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食物 食物也吃你!

Thinkstock
第151期
溫嬪容

中國吃的文化隨處可見,如謀生叫「糊口」,受人重用叫「吃香」,愛管閒事叫「吃飽了撐著」,美好的東西叫「秀色可餐」,其他還有吃力、吃驚、吃虧、吃軟不吃硬、吃苦耐勞等。《黃帝內經》所論述養生保健多為「治未病」的預防醫學,即使是生病了,也是「三分病,七分養」,講求藥食同源。

民以食為天,《內經》說:「天食人以五氣(臊、焦、香、腥、腐),地食人以五味(酸、苦、甘、辛、鹹)。」還提到五色(青、赤、黃、白、黑)滋養五臟,而且結合精神層次提升食物「美其食」的境界。面對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如何才是養生的吃法?《內經》提出「飲食有節」的大原則。

多數疾病和飲食有關,所謂「病從口入」,越文明能吃的東西越少。18歲和20歲的兩兄弟洗腎,他倆從未喝過開水,從小只喝鋁箔包飲料;23歲女孩多年三餐吃泡麵得了肝癌;大學三年級學生,每餐沒有漢堡加可樂,就吃不下,得了腸癌第三期。吃到飽的餐飲,拚命地吃,看似賺到便宜了,其實是大虧了!消化食物是要耗能量和精氣的,《內經》說:「飲食自倍,腸胃乃傷。」暴飲暴食不但傷腸胃,還易引發心臟病。

依五行而言,脾胃屬土,土為萬物之母,原本心火生脾土,因飲食過度,土氣不足,須調動心火的血液流向腸胃來幫助消化。而且吃飯的時候,過度興奮也易致心氣渙散,而顯得心氣虛;尤其是老人家,不要老是挾菜給他們,不要太激情,容易樂極生悲,變成「心腹之患」。在臟象和經絡系統上,《內經》說:「心與小腸相表裡。」你的心情,腸子知道,所以叫「柔腸寸斷」。

老祖宗育兒寶典是:「若要小兒安,留於三分飢與寒。」吃飯七分飽是養生界限。吃太飽了,人就易昏沉,頭腦就不靈光。七分的界限,留點空與虛,虛是很妙的,道家說:「虛則靈。」靈就清晰明朗,易萌「靈機一動」的妙趣。飲食不節還造成腸中宿便的堆積,容易產生病變。以前的人完全消化食物花8~12小時,現代人要花80~120小時(約3~5天),所以很多人老是覺得肚子脹脹的。

中醫說:「脾為倉廩之官。」人體有70%免疫系統在腸道中,是最重要的免疫器官。晉代養生家葛洪說:「若要長生,腸常清;若要不死,腸中無屎。」美味當前,管好三寸舌──三秒鐘味覺快感;「爽口物多終作疾,快心事過必為殃。」你吃食物,食物也吃你;前半生糟蹋身體,後半生就會被身體糟蹋。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appWorks幫這個世界創造價值
走進位於信義區黃金地段基隆路上的辦公大樓,約莫50坪大的辦公室,幾乎可說是沒有裝潢的水泥空間,中間就這樣擺了幾張桌子和電腦。不過,…
當創業遇上媽媽 加分還是減分?
2014年,聯合國將每年11月19日訂為「女性企業家日」(Women’s Entrepreneurship Day),…
牛津博士變身有機菜農 張駿極打造電子厚生市集
為了吃得安心,為了下一代健康,你願意做到甚麼程度?厚生市集創辦人張駿極選擇辭去穩定高薪的科技業,投入農業領域,打造小農生鮮食品交易平台。…
叔孫通得君行道 奠立「漢家儒宗」
自古至今,能夠被主上重用,「得君行道」者,實不多見,漢朝的叔孫通顯然是一個成功的先例。山東齊魯學派的儒家學說「漢化」為漢朝立朝之根本大禮,…
《看》雜誌FB讚文分享
記住別人的好,修的是自己的德 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會犯同樣的毛病,就是別人對我們有十個好,有一個不好,前面的十個好就被我們全部抹殺。…
新總統要領導各黨和全民反貪腐
這次台灣總統大選的三天前,幾家報紙的頭版出現由某位過去極重要的官員具名之全版廣告,說要向民進黨的黑金複合體宣戰;…
魚戲
喜歡釣魚,卻從未釣過一條魚…… 小時候,由於父親喜歡釣魚,每每望著父親手中的釣竿、特製背心裡面的魚具以及手中提的箱子,…
「傀儡」的由來和傳說
說起「傀儡」這個詞,現代人馬上會想到木偶或受到別人控制的人。在中國古代,傀儡的名字叫「倡者」,本意是會唱歌跳舞的人。偃師是最早造出「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