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大陸

范進中舉?42歲農民工的碩士之路

范進中舉?42歲農民工的碩士之路
中國目前各行各業對年齡都有嚴重的歧視。30歲已成為中國眾多求職英才就業時,一道不可逾越的門檻。
Getty Images
第70期
華青

「滕振國」這個名字最近在中國引發討論,一下子成為中國教育的話題人物。據報導,42歲的他曾以農民工的身分、高中畢業的學歷、自學數載的堅忍、38歲考上碩士研究生的榮光,轟動河南乃至全國。鮮為人知的是,碩士畢業之後,他的生活、工作又「回到了原點」。

本來「畢業即失業」早就不是甚麼新聞,在中國當前所謂「博士一禮堂、碩士一走廊、學士一操場」的就業環境下,這位42歲的農民工碩士的就業之殤只不過反應了當前研究生就業的一種普遍現象。

滕振國,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工,生性老實靦腆、沒有野心,改變命運的雙手蒼白無力,青春在為生存的奔波中一晃而過。

媲美「范進中舉」

1988年到1990年間,滕振國曾3度參加高考(大學入學考試),3次失利。2002年,滕振國託熟人關係成為江蘇技術師範學院後勤服務公司的主教學樓管理員。2005年,專科文憑的他報考海南大學研究生失利。2006年,滕振國報考了重慶師範大學,終於收到了重師大公費碩士研究生錄取通知書。

38歲的年齡從一個農民工搖身成為碩士研究生,消息一出,滕振國很快成為「名人」。眾星捧月之中,他覺得這是自己人生的一個大轉折,命運將從此改變。他說:「這是我好到頂點的一年。」這年他入選了「感動鷹城(平頂山)十大新聞人物」和「汝州市十大傑出青年」;隨後他接連受邀給河南省汝州市職業中專、一高、二高和技校的學生做報告。

滕振國當時覺得自己確實值得汝州人驕傲,「打工的出個研究生,是不簡單,就是讓人另眼相看。」數年沒有聯繫的朋友都主動跟他聯繫起來,一些已經忘掉的同事也發來手機短訊。「說起這些,感覺自己像范進中舉了。」滕振國說。

面對35歲門檻一次次失望

2009年春節前,距碩士研究生畢業還有半年,41歲的滕振國就開始忙著找工作了。他想回河南進一所高校教書或者考公務員,退一步,就是到中學教學也行。

曾經是汝州市十大傑出青年,滕振國厚著臉皮找到汝州市委書記李全勝。李書記告訴他,現在汝州市的行政事業單位還有招錄計畫,一招錄就可以報。不過,後來,李書記又說,他的年齡偏大,如果到時候有招錄計畫,經領導班子研究不讓報名,還是沒有辦法。

這使滕振國意識到此路不通,便開始自行找單位。平頂山學院、許昌學院、鄭州和洛陽的幾所學校,回復基本上都一致:「年齡偏大……」

滕振國說:「我報考公務員,人家不讓報名。我在網上查了各省公務員考試的參加條件,基本上都是35歲或者30歲以下。」

2009年8月,滕振國重新回到了江蘇技術師範學院後勤服務公司,工作是圖書館管理員。「這與當年高考落榜後在農田幹活的情景何其相似。」滕振國說:「我當初離開時曾說,會永遠把常州做我的第二故鄉,壓根沒想到會再回來。」

對於滕振國來說,知識沒有改變生活艱難的命運:重新回到了曾經打工的高校做起管理員;微薄的工資承受不起他大膽地買一件新衣服;在那裡掃地數年的妻子依舊數落他的無用……

這是經營人生的失敗、學歷的尷尬,還是「35歲退休」的職場就業歧視?

研究生的就業之殤

法學碩士王勤說:「其實,這位42歲的老兄混得已經算不錯了,如果沒有當初的人際關係,我想恐怕他連現在的工作都找不到。因為他本來就是農民、高中生,無有編制的工作,相比之下,我身邊兩位曾經放棄編制工作的研究生兄弟,可就虧大了。」

「我有個30歲畢業的研究生朋友,他就讀研究所之前是一個有6年公辦本科院校教學經驗的骨幹老師,現今畢業了,由於年齡歧視,連個公辦小學老師的考試資格都被剝奪了,他現在是一無所有,炎熱的7月還在到處奔波求職,確實挺悲慘的。」

「我的另一位朋友是一所部屬211大學碩士畢業生,由於在蘇北支教了4年,研究生畢業時年齡超了幾個月,現在連報名考試資格都沒有,所以想繼續做教師的夢想都破滅了。他讀研究所前是一所省公辦重點高中的骨幹教師,知識水平提高了,經驗更加豐富了,卻連和原來一樣的職位都沒有資格去報名競爭!」

這些事件都有一個相同的問題,那就是中國目前各行各業對年齡都有嚴重的歧視。30歲本是人生中最富激情、最富創造力的年齡,但是很多實例顯示,30歲已成為中國眾多求職英才就業時,一道不可逾越的門檻,無論是進公司企業,還是進事業單位、考公務員以及其他,都有年齡限制;如果超過了這個期限,就等於被判了死刑──無法就業。以安徽省蕪湖公務員考試為例,基本上都要求年齡在28歲以下。

這些「無業大齡」青年的就業路在何方?他們靠甚麼來維持最基本的生存呢?……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appWorks幫這個世界創造價值
走進位於信義區黃金地段基隆路上的辦公大樓,約莫50坪大的辦公室,幾乎可說是沒有裝潢的水泥空間,中間就這樣擺了幾張桌子和電腦。不過,…
當創業遇上媽媽 加分還是減分?
2014年,聯合國將每年11月19日訂為「女性企業家日」(Women’s Entrepreneurship Day),…
牛津博士變身有機菜農 張駿極打造電子厚生市集
為了吃得安心,為了下一代健康,你願意做到甚麼程度?厚生市集創辦人張駿極選擇辭去穩定高薪的科技業,投入農業領域,打造小農生鮮食品交易平台。…
叔孫通得君行道 奠立「漢家儒宗」
自古至今,能夠被主上重用,「得君行道」者,實不多見,漢朝的叔孫通顯然是一個成功的先例。山東齊魯學派的儒家學說「漢化」為漢朝立朝之根本大禮,…
《看》雜誌FB讚文分享
記住別人的好,修的是自己的德 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會犯同樣的毛病,就是別人對我們有十個好,有一個不好,前面的十個好就被我們全部抹殺。…
新總統要領導各黨和全民反貪腐
這次台灣總統大選的三天前,幾家報紙的頭版出現由某位過去極重要的官員具名之全版廣告,說要向民進黨的黑金複合體宣戰;…
魚戲
喜歡釣魚,卻從未釣過一條魚…… 小時候,由於父親喜歡釣魚,每每望著父親手中的釣竿、特製背心裡面的魚具以及手中提的箱子,…
「傀儡」的由來和傳說
說起「傀儡」這個詞,現代人馬上會想到木偶或受到別人控制的人。在中國古代,傀儡的名字叫「倡者」,本意是會唱歌跳舞的人。偃師是最早造出「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