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避開假日的遊客,清早啟程前往這座建於清末的陽台殖民地樣式(bungalow)的住宅。爬上陡峭的階梯,拱圈迴廊映入眼簾,周遭景物莫不近朱者赤地沾染古典的芬芳。山下的街道與房舍裹著晨靄,睡意猶濃。在尚未開張的餐廳前找塊石頭坐下,鳥鳴、風聲清晰可辨,難得鬧區裡藏有這小片清靜天地。
瞭望悠悠山水,難得片刻纖念不起,彷彿溶於當下的時空。忽然,一記音響爆破聲重槌耳膜,接著流行音樂砰砰砰、咿啊咿啊洩洪般地傾巢而出!原來是後方餐廳開門了,但一大早這是要放給誰聽?還是用來嚇小鳥的?觀光區,沒有加一點料,如聲光、美食等,就吸引不了重口味的遊客。當今潮流雖然追求天然、健康,但當原汁原味的大自然擺在眼前時,只怕被嫌單調無聊吧。
我很欣賞舊金山北郊茂林郡(Marin Country)繆爾公園(Muir Woods)的做法。他們致力控管、消除公園裡的雜音,因為人類的侵犯會引發動物反抗掠食者的行為,干擾覓食、照料幼子等,甚至導致生物數量下降。園區內除了設立不得喧譁的標誌,禮品店入口裝有分貝計,測量遊客發出的音量。
經過一年的資料蒐集,公園管理人員發現來自停車場和禮品店的噪音可以傳播四分之一英里直入林中,因此他們將原本位於入口的停車場往外遷移九十公尺,並增設分貝計。除了園中的動植物,遊客是最大的受惠者。他們來到繆爾公園感到分外平靜與感激,因為如今最清楚的背景聲就是「紅木灣汨汨前奔的溪流聲,微風撥動紅杉樹幹的嘶嘶聲,以及烏鴉的呱呱叫聲。」
總覺得大自然是最棒的設計師與療癒者。電影《藍蝶飛舞》(The Blue Butterfly)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片中罹癌末期的十歲男孩從墨西哥雨林歸來後,腫瘤不翼而飛的原因之一我相信必與大自然有關。空氣中或在更微小的物質組成裡,我想神都調配得好好的,一切都處於均衡互動中,是人自己打亂了平衡,眼睜睜地失去福祐,自承苦果。
而今,連賴以維生的食物都不必然養護身體了。
逛烘焙材料行時,我才知道為了視覺與口感,我們扭曲、犧牲了很多食物。例如為了糕餅顏色好看,可以加粉紅或葡萄紅的草莓色素、深紫近黑的芋頭色素,還有盒裝像水彩顏料的四色水:食用紅色六號、黃色四號、藍色一號、綠色。這些添加在蛋糕、饅頭、麵包或飲料的顏色,吸引了消費者的目光,再加上芋頭、百香果、草莓、甜橙、檸檬、香蕉油等各種香料,就可製造出幾可亂真的食品。
在口感上,為了增強麵粉的膨脹度與延緩老化,商家可在麵粉裡添加0.5%的改良劑或乳化劑,而家中自製麵包在對口感與對嗅覺的刺激上,根本難以望其項背。如果小孩從小習慣食用含有化學添加劑的食品,他將誤以為這就是食物的本味,這種「美味」的深刻記憶將使他面對媽媽或外婆做的家常菜時食慾不振,因為他已不知也不愛食物的真滋味了。我那當外婆的母親就深受其苦,因為孫子只愛外食。猛加化學調味料的菜餚,口味果然不同凡響。
為了增進口感、刺激食慾而倒進大量味精、色素的做法幾近失控。不久前中國被查出的染色饅頭直是可怖,用手一捏會「掉漆」,工人坦承親手做的包子自己絕對不吃。
整個世界離自然愈來愈遠了,就像坐在車內透過遮陽窗戶看風景一樣,旅客已不介意欣賞染色的山、上色的雲。只是啊,我多麼想念自然的原色、原貌。就像讓樹木好好長大吧,不要再將它修剪成滑稽模樣;草皮因季節而有榮枯,就讓它隨著時序而換妝吧,何苦在草皮上噴漆,營造榮景假象?麵粉的天然香氣與色澤真的比不上半夜會發光的零食或擺個半年都不會腐爛的粉圓?生活環境也好,食物也好,自然界永遠存在令人敬重的平衡,這一精密而奧妙難解的方程式,不勞人工畫蛇添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