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一樁驚動中美高層的芭蕾舞演員「叛逃」事件,被拍成了電影──《毛時代最後的舞者》,現正在全美各地上映。正如「美國之音」所說:「美國觀眾重溫當年美國人熱情協助中國人民的愛心,並為之感動。」影片結束時,劇場裡掌聲一片,好多觀眾走出電影院時,眼眶還紅紅的。
這是一部關於勇氣、毅力,和追求自由的故事。一個中國北方農村貧苦人家的小男孩李存信,因為一個極其偶然的機會,被毛澤東夫人江青派去的人挑選到北京舞蹈學院學習芭蕾舞。從一個窮苦的中國鄉村孩子成為世界芭蕾明星過程中的掙扎、犧牲和痛苦。從離家、初戀、逃亡到成名,電影真實感人地反應了一位藝術家渴望自由,和主宰自己命運所付出的勇氣。
留美不返被指叛逃
1961年出生的李存信,11歲時被選中到北京舞蹈學院學習芭蕾舞。1981年,他作為第一批公派藝術留學生到美國進修3個月,但在臨回國前3天,他選擇了留在美國,並與一名跳芭蕾的美國女子結婚。更因此在駐休士頓的中國領事館被4名大漢抓起來,拘留了21小時。
對於李存信而言,那真是此生最為漫長的21個小時。他如此恐懼,但是內心又充滿勇氣,「連活著都不能保證,還有甚麼好怕的呢?」
事件驚動兩國高層,時任美國副總統的老布希(他的夫人芭芭拉‧布希,是休斯頓芭蕾舞團的董事會成員之一)與中國領導人鄧小平進行了交涉,正是這通電話,讓李存信獲得了自由。在此同時,他被中國領事館人員告知:「中國政府現在允許你留在美國,但你現在只剩下自己,失去了祖國,失去了人民,你再也不能回去了。」
留在美國,這種決定在當年被解讀為叛逃,那年代被認定叛逃可了不得。
影星陳沖演活了李母
「知道你兒子幹了甚麼?他背叛了祖國投靠了美帝國主義,你該為養出這樣兒子而感到羞恥。」這是李存信家鄉村幹部帶著一群人撞入李存信父母家時說的一番話。
影片中,李存信父母先是一愣,接著李母大聲回應到:「我們家兒子不懂事的時候,北京就來人把他接走了,這事情怎麼能怪我們呢?你說要負責,你負責才對呀!你把我兒子給弄丟了,現在,我還沒找你算帳呢!你把我兒子給找回來,你還我兒子。」面對羞辱,李母沒有膽怯,一席話嚇得村幹部屁滾尿流地逃跑了。
電影結束後,一名觀眾劉太太回味著這精采的一幕,她回憶也是在80年代初,她家院子裡有一位電力局的工程師出國考察時脫隊叛逃,「當時這位工程師的家人也被單位領導找了,全家人嚇得夠嗆,沒過多久聽說這位工程師回來了,後果挺慘的。而影片中李存信母親的勇敢和智慧讓人看得實在很過癮。」
在影片中飾演李存信母親的是陳沖,她放下美豔的形象,扮演山東鄉下一名貧窮的農婦,後來有機會到美國探望兒子,在芭蕾舞表演結束時,與兒子在台上非常戲劇化地重逢。
陳沖簡直演活了李母。陳沖說她很瞭解李存信的感覺,因為當年她在紅遍中國的時候,到美國好萊塢發展,也被國人視為背叛。陳沖說:「我當時是受全國人民愛戴的一個女孩子,他覺得你跑到美國去,只要你跑就是一種背叛。」
劉太太還回憶了影片中的一個小片段:在政治課上,老師給李存信解釋,說帝國主義國家的人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新的美國生活
到了美國,李存信卻驚訝地看到美國人所享受的自由。
一天,在更衣室裡,一個來自紐奧爾良市的學生,注意到李存信跳舞包上掛著的毛澤東像章。
「你是否喜歡你們的毛主席?」他問。「是的,我熱愛毛主席!」李脫口而出。「啊!我可不喜歡我們的總統吉米‧卡特,他不是個好總統。」
「噓……」李存信驚慌地看看四周,「你不怕別人聽到你這樣談論國家領導人嗎?」而當這個學生告訴他,想當下任總統的雷根以前是個好萊塢的演員時,顯而易見,李存信隨身攜帶的英漢辭典解決不了這個疑問。
而之前所有對於腐朽資本主義的可怕想像,被一幅完全不同的圖片所替代。曾經最憎恨的敵人和它的社會制度竟然燃起了心中的渴望。李存信覺得害怕而迷惘。該相信誰呢?為甚麼中國那麼窮?為甚麼美國如此繁榮?
影片中就有這樣的一幕,休斯頓芭蕾舞團藝術指導本‧斯蒂文森十分欣賞李存信,給他買了一些新衣服。李存信把衣服還給本,並對本說:「我父親辛苦一年才能掙50美元,而你一天就花500美元。」
經過了獨立思考,李存信決定留在美國,然而,此後長達9年,李存信都不被允許回家探親,他和自己的父母兄弟徹底失去聯繫,不知對方死活。他是一個從此「沒有國家,沒有人民」的人,為了愛情和自由,李存信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但是他不後悔。
李存信解釋他為甚麼要留在美國跳舞的原因時,這樣說:「在美國我可以跳得更好,因為我覺得更自由。」
這也是這部電影的主題──「在你飛起來之前,你得先有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