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各地柴米油鹽等必需品齊漲價,「發燒」的物價成了老百姓最關心的話題。中國國家統計局5月1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通貨膨脹率上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去年同期上漲2.8%,接近中國官方限定全年升幅3.0%的上限。儘管一些食物的價格上漲是受季節交替和惡劣氣候的影響,但許多分析人士認為,中國的通貨膨脹已相當明顯了。
食品價格在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中占大概三分之一的比重,是4月價格上漲的主要推動因素。4月份食品價格上漲5.9%,非食品價格上漲1.3%。
各地物價齊漲主婦難為
近來不僅是農產品,連水果、奶粉、生活用紙等都已經開始跟著蔬菜一起「發高燒」。柴、米、油、鹽等必需品漲價聲一片,難為了每天算緊荷包生活的中國工薪家庭。
中國各地的蔬菜價格普遍大幅上漲,每天要到菜市場報到的家庭主婦傷透腦筋。她們得在菜市場轉了好幾圈,相互比價後,才挑選最便宜的菜下手購買。
上海蔡女士表示,從世博會開始,蔬菜和生活用品都大幅度的漲價,比如米、蔬菜、油都漲,包括地鐵票價也漲價,原來是3塊錢起步,現在漲到4塊。「我去買菜都精打細算,挑最便宜的買,現在都不敢亂買。這樣的漲幅,老百姓怎麼生活?」貴州蔣女士無奈的表示,「我最討厭吃豆腐,現在沒辦法了,我也要吃了,豆腐最便宜。」
雖然北京當局一直在迴避通貨膨脹升溫的話題,但事實上,包括糧、油、蔬菜等在內的生活必需品,近期內都呈現出不同程度地漲價。而且不少專家對今年二、三季度的物價走勢也不樂觀。一般觀察家認為,由於大宗商品價格回升、資源品漲價等因素影響,物價可能還會繼續上漲。
綠豆漲兩倍大蒜漲百倍比肉還貴
以綠豆為例,武漢市場上的綠豆價格近來一路飆升,某些超市裡的綠豆賣得比肉都貴,達到了10元一斤。而去年每斤3.5元,今年漲了近2倍。物價部門分析,進入5月份後,天氣越來越熱,武漢人喝綠豆湯、吃綠豆稀飯,綠豆隨之迎來消費旺季;而端午節的綠豆糕,夏季綠豆棒冰等節令食品,也將使綠豆需求進一步增大,預計綠豆價格還將繼續走高,漲幅10%左右。
最嚇人的是大蒜價格。河南大蒜身價短時間內暴漲100倍。兩年前,一袋40斤的大蒜才兩、三元,今年則要價200元。大陸許多城市的大蒜價格都飛速上漲。大蒜比肉貴、比雞蛋貴、比白菜貴。根據《大河報》的報導,鄭州市丹尼斯超市的豬後腿肉價格為每500克6.98元,也就是每千克不到14元,而大蒜標價為每千克19元。
通貨膨脹壓力明顯
騰訊財經5月11日報導稱,中國的通貨膨脹問題已經很嚴重了。原摩根士丹利董事總經理及亞太區經濟首席分析家、《財經》特約經濟學家謝國忠預言,儘管在官方統計數字裡前3個月全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只有2.2%,「但通貨膨脹可能很快邁上兩位數。」
「中國面臨經濟過熱的風險,經濟的多個部門已經開始火花四濺,最突出的是房地產市場和銀行信貸。」加拿大皇家銀行(RBC)駐香港策略師傑克遜(Brian Jackson)對《華爾街日報》記者說:「我們預期北京方面會很快採取行動,加息並允許人民幣兌美元適度升值。」
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亞洲地區(不含日本)首席經濟學家陶冬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表示:「中國幾乎所有東西都在上漲,從工資到糧食和蔬菜價格,而且我們預期截至年底,通貨膨脹率將漲至5%以上。……通貨膨脹將成為今年下半年的最大擔憂,中國所有人——除了政府的經濟學家——似乎都意識到通貨膨脹率不會在年中見頂。」
統計缺憾致中國經濟冷熱難辨
4月份中國宏觀經濟數據出爐後,關於中國經濟的冷熱之爭照舊延續著。《華爾街日報》分析,即使假定中國的統計數據是真實和及時的,但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主要經濟指標的成長率都是「與去年同期相比的成長率」(中國稱「同比」),至今沒有公布經過季節調整後的「報告期與前一期相比的成長率」(中國稱「環比」),這是一個嚴重的統計缺憾。由於「同比」成長率反映的是相隔12個月的變化,與「環比」成長率相較而言,不能及時反映中國經濟的短期走勢,而且還經常受到基期數據的影響,這都容易導致對中國經濟形勢出現誤判。
以國內生產總值(GDP)為例,中國今年第一季度的GDP同比成長了11.9%,是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但是,由於去年(2009年)第一季度GDP基數較低,到底是否過熱還要看GDP環比成長率。據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測算,第一季度GDP環比折年率為12.2%。摩根士丹利和瑞銀的測算結果分別為11.2%和9.3%。所以,中國央行和摩根士丹利認為,2010年一季度GDP環比增速出現加快的趨勢,這是更明顯的「經濟過熱」信號。但是,瑞銀則認為一季度GDP環比增速落後於之前幾個季度,甚至認為中國經濟成長或已見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