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魚台灣鯛 揚名歐、美、日

肉質鮮美的台灣鯛逐漸成為日本人珍愛的生魚片,在歐美國家也有取代鱈魚之勢。
肉質鮮美的台灣鯛逐漸成為日本人珍愛的生魚片,在歐美國家也有取代鱈魚之勢。
Getty Images
第62期
諸葛靖

在台灣說起「吳郭魚」,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甚至有許多四、五年級生還會說,那是從小到大「吃尬驚到」(台語)的魚。可是,大家可能沒注意到,這一點也不起眼的吳郭魚,曾被美國太空總署(NASA)選為第一尾登上太空的魚;而且,在台灣養殖業者的努力培育之下,吳郭魚在2002年冠上「台灣」兩字後,搖身一變,成為足以代表台灣漁產的「台灣鯛」。

令人好奇的是,吳郭魚到底有甚麼特殊本事或際遇,既可以當上「太空魚」,又可以變成「台灣鯛」?

第一條去太空漫遊的魚

「台灣鯛協會」執行長,目前任教於嘉義大學生物農業科技學系的張文興教授表示:「由於吳郭魚的生命力旺盛,適應力很強,被美國太空總署挑選送到太空做實驗,是全世界第一條去太空漫遊的魚類。」張文興說,吳郭魚因此被戲稱為「太空魚」。

台灣人還沒能上太空漫遊,倒是臭水溝裡的吳郭魚捷足先登!

吳郭魚原產於非洲,1946年引入台灣,由於適應力強、繁殖力高,幾乎在台灣的河流湖泊裡都可以看到牠的蹤跡。後來經人工畜養而成為台灣重要的養殖魚。2000年前後是吳郭魚的極盛時期,台灣也成為全世界吳郭魚第一大出口國。當時養殖戶逾1萬戶,影響生計達百萬人。

美中不足的是,吳郭魚肉質有土腥味,加上大量生產而逐漸失去吸引力。後經多年的研究、改良與管理認證,逐漸成為台灣在地獨特的種系,並於2002年經台灣鯛協會正式命名為「台灣鯛」(Taiwan Tilapia)。

所以,吳郭魚就是台灣鯛,台灣鯛就是吳郭魚。只不過「台灣鯛」之名,蘊含了台灣人的漁產技術與精神。

台灣漁業的「黑珍珠」

脫胎換骨的台灣鯛,地位就像蓮霧中的「黑珍珠」,代表品質、活力與競爭力。正當台灣鯛整裝後亟待重振雄風之際,因部分養殖業者前往中國投資,造成技術外流,搶奪了台灣鯛的外銷市場。2003年,歐盟檢測出台灣鯛有藥物殘留,導致出口受阻,真可說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也許,台灣鯛也繼承了台灣人的堅忍鬥志,政府與民間業者痛定思痛,努力改善藥物殘留問題。2005年銷往比利時的10公噸台灣鯛順利通過嚴格檢驗,重新打開歐盟市場,為台灣鯛養殖及出口業者注入一股強心劑。

近幾年,台灣鯛的生產量維持在8萬公噸左右,約五至六成外銷。以2009年來看,出口美國最多,約占53%。台灣鯛的總出口量與產值雖不如以往,但是單價較高的冷凍魚片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顯示台灣鯛在建立生產履歷、通過各種標章認證與後續加工技術上,均優於他國而獲得青睞。

堅守品質,不斷改良,台灣鯛展現強韌生命力。加上漁民不服輸的辛勤努力,重登世界舞台的台灣鯛,就像鹹魚翻身般地令人刮目相看。

近年來,肉質鮮美的台灣鯛逐漸成為日本人珍愛的生魚片,在歐美國家也有取代鱈魚之勢,由魚鱗萃取出的膠原蛋白,更是風行日本的美容聖品。名揚海外的台灣鯛儼然成為「台灣國寶魚」。

期間,許許多多的經典人物與故事共同串起了台灣鯛的歷史與蛻變,包括「台灣鯛協會」透過管理監督,把吳郭魚變身為台灣鯛;掌握75%台灣雕魚苗來源的邱益華,竟是國小三年級學歷;台灣鯛料理達人李宗銘研發出200道台灣鯛料理,讓你的嘴再怎麼挑也會愛上台灣鯛;2009年神農獎得主王益豐,從原本要丟棄的魚鱗中萃取出膠原蛋白,讓「下腳品」變成美容「聖品」……

或許沒有驚天動地,卻有精彩活力。台灣鯛是台灣農業的驕傲,也是台灣人可愛的寫照。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未來中國論壇:成立中國過渡政府
  就在2007年歲末,即將進入2008北京奧運年的前夕,一個由海外中國人組成的《未來中國論壇》,在12月5日宣示了「…
活動櫥窗
  新創業者找人才 2017 第一屆新竹新創媒合派對   為提升校園創新創業風氣,同時也為新創企業找到適合的人才,清華大學、…
第五課 居不易,不易居
如果讓幼兒們畫畫,題目是「家」,我們經常會發現圖面出現一個紅瓦白牆,籬笆花園的家。但現實社會中有多少人住得起這樣一個夢幻理想的家?有的,…
中共捧紅熱比婭的10個條件
咱們就別繞圈子說話吧!熱比婭完全是中共一手捧出來的國際Super Star。 原本沒有甚麼人知曉的熱比婭紀錄片《愛的10個條件》(…
譴責北韓人權 南韓日趨強硬
南韓號稱將以CEO治國的新總統李明博的對北韓政策愈趨明確。據稱南韓將對聯合國譴責北韓迫害人權的草案投下近幾年來首次的贊同票。…
歐都納山野渡假村「 三不政策 」健康自然
不嫌路遠、不怕舟車勞頓,沿著漫漫山路來到座落於曾文水庫上游的歐都納渡假村,迎面而來的是純樸、自然的閒適風情以及以綠地、小木屋、…
私人典藏 台灣島的蕨類寶庫
夏季午後的雷陣雨,打在附生著多樣蕨類的老樟,啪搭雨滴將日本假蹄蓋蕨洗出鮮亮而多層次的綠色;有了濃密的筆筒樹遮擋,…
年輕人能否成為中國的新希望?
正就讀台灣某大學的小如曾跟兩位中國交換生同寢室,每每談起她的中國室友,總是一副好氣又好笑的表情。 第一位室友小靈來自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