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員工平和「分手」?

如何與員工平和「分手」?
一個人失業,常稱為「丟了飯碗」。飯碗沒有了著落,可就要餓肚子了。Getting Images
第7期
凌平
誰都不願意丟飯碗,更不願意丟人飯碗。
但人生有許多無奈,管理者在不得已的情況下,
還是要多一分尊重與關心。

作最基本的功能,就是維持一個人的基本生活。因此,人稱工作為「飯碗」。大約七、八年前,大家稱銀行業為「金飯碗」,因為福利好、待遇高。而穩定的工作,例如:軍公教人員、公家機關,因為工作穩定有保障,稱之為「鐵飯碗」。如果一個人失業,就稱為「丟了飯碗」。飯碗沒有了著落,可就要餓肚子了。

解雇是必要之惡

失業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沒有人喜歡失業。因為失業對社會造成的問題很大,所以每個政府施政都會將失業率視為很重要的經濟指標。憲法第15條規定:「人民之生存權,工作權及財產權,應予保障」。政府也在勞基法中訂定了許多相關法規來保障員工的工作權利。但是對企業經營來說,解雇員工是一種企業經營上的現實,不管喜不喜歡、願不願意,有時候就是會遇到必須要解雇員工的狀況。知名的企業經營者、美國奇異公司前執行長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就表示:「解雇是必要之惡」。

企業解雇員工的原因有很多,有時候是景氣不佳或受到大環境的影響。例如:近期的次級房貸風暴,造成華爾街金融業者損失慘重,許多業者,例如:花旗(Citibank)、美林(Merrill Lynch)、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等紛紛大幅裁員即是。隨著產業的波動,景氣的變化,失業與就業人口也會隨之不停的變化。

「犧牲小我,完成大我」

有時候則是員工行為不檢。員工行為不檢將其解雇是天經地義的事。例如:員工竊取公司機密、盜取公司資產或是無故曠職等。在這些情況下,公司當然是二話不說,該交由警方的交給警方,該停職的立刻停職,不做第二選擇。

就前面提到不景氣的裁員而言,雖然也是很痛苦,但畢竟是大環境所導致。如果不能「犧牲小我,完成大我」可能整個公司都會垮掉。雖然「犧牲小我」的總是基層員工居多,然而這種斷尾求生當中,確實有許多的無可奈何。

但是就員工表現不佳而言,卻關乎管理者的主觀判斷。要管理者判斷員工的績效表現決定請誰走路,這種決策在執行上都會有不少壓力。因為一方面管理者與員工可能會有認知上的差異。管理者覺得該員工工作表現差,但是該員工可能不覺得自己表現差,結果造成僵持不下的場面,弄得不歡而散。如果該員工心裡不服氣,甚至影響其他同事,就會讓管理者很難收拾。

另一方面,對管理者而言,要解雇一個表現不佳的員工,心理壓力也是極大。要告訴他:「你被炒魷魚了!」要面對同仁痛苦的表情,要面對回到家之後的內心掙扎。這些對任何一個管理者來說,都不是一件輕鬆的任務。

如何解雇的好方法

但從另一面來說,如果企業不能解雇績效不佳的員工,企業的競爭力必定受到損害。管理大師司徒達賢教授認為:「任何機構,如果保證它永遠不會倒閉,員工永遠不會被解雇,則其績效必然低落。」人在安逸的環境中,會忘記環境的危險。如果不能有效的衡量員工的績效,只是維持組織的和諧,那麼就會陷入一種惡性循環,最後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的結果。

那麼,面對要被解雇的員工,管理者該怎麼辦做?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提供了兩個很好的建議。

首先,不要給人突如其來的感受。不管是在何種情況下被解雇,員工都有權利知道原因。企業平常就應該建立良好的差異化管理,尤其是必須建立嚴謹的考評制度,定期以正式和非正式的方法考核員工績效。而且,管理者應該在平日就與員工進行溝通,讓員工瞭解自己所期望的績效表現為何。如果做的好,即使員工有朝一日被解雇,也不會像是晴天霹靂般,而是在互相瞭解下分道揚鑣。

其次,把屈辱感降至最低。對任何一個員工而言,被解雇都是一件很難讓人承受的事情。因此管理者應該設法建立該員工的自信,盡量避免員工的自尊受傷。甚至協助他找到下一份工作。這樣,可以減少被解雇者很多的痛苦,也可以盡快幫他恢復信心。

解雇員工雖然痛苦,但是已經成為企業經營的一種現實。在這個過程當中,如何讓管理者與被解雇的員工彼此能平和分手,過程操之在管理者的手上。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邂逅
  曾經看過一本原住民部落紀實書籍,深受吸引。樂水,這個山水相伴、靜待探索的宜蘭美麗村落,在幾年後的一個初秋,我拜訪了她。 樂水村由碼崙、…
不堪成「怨士」 中科院院士聯名「網開一面」
5月30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科技「三會」上,有中國科學院院士稱,他們不反對中國政府屏蔽國外網際網路,但懇求對科研學者網開一面,…
歐洲能源危機 恐變政治危機
俄烏戰爭延燒,西方各國持續加大對於俄羅斯的制裁,使得歐洲能源危機不斷升級,宛若已逼近能源業的「雷曼時刻」。 北溪天然氣管道(North…
大媒體小故事
15. 後繼有力   「業務部的最近大概很操吧?」 「唉呀,這沒甚麼吧!偶爾也要讓他們感受一下我們的辛苦!」 幾個東科的夜線記者下班時,…
金融海嘯10週年 中國將步入後塵?
在全球金融海嘯屆滿10週年前夕,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席經濟學家、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羅戈夫(Ken Rogoff)警告,…
報紙「開天窗」 中媒無言的抗議
溫州動車追撞事故第7日,即傳統上祭悼死者的「頭七」來臨之際,中共中宣部再下禁令,要求「報導迅速降溫,除正面報導和權威部門發布的動態消息外,…
波特教授到底有沒有支持ECFA?
競爭力大師波特(Michael Porter)到台灣來,有些報導稱:「波特說ECFA是台灣唯一的選項。」馬總統因此拿著這句話宣傳說:「…
陳傑豪 翻轉功典資訊攀上高峰
一個16歲赴美就學、35歲回台的青年才俊,僅僅花了10個月的時間就讓一間業績持平、苦撐12年的本土企業大翻轉,於2011年打敗IB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