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歐巴馬訪華之行,讓中國政府極度欣喜。西方國家的輿論卻反應平淡,對歐巴馬的表現多有批評之辭。如有關人權的討論變成「歐胡會」的「私下交談」,人權組織與希望歐巴馬施以援手的中國異議人士及家屬更感失望。
《美中聯合聲明》是務虛之作
歐巴馬訪華,中國當局除了在新聞傳播方面一如既往地搞些小動作,比如挑選上海幾所大學的學生幹部充作「學生代表」與歐巴馬會面討論(因此這一會面被網民稱之為「這是一次美利堅合眾國總統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五毛的市政會議。」)、刪除歐巴馬發言中那些中國政府不喜歡的有關新聞自由、網路自由的內容之外,表面上一派繁華。尤其是國宴上歐巴馬與胡錦濤這兩位大國元首同台高歌,將本次訪問推向最後的高潮。不過,繁華散盡之後,歐巴馬的訪華成果卻只有一份《美中聯合聲明》。這份文件儘管被中國官方與學界多方解讀後宣稱「很有內容」,但無論如何看起來是「務虛之作」。連《美中聯合聲明》專門提到的「加強戰略互信」是否就是副國務卿斯坦伯格最近提出的「戰略再保證」,都無定論。
中國政府喜贏「核心利益外交」
有兩家媒體的報導頗值注意。一是英國《金融時報》11月18日那篇帶諷刺性的〈歐巴馬訪華兩手空空〉(Obama visit yields few concrete results),這篇文章可以看作是西方世界對歐巴馬訪華成果的定論。另外一篇則是11月18日的「美國《世界日報》」出版的〈歐巴馬中國行珍藏版〉。這家報紙在美國中文報紙中正處於沒落狀態,但這個「珍藏版」的社論內容卻被中國新華社文章反覆引用,在冠以「美國《世界日報》」時特別不說明是中文報紙。
說到這家報紙,必須介紹一下背景。這是台灣《聯合報》在美國辦的子報,近年來與中國政府關係良好,新華社消息成了其大陸信息的主要來源,中共不喜歡的內容絕對不會見之於該報。中共本也不太看重它,但這次因為以下內容竟然成了中國新華社援引的重要外媒消息。
《世界日報》社論說出了新華社未便出口的話:「如果說是歐巴馬重新塑造了美中關係,倒不如說,歐巴馬畢竟有多元文化的意識概念,對中國放下身段,反而贏得了美中關係發展的高度。歐巴馬很清楚,過去數十年,美國歷任總統挑戰中國的所謂『核心利益』,結果只是獲得口頭的快感,而無法實際改變中國。現在,歐巴馬有意不再挑戰中國的核心利益,其中包括台灣問題,包括美國不將西方體制強加於中國,包括人權和西藏問題,與之相反,強調世界議題沒有美中的共識無法解決,從而有禮貌地向中國提出合作的要求。」
歐巴馬把「核心利益」的禮物送到北京,則中美關係進入存「益」求同的階段,也就保存了各自的核心利益,求得同進退的更深入合作。──所謂「核心利益」,就是保證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的執政地位不動搖,認可中國現存的專制極權政治體制。如此一來,「中美關係將不再反覆,減少交易成本,獲得核心利益之外的廣泛利益。」
〈歐巴馬訪華兩手空空〉一文則抓住了胡錦濤宣讀聲明的瞬間:「『我向歐巴馬總統強調,中美兩國國情不同,雙方存在一些分歧是正常的,』胡錦濤表示,他的手緊緊抓住講壇。『關鍵是要尊重和照顧對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英國《泰晤士報》在報導中說,「在我們看不見的會談內部,北京實際上佔據了主導權」,「胡錦濤用得體的外交語言向美國提出了中國自己的問題,歐巴馬還提到了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這是明顯統一於北京的價值觀。」
歐巴馬在智囊的使用上創造了「第一」
本文想討論的是:本來缺乏對華外交經驗、甚至對中國並無定見的歐巴馬,這次為何會如此讓中國輕易贏得了核心利益外交?
就在今年歐巴馬就任美國總統的1月20日,中國新華社麾下的《環球》雜誌喜滋滋地發表封面文章「歐巴馬磨合期對華政策剖析:中國仍為競爭者」。其中提到了一份中國智囊開給歐巴馬的「對華政策期望清單」,並特地指出「這份『期望清單』不僅僅反映美國的聲音,也包含中國的視角;其內容一半由美方起草,另一半則由中方撰寫。在美國政府換屆之時,這樣的做法還是第一次。」這份「期望清單」由美國紐約的東西方研究所組織完成,該智囊機構的驚人之舉是邀請中國外交部屬下的「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馬振崗及研究員劉學成從「中國視角」出發參與起草這份清單。
劉學成不無自豪地宣稱,美國對華政策的一半由中方撰寫,這樣的做法還是第一次。
中國政府的智囊又成了白宮外交智囊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China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直屬中國外交部,是中國政府直轄的從事國際關係研究的重要機構。該研究所前身為創設於1956年的「中國科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創始人為中共第五任總書記張聞天。現共有研究人員等100多人,包括富有經驗的外交官、著名的地區問題專家、學者以及經過專門訓練的研究人員。除研究國際政治和世界經濟等方面的戰略之外,還不定期地舉行形勢討論會和專題研討會外,與有關國家的研究機構舉行定期研討會、聯合出書,派出人員參加國內外的討論會等。研究成果除發表外,主要分送有關部門和研究機構參考。該所雖然隸屬政府部門,但卻有個特點:不論是公開發表文章或內部研究報告,均由署名者負責,聲稱不代表官方意見。故這次所長馬振崗雖然參加,但署名者卻只有劉學成。劉學成倒算老實,在接受《環球》雜誌記者採訪時承認:「名字是我個人的,但要代表中國,......要把中國的期望反映出來,不是反映某一方面,是反映全面的關係。」
這份尚未公開的報告提議,中美兩國應該建立五個夥伴關係:經濟夥伴關係、反恐夥伴關係、防擴散夥伴關係、綠色夥伴關係、跨太平洋夥伴關係。為了迎合歐巴馬政府亟欲實現反恐戰爭轉型的需要,在這五個夥伴關係中,著重渲染了「反恐夥伴關係」。作為環境污染大國的中國之所以在「綠色夥伴關係」中著重提出氣候變化問題,更是迎合歐巴馬的產物,因為2008年10月,中國美國商會的《中國簡報》上發表了歐巴馬本人撰寫的一篇文章「貝拉克‧歐巴馬主導的對華政策」,其中勾勒了他當選後重新主導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的政策框架。「跨太平洋夥伴關係」的提出,目的是打消華盛頓產生北京要在亞洲主導、排擠美國的「錯覺」。
中方報告在去年12月完成之後,立即與美國東西方研究所的報告彙編成冊,在歐巴馬就任前後,送達歐巴馬的外交團隊手中。
中國以劉學成個人名義起草的這份「對華政策期望清單」,目的就希望美國放棄「價值觀外交」,尊重中共政府的「核心利益」。應該說,從歐巴馬訪華的「自律」來看,這個目標達到了。有外媒評論說「中國玩弄美國於股掌之中」,多少算有點事實根據。
歐巴馬在對華關係上創造了兩個「第一」,一個是開創了美國總統上任不到一年就訪問中國的先河;二是在對華政策上充分考慮了來自中國的「智囊」的建議。目前歐巴馬訪華的後果還未在美國充分顯現。但支持歐巴馬的民意早已大幅下降。他上任不到4個月,就有媒體對他的誇誇其談表示厭煩,希望他「從雲端裡走下來」。此後他的聲望持續下跌,並給他所在的民主黨帶來了不利影響──該黨在去年同時執掌了白宮與國會大權。11月初,共和黨贏得維吉尼亞州和新澤西州的州長選舉及紐約市的市長選舉。民主黨執新州州長一職長達12年,執維州州長一職亦有8年,紐約更是民主黨的鐵票倉與大本營。此輪選舉中,歐巴馬曾三度到新州、兩度到維州助選,但仍無功而返。按美國慣例,這兩場選舉不僅是選民對歐巴馬一年來的表現評分,也是明年國會中期選舉的前哨戰。輿論認為,民主黨在兩場重要州長選舉中落敗,對上任快一年的總統歐巴馬和他所屬的民主黨而言,是一項重大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