建設「境溪行」種植大樹與果樹,創造微氣候。業者提供

但在陽台種植灌木與喬木,一直是賴國弘的想望,他自己每天的起居多以陽台為起點;也因愛樹,寶樺建設多年以來皆以低建蔽率、多樣性綠花園為原則,常以覆土取代硬鋪面,「可以解決極端氣候的問題,降低熱負荷」,也創造創造微氣候。

頂樓更被其視為「第五立面」,綠蔭處處,代替20年後回收可能造成困難的太陽能板。

「境溪行」基地不大,因而委由「涵碧樓」建築師施惟仁打造精緻的生活空間。施惟仁對湖景建築、都市建築都有相當研究,他表示,該案重點為建立都市空間、打造空間美學、融入生活美學。不只從公設入手,以多樓層的退縮來創造私人露台空間;並以大面積的臨路退縮,創造綠意流動的享受。

今年四月,寶樺建設將滿20歲,賴國弘表示,自創業以來,即以ESG永續理念打造建築,至今僅有12棟。現已開工的「境溪行」規劃為25戶住家、1戶店面,為地上12樓、地下2樓建築,2至3房的坪數約在28至40坪左右,預計2028年下半年交屋。

【講座】創業成功第一堂課:經營者不能不懂的「智慧財產權」管理

 

 

創業成功第一堂必修課 - 許月娥所長教你做智財管理
網路批貨,沒注意智財權,小心觸法?創業眉角多,首先要做智財管理!

創業步步為營,前方地雷怎麼避開?
到處都聽得到的音樂,你知道合法的使用方式?
購買圖庫素材,還有可能侵害原權利人的著作權?

創業成功第一堂必修課
許月娥所長教你做智財管理
網路批貨,沒注意智財權,小心觸法?
創業眉角多,首先要做智財管理!
創業步步為營,前方地雷怎麼避開?
到處都聽得到的音樂,你知道合法的使用方式?
購買圖庫素材,還有可能侵害原權利人的著作權?
剛開始創業,多數不會注意到智慧財產權的重要性,第一堂必修課沒學好,可能會無意中侵權,還沒進帳先賠一筆,得不償失!
不懂智慧財產權法,也很難保護公司的技術,容易降低公司的未來競爭力。
主講人:中正專利商標聯合事務所所長許月娥
交通大學法律系學士
中央大學EMBA
1998年 成立中正專利商標聯合事務所 
1999年 成立中正專利商標有限公司 
2002年成立正理專利商標法律事務所
2005年 成立「構思創Go Strong」教育機構 
智慧財產局聘任講師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種籽師資認證
第十屆金峰獎之年度傑出企業、年度傑出領導人、年度傑出創業楷模
2012年獅子會300G2區巾幗分會會長
中正專利商標聯合事務所業務範圍:
智慧財產相關資料檢索、申請、維護與變更
受理智慧財產侵權及訴訟案件
受理智慧財產爭議、答辯、訴願、行政救濟案件
協助客戶建立完善之智慧財產管理與策略規劃
許月娥 智財專家,同時是創業家。
23歲創業,許月娥說:「當我創業的那一天,就沒有失敗的權利。」
你的創業夢想,也能在現場與講師分享,聽創業家的成功經驗談!
打通智財觀念,創業才能走得遠!
你想在網路上販賣商品,或已經成立公司開始跑申請流程,智慧財產權一定是企業最重要的無形資產,創業起步的第一堂課。
智慧財產權就是運用法律,保護智慧轉換成價值的過程不受他人侵害權益,從產品研發、內容創作、品牌設計、品牌規劃、方法改良,都在保護的範圍。
新創階段就必須注意的智財權法,包括著作權、商標權與專利權三種。
講師許月娥創業成功的必修課
#課程大綱
1.了解商標權、專利權、著作財產權相關法規,新創企業如何做智財管理?
2.新創忽略智慧財產權,可能遇到哪些問題?
3.二代的商標競爭?新創團隊應該先申請商標?商標法可以自己辦理嗎?
4.群眾募資時代,團隊如何善用專利「優惠期」保護產品?
誰適合來聽這堂課
1.剛創業的你,想學習創業基本功
2.想避開風險,保障自身權益!有專利、商標法、著作權法相關問題想了解
3.想獲得更多成功創業家的經驗分享
提醒大家,法律不保護權利上的睡眠者!

剛開始創業,多數不會注意到智慧財產權的重要性,第一堂必修課沒學好,可能會無意中侵權,還沒進帳先賠一筆,得不償失!
不懂智慧財產權法,也很難保護公司的技術,容易降低公司的未來競爭力。

主講人:中正專利商標聯合事務所所長許月娥
交通大學法律系學士
中央大學EMBA
1998年 成立中正專利商標聯合事務所 
1999年 成立中正專利商標有限公司 
2002年成立正理專利商標法律事務所
2005年 成立「構思創Go Strong」教育機構 
智慧財產局聘任講師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種籽師資認證
第十屆金峰獎之年度傑出企業、年度傑出領導人、年度傑出創業楷模
2012年獅子會300G2區巾幗分會會長

中正專利商標聯合事務所業務範圍:
智慧財產相關資料檢索、申請、維護與變更
受理智慧財產侵權及訴訟案件
受理智慧財產爭議、答辯、訴願、行政救濟案件
協助客戶建立完善之智慧財產管理與策略規劃
許月娥 智財專家,同時是創業家。
23歲創業,許月娥說:「當我創業的那一天,就沒有失敗的權利。」
你的創業夢想,也能在現場與講師分享,聽創業家的成功經驗談!

打通智財觀念,創業才能走得遠!
你想在網路上販賣商品,或已經成立公司開始跑申請流程,智慧財產權一定是企業最重要的無形資產,創業起步的第一堂課。
智慧財產權就是運用法律,保護智慧轉換成價值的過程不受他人侵害權益,從產品研發、內容創作、品牌設計、品牌規劃、方法改良,都在保護的範圍。
新創階段就必須注意的智財權法,包括著作權、商標權與專利權三種。

講師許月娥創業成功的必修課
#課程大綱
1.了解商標權、專利權、著作財產權相關法規,新創企業如何做智財管理?
2.新創忽略智慧財產權,可能遇到哪些問題?
3.二代的商標競爭?新創團隊應該先申請商標?商標法可以自己辦理嗎?
4.群眾募資時代,團隊如何善用專利「優惠期」保護產品?

誰適合來聽這堂課
1.剛創業的你,想學習創業基本功
2.想避開風險,保障自身權益!有專利、商標法、著作權法相關問題想了解
3.想獲得更多成功創業家的經驗分享

提醒大家,法律不保護權利上的睡眠者!

講座時間:
12/28 晚上19-21點,前半小時可入場
講座地點: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 教室將Email通知
主辦單位:
〈沒事不要創業〉-《看》雜誌

 

 

 

立即報名付費講座

創業成功第一堂必修課 - 許月娥所長教你做智財管理
網路批貨,沒注意智財權,小心觸法?創業眉角多,首先要做智財管理!

《創業成功第一堂必修課 許月娥所長教你做智財管理》

定價NT$350元

馬上報名講座

 

 

 

 

*對講座活動疑問,歡迎洽詢:Line@臉書粉絲專頁

*本活動詳細合約及規範,請閱讀 講座活動契約公開說明書

 

 

講座地點更新:

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 - 「 5樓會議室 」

 

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交通資訊:

社會科學院地圖台大社科院地圖2

1. 自行開車前往:

  • 臺大社會科學院大樓位於臺大校總區北門(辛亥路與復興南路交叉口的西南角)的西側,靠近法律系霖澤館。
  • 講座場地位於社科院東側5樓,請搭乘東側電梯上樓。
  • 停車場位於本院大樓地下室 B1 和 B2(建議停 B2,停車位多而方便),入口請:
    1.由復興南路往南穿過辛亥路進入臺大北門,再右轉進入停車場。
    2.由辛亥路往東行駛,在復興南路口右轉進入台大北門,50 公尺後再右轉進入停車場。

2.捷運路線:

  • 捷運科技大樓站 (文湖線):捷運科技大樓站出口左轉,沿著復興南路步行至辛亥路交叉口,過馬路即可抵達臺大北門,右手邊大樓即為社會科學院,步行路程約 10 分鐘。
    捷運科技大樓站設有 Ubike 站點,可騎乘 Ubike 至臺大社科院。
  • 捷運公館站(新店線):捷運公館站,沿著羅斯福路步行進入臺大校園,循椰林大道直行,往社科院大樓方向,步行約 30 分鐘。
    捷運公館站設有 Ubike,可騎乘 Ubike 至臺大社科院。

3.公車路線

  • 青年活動中心站(辛亥路上):237 / 295 / 298
  • 台大資訊大樓站(辛亥路上):298 / 捷運公館線
  • 大安健康服務中心(復興南路上) :237/ 295
  • 台大公館醫院(基隆路上) :1 / 207 / 275 / 275 副 / 650 / 672 / 673 / 905 / 905 副 / 906 / 906 副 / 907 / 907 區 / 909 / 1032 / 1550 / 1551 /5350
  • 捷運公館站(羅斯福路上) :1 / 109 / 207 / 208 / 672 / 673 / 907 / 1505 /
  • 捷運公館線 / 敦化幹線 / 棕 12 / 綠 11

 

 

 

 

 

 

活摘器官專題報導2 黑箱交易 中國器官移植的潛規則

看雜誌編輯部

中國的器官移植體系,與多數國家截然不同。其他國家強調「公益、倫理、透明」的原則,中國的器官移植,卻帶有強烈的商業性質,更像是醫院與病患之間的市場行為。

無人監督!醫院自找器官、事後通報

中國的器官移植體系,可以從其官方發布的《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報告》中看出一些關鍵資訊。

不論是2018年或2023年版本,報告中都特別指出,中國的器官移植體系與西方國家如美國的OPO(Organ Procurement Organization)或西班牙的ONT(Organización Nacionalde Trasplantes)存在顯著差異。

具體來說,西方國家的OPO或ONT是獨立運作的法人機構,具備一定的透明度與監督機制;而中國的系統則完全不同。中國的器官獲取與分配單位,是以醫療機構為單位所設立的「器官捐贈與獲取專業團隊」,並非一個與醫院分離的第三方組織。

台灣國際器官移植關懷協會副理事長,也是台大醫院雲林分院泌尿部主任醫師黃士維指出,中國的器官分配機制是「以資訊化為手段,政府主導、行業自治、醫院自查」的監管模式。簡單來說,這套制度實質上是讓醫院「自己找器官、自己執行移植手術、自己回報系統」,政府並未實質負責全面監督。

也就是說,所謂的「器官分配系統」,其實更像是一套事後「通報」用的資料上傳平台,而非一套真正負責分配與審核器官來源的監管系統。

在這種「行業自治」的運作邏輯下,每家醫院可以自行尋找器官來源,自行判斷何時進行手術,再將手術資訊通報上系統。至於器官是怎麼來的、是否符合倫理規範,資料內容是否真實——都未有外部機構監督或強制審查。

換言之,中國的器官移植體系,並非透明且公平的器官「分配」機制,而是一種「計劃通報制」,核心仍是計劃經濟式的行政管理。醫院如何報、怎麼報、報多少,往往依照內部默契進行操作。「你懂的」,也成了這種系統在運作上的潛規則。

數量、來源、流程皆遭疑「黑箱」作業

世界衛生組織(WHO)明確指出,器官捐贈與分配系統,應具備透明性與可溯源性,且資料應公開供社會監督。然而,中國目前的器官移植系統,並未向公眾開放查詢,相關數據只有特定的醫療單位與內部管理人員才可存取。

此外,中國也未公開說明,每月進行多少器官移植手術、各家醫院的手術數量與來源,僅提供一個籠統的統計數字(figure),外界無法真正了解器官的來源,和分配流程。

然而,一方面缺乏對外資訊的透明化,另一方面卻積極尋求國際名人或專家,為其器官移植體系進行宣傳與背書。這樣的雙重操作策略,使得中國器官移植制度的可信度與道德正當性,持續受到外界質疑。

心死到腦死:話術演變,器官到底從哪來?

至於器官從何來?中共政府的敘事策略不斷改變。

在早期,由於中國法令尚未正式承認「腦死」的概念,器官來源皆聲稱來自「心死公民捐獻」。然而,外界普遍質疑,這些器官實際上多數來自死刑犯和良心犯,而是所謂「活摘」——摘取器官事實上就是執行死刑的過程。

儘管外界長期懷疑,中國官方最初仍統一口徑,堅稱所有器官均為「心死捐贈」。直到2006年,中國政府才首度公開承認,高達95%的器官來自死刑犯。即便如此,官方敘述依然包裝為「死刑犯因嚴重創傷導致心臟停止,進而捐贈器官」,試圖在語言上保留其合法性與倫理性。

隨著時間推移,中國逐步引進「腦死」的醫學概念與判定標準。「從此之後,我們可以看到官方或醫院在說明器官來源時,話術也隨之改變,常用的說法變成『嚴重創傷後的腦死捐贈』。」黃士維指出。然而,器官的實際來源仍由醫院自行通報、撰寫與定義,醫療機構對如何填報資料、如何描述死亡方式,顯然都有一套心照不宣的內部流程與默契。

因此,中國器官來源,歷經「心死公民捐贈」到「死刑犯心死捐贈」,再到今日「腦死創傷捐贈」的轉變,核心問題始終未變:缺乏外部監督、資料不透明,以及對死者身分與死亡過程的刻意模糊。

國際期刊質疑563器官來源?「不知情就投稿」

從一個具體案例中,便能清楚理解實際運作存在哪些問題。

2014年,浙江大學附屬醫院肝移植醫師鄭樹森在國際期刊《肝臟國際》(Liver international)發表一篇關於器官移植的論文,因學術爭議最終遭到撤稿。

本身亦是學者的期刊總編輯馬里奧(Mario Mondelli)同時指出,鄭樹森將終身被禁止向期刊提交研究論文。

這篇論文聲稱,該院自2010年至2014年10月期間,共進行了563例肝臟移植手術,且所有器官均來自「合乎倫理的心死捐贈者」。國際學界對此迅速提出質疑,認為期刊不宜刊登有關論文。

根據中國當時公開資料,整個國家的心死捐贈者總數僅為2,160位。依照一般情況,心死捐贈者中,約僅有30%的肝臟可成功移植使用。換句話說,即使全中國的器官分配全部集中於浙大醫院,也不可能在該段時間內取得563個合乎倫理的肝臟。

在遭到國際批評後,鄭樹森仍在回應中堅稱,這563例肝臟來源皆為心死捐贈,沒有使用死囚器官,甚至宣稱中國的「肝臟可用率」可達90%。這一數據明顯違反國際醫學常識。但期刊要求提出器官來源證明,卻沒有得到回覆,於是決定撤回有關論文。

事件持續延燒,時任中國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甚至公開指出,根據官方資料,浙大附屬醫院在該段期間,實際通報系統的心死捐贈僅有166例,文章是造假的。這代表論文所提的563例肝臟來源中,至少有超過400例未經通報。

對此,鄭樹森接受中國媒體訪問時的回應更加荒謬。他表示,這篇論文是「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投稿的」,雖然他是通訊作者,卻聲稱自己並不知道文章內容與發表情形。

一器一價!當器官有標價,生命是否也有價格

醫院可能實際進行超過500例移植,但只向官方系統通報166例,已被中國政府親口證明。但是如何通報、通報多少,卻全看當時的「政策口徑」與官方指示,這種「按需通報」的機制,掩蓋了大量未被記錄、來源不明的器官使用情況。

不僅流程、來源令人懷疑黑箱作業,器官甚至有標價。「一器一價」甚至衍伸出「組合套餐」式的建議——肝腎聯合、肝胰聯合、心肝聯合……醫師不再是基於醫療必要提出建議,而是依據你「還能多付多少錢」為你「設計療程」。

台灣人在中國進行一次心臟或肝臟移植,所需支出動輒新台幣600萬至1,000萬元。中國的器官是「一器一價」,若要同時進行心肝聯合移植,費用可能飆升至1,500萬甚至2,000萬台幣以上。

器官成了醫療產業鏈中的「商品」,醫院與病患成了交易雙方,而倫理審查只是紙面程序。況且既是商品,就必須在市場上有供有需,不得不再次面對令人不安的現實:中國的器官來源極為充足,這一現象在全球器官供需失衡的背景下,顯得格外異常。

在這樣的體系下,醫療機構——無論是醫生或醫院——往往能從中獲取可觀的利益。因此,器官移植在中國,不只是醫療行為,更多時候是財富與名聲的象徵。同樣可想而知,病患的醫療需求與手術必要性,反而未必是最優先的考量。

 

活摘器官專題報導1 一場極罕見的手術,Tank心肝聯合移植的沉默真相

看雜誌編輯部

心肝聯合移植手術,是一種極為罕見的醫療行為,手術時間長、併發症多,術後恢復也非常困難,台灣歌手Tank去中國進行心肝移植手術,還被宣揚為「亞洲首例」,引發熱烈討論。

心肝同時換,是醫療需求?還是商業考量?

單獨進行心臟移植或肝臟移植,風險本來就很高。根據醫學統計,手術後的院內死亡率大約落在3%到10%之間;同時進行心肝聯合移植,死亡率可能會上升至10%到15%。所以這不僅是醫療技術上的挑戰,也是對病患體能與醫療資源的一大考驗。

那麼,什麼情況下需要進行高風險的心肝聯合移植手術?台灣國際器官移植關懷協會副理事長,也是台大醫院雲林分院泌尿部主任醫師黃士維提到,通常只有在病人本身罹患某些罕見的先天性或遺傳性疾病,導致心臟與肝臟兩個器官同時發生不可逆的嚴重衰竭時,才會考慮採取這個最後的治療手段。

然而根據公開資訊,Tank罹患的是一種心肌肥厚症的遺傳性心臟病。這類疾病往往導致左心室的功能衰竭。早在2007年,他就因為心肌肥厚症以及伴隨的心律不整,接受了去顫器植入手術。然而,植入去顫器後可能導致心瓣膜逆流,隨著時間推移,病情進一步惡化,進展為右心衰竭。

右心衰竭常對肝臟造成壓力與損傷,嚴重者甚至可能發展為肝硬化。同時,左心衰竭也可能進一步影響腎臟功能,嚴重時需進行透析治療。黃士維醫師表示,根據臨床經驗與研究,心臟功能不全導致的肝功能異常,多數在完成心臟移植後能有所改善,因而實際上,很少有心臟衰竭的病人會嚴重到需要同時接受肝臟移植。

無論是在台灣或是世界其他國家,心肝聯合移植都極為罕見。大多數情況下,會先進行心臟移植,並觀察肝臟功能是否恢復,需要同時接受兩項器官移植者非常少。

原因在於,心臟與肝臟的移植,各自有其明確的適應症,必須分別符合相關醫療標準,並列入對應的等待名單。在美國,UNOS(United Network for Organ Sharing)針對需要同時接受心肝移植的病患,設計了特別的優先等待與分配機制,一旦病患符合心臟移植條件,系統也會同時安排肝臟的配對。

肝臟需求量高,台灣排不到?還是中國「供應太快」?

截至目前為止,Tank是在台灣哪家醫療機構接受追蹤與評估、是否登錄等待名單、實際等待時間與順位,台灣的醫師是否曾建議他進行心臟或心肝聯合移植,都無法得知。

是否在台灣等待器官時間過長,無法如期獲得所需器官,因此選擇轉往中國進行手術?只是一般而言,心臟移植的等待時間通常較短,因為等待心臟的病患數較少。相較之下,台灣作為B型肝炎盛行區,肝臟移植的需求者眾多,等待時間通常較長。

然而,有個不尋常的現象值得注意:即便中國同樣是肝病盛行區,每年新增肝癌病例逾40萬人,尚有數百萬肝硬化與肝衰竭患者,等待肝臟移植的人數龐大,為何卻能迅速提供器官?

這不只發生在Tank身上。根據數據,過去就曾有赴中移植器官的台灣病患,原本只要換肝,卻被建議「順便連腎一起換」,理由是肝病拖累了腎功能;有糖尿病患則被醫師建議「順便一起移植胰臟」,以減少後續風險。

黃士維指出:「但是醫學上我們清楚知道,肝功能惡化引起的腎衰竭,在肝臟移植後多半會逐漸恢復。關於一次換好幾個器官的建議,如果是出於病情判斷,那還可理解。但如果是以商業利益為出發點,就不能不令人擔憂。」

是否真的需要額外進行其他臟器移植,理應經過嚴格判斷與評估,不該僅以商業考量作為決策依據。

就Tank的案例而言,雖然無法斷定他是否符合中國肝臟移植的條件,但若僅以「因心臟功能衰竭導致肝損傷」為理由,是否在醫學上果真符合肝臟移植標準?

因此,也可以推論,即使中國的器官需求量極大,尤其是肝臟移植的需求居高不下,但只要你有「需要」,中國似乎仍然能夠迅速提供相符的器官,甚至同時完成心臟與肝臟的聯合移植。這一現象,再次突顯出中國的器官來源「十分充足」,引發外界質疑與關注。

針對心肝聯合移植手術,可以肯定的是,在亞洲其他國家,如日本、韓國、台灣或新加坡,要進行此類手術極為困難,除了難度高、風險高,更有兩個主要原因,其一是病患本身是否真的有同時移植的醫療需求,其二,各國器官等待名單有排隊壓力,需要肝移植的病人通常會成為優先選擇,更使系統上進行心肝同質移植難度更加提升。也因此,Tank的案例中,心肝聯合移植究竟是出於醫療考量,或是其他目的與用途,就不得而知。

雙月食品社台式家庭美食,登陸新加坡半年開三店

雙月新加坡第三店亦是最新開幕的旗艦店,選址地標商場怡豐城,為品牌注入新動能。雙月食品社提供
曾允盈

【新加坡訊】來自台灣、連年榮獲米其林必比登推薦的知名養生食補品牌「雙月食品社」,自2024年起跨海進駐新加坡,掀起一股「台式家庭美食」熱潮。

在當地消費者口耳相傳下,雙月更收下「新加坡最好吃的台灣家庭生活美食」雅號,成為許多民眾心中最有溫度的家常美味。

2025年4月20日,雙月食品社於新加坡最大購物中心怡豐城(Vivo City)正式開幕旗艦店,這是雙月品牌與國際集團合作推廣台灣健康飲食文化,再次跨出的重要一步,當天除了新加坡在地媒體,也有專程從台灣來的媒體團到訪見證。

目前雙月在新加坡一共有三家分店,分別是位於烏節路黃金地段義安城(Ngee Ann City)大葉高島屋(Takashimaya)購物中心5樓的海外首間分店、落腳裕廊東商圈核心JEM廣場,打入新加坡西區生活圈的二店;以及新開幕,位於地標級商場怡豐城的第三家、也是雙月目前最大規模的海外旗艦店。

讓世界認識台灣的日常滋味

雙月食品社自創立以來,即秉持「用心做一碗湯,溫暖一個人」的初衷,致力將台灣日常餐桌上的溫補文化、美味燉湯與手作小菜推廣到世界各地。

主打的「雙月燉雞湯」嚴選台灣在地高品質雞隻與天然食材,搭配滷肉飯、愛恨椒芝拌麵等經典小吃,不僅呈現出台灣家庭的樸實風味,更重新定義了「美味也能健康」的飲食新概念。

此次在新加坡的推廣,由雙月與東南亞知名集團攜手合作,透過跨國協力的方式,將最具代表性的台灣美食文化輸出國際。

社長賴永晟:雙月是在傳遞台灣的飲食精神

雙月食品社社長賴永晟全程緊盯新加坡旗艦店從規劃、設計、裝潢到開幕的整個過程,多次現場坐鎮。他表示:「我們不是要開多少店,而是希望讓世界認識台灣這碗用心的湯。雙月要做的,是傳遞台灣家庭飲食中,那種照顧家人、滋養身心的精神。」

他也強調,無論是新加坡、或目前正在洽談中的其他東南亞國家或日本市場,雙月都採取與跨國集團策略合作的模式,不僅確保在地經營的效率與品質,也能以文化交流的姿態,讓台灣味成為世界餐桌上的重要一席。

在雙月食品社的菜單裡,每一道料理都有來自台灣的故事,每一口滋味都蘊含著「養生、美味、家庭」的價值。

薪水漲10%了嗎?租金先漲!租賃市場供需失靈的危機

許若菱(房地產企劃研究員)

在台北大安區,頂樓加蓋的5坪雅房月租要價1.5萬;台中西屯套房月租年漲10-15%;高雄美術館特區,整層住家租金3年翻倍。

這些場景不僅是市井小民的日常,更折射出全球租屋市場的結構性危機。當各國政府忙著對房東開刀,台灣從租金補貼到囤房稅的藥方,是否也正讓租屋族陷入更深的惡性循環?

全球矛盾的補貼政策 包租代管率台灣僅六成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今年3月的文章〈如果你找不到地方租房,那就怪政府吧〉(If you can’t find a place to rent, blame the government)提到多個歐美國家政府近十年推出許多租管措施,但與台灣的租屋政策同樣充滿矛盾。

如內政部「300億元租金補貼」看似德政,卻因申請門檻與房東抵稅意願形成執行黑洞;政策立意良善,但全台「包租代管」8.6萬戶社宅目標至今達成率僅六成。更別提各縣市蠢蠢欲動的租金漲幅限制,與德國「租金煞車」政策如出一轍。

這些政策背後的思維,與英國向房東課徵額外3%印花稅、加州實施租金凍漲的邏輯無異:將房東妖魔化為貪婪既得利益者。但台灣租屋黑市近百萬戶的現實,正證實了這種思維的簡化與無效。

供需失能 全台30年以上老屋近500萬 

台灣住宅存量與家戶數比已達1.1:1,表面看似供過於求,實則存在嚴重錯配。台北市精華區老屋占比逾超過七成,符合現代居住需求的物件極度稀缺。全台30年以上老屋達近500萬戶,近年來也發生多起老屋頹圮的危機事件,都更牛步化讓租屋市場陷入「新屋買不起、老屋租不好」的雙重困境。

各國血淋淋的教訓正在台灣重演。西班牙巴塞隆納租金管制導致租屋量暴跌75%,台灣租金補貼變相成為房東漲租藉口;愛爾蘭租金漲幅限制催生「鑰匙費」黑市,台灣租屋市場盛行「押金抵裝潢」的潛規則。當政府介入扭曲市場機制,房東的理性選擇就是退出或轉嫁成本。

建設成本過高 鬆綁才是解方

解方不在更精妙的管制,而在鬆綁供給枷鎖。德國租金危機催生《建築法典》改革,允許每戶額外興建兩套公寓;日本透過《都市再生特別措置法》加速都更,台灣卻仍困在容積獎勵計算公式與無止境的鄰損協調。當台南市東區平實營區都更案要價每坪60萬、台中14期重劃區新案站上8字頭,租屋市場如何期待合理供給?

德州經驗值得借鏡,該州房價中位數僅全美八成,關鍵在寬鬆建築法規與高效審批流程。反觀台灣,從農地變更到建照取得平均需時3~5年,營建成本年漲幅逾10%,都更案動輒卡關10年以上。當新北塭仔圳重劃區還要再等20年才能供應6萬戶住宅,年輕世代如何看見希望?

市場失靈 連帶造成房東與房客對立

在理想世界,租金應由市場供需決定。但當台北市房價所得比高達16倍、租金收益率跌破1.5%,扭曲的買賣市場早已綁架租賃市場。

台灣租屋族正面臨三重擠壓:少子化卻更擁擠(人均居住面積僅14坪)、薪資停滯但租金追漲、政策美意變相懲罰守法者。

在台北捷運末班車上,無數租屋族正帶著疲憊身影穿梭城市。他們的蝸居困境不是道德劇本,而是複雜的經濟方程式。與其繼續上演房東vs房客的對立戲碼,不如誠實面對供給失能的結構硬傷。畢竟,住不起的世代,終將成為經濟成長最大的未爆彈。

作者許若菱,房地產企劃研究員,專職房地產研究分析多年。擅用數據丈量房市,以社會學和經濟學解讀地產,觀察數據背後的人文經濟紋理與各類社會現象分析。

菱角殼、蛋殼「廢物變黃金」,變身寵物水碗、清潔幫手

「烏金菱殼碳能量陶瓷碗」採用無毒無鉛釉料,透過獨家研磨技術,加上職人六道工序手作而成。業者提供
曾允盈

看似不起眼的菱角殼、蛋殼搖身一變,成為寵物精品和居家清潔好物!4/22是一年一度的世界地球日,台灣企業發揮創意,將一年數萬噸的農業廢棄物,轉化為兼具環保與實用的創新產品。

生態貓食品牌「貪貪Munchee」採用低氧專利碳化製程的菱角碳,打造出精緻環保水碗,除了比照國際標準,更適合用來取代塑膠原料;而台灣第一液蛋品牌「勤億蛋品科技」,也將蛋殼回收再利用,應用於保健品、居家用品等多元用途。 

香甜菱角一口咬下,立刻口齒留香,但吃完後的「菱角殼」總被當成垃圾丟掉嗎?其實它擁有豐富的纖維與木質素,能夠製作成多種可再生產品!透過高溫炭化技術,能轉化為生物炭,不只可提升土壤保水性與養分,還能製成食品包材、寵物墊材、貓砂與除臭包等,發揮吸附異味、天然抗菌的特性。

「貪貪Munchee」更進一步開發出「烏金菱殼碳能量陶瓷碗」,透過獨家研磨技術與職人手作工藝,讓特有的遠紅外線釋放,提高水的甘甜度,並以黑色霧面釉層搭配水波紋設計,增加貓咪的喝水意願。

2

蛋殼富含的天然有機鈣擁有多種用途。業者提供

除了菱殼碳之外,蛋殼也是常見的農業廢棄物,台灣人一年可吃掉80億顆,換算產生約4.6萬噸的廢棄蛋殼。勤億蛋品科技積極研發蛋殼粉、蛋殼膜等生技應用,為廢棄物賦予新價值,也為產業注入創新能量。

蛋殼內側的「蛋殼膜」,過去總是被人忽視,但裡頭其實蘊含各型膠原蛋白和許多營養素,可作為保養或保健原料。

廢棄蛋殼經由高溫再加工轉化為氧化鈣(CaO),可製成「煅燒蛋殼粉」,再透過特殊工法,將其變成更穩定的氫氧化鈣,能有效分解蔬果表面的農藥殘留及油污,並抑制細菌滋生。

別以為蛋殼只是一般垃圾,它還能成為居家清潔好幫手。相較於市售化學洗滌劑,煅燒蛋殼粉不只天然無毒又環保,其表面的許多細孔,更能吸附並包覆雜質,強化洗淨效果。

 

築間餐飲成功打進日本市場,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攜手政府推動品牌出海

築間餐飲海外拓點,即將上櫃打造國際餐飲新標竿。業者提供
曾允盈

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企業會員「築間餐飲集團」,在協會與經濟部商業發展署的輔導下,成功落地日本發展。築間集團目前全球總店數接近200家,品牌橫跨台灣、香港與日本,並預計於4月下旬掛牌上櫃,朝國際化餐飲集團邁進。

築間在進軍日本前,運用政府輔導資源,取得當地火鍋與燒肉市場的深度研究報告,包括當地市場競業分析、食材取得通路、消費者口味偏好、文化差異與法規要求等資訊,加速了解國際市場現況,亦媒合當地具國際聲譽的供應商,確保品質穩定與成本控制;除市場調研與供應鏈建立外,更協助築間進行「口味在地化」測試與設計,實地蒐集日本顧客反饋、調整菜單策略,順利完成品牌在日本的一號店開設,單店投資額達新臺幣3,500萬元。

築間餐飲集團表示,協會在拓展國際資源、推進媒合上扮演重要推手。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表示,近年積極推動服務業拓展國際市場,整合產官學資源,推動連鎖品牌全球化發展。並且配合政府政策與運用政府資源,協助國內連鎖品牌取得海外市場第一手情報與在地化資源,成功協助會員企業拓展海外版圖。

面對內需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築間也明確將海外市場列為下一階段的成長重點,持續評估亞洲其他國家布局機會。

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也持續深化與經濟部商業發展署合作,啟動「連鎖商學院」AI專班,結合「服務業AI人才培育計畫」的政府資源挹注,也將開辦企業包班,協助連鎖業者導入AI技術,加速數位轉型,提升整體產業競爭力,讓更多台灣品牌掌握國際市場脈動,率領台灣連鎖品牌進軍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