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社會系列

中國「中產階級」在個稅徵收門檻前消失

第92期
何清漣

最近,北京又讓世界看到了這個國家非常混沌的一面:全國人大將個人所得稅起徵點由2,000元提高到3,500元之後,高達三、四億之多的新興中產階級突然縮水為2,400萬人。按照中國物價水準,3,500元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剛夠維持低水準生存,在省會城市也很緊張。因此,這一結果意味著98%以上的中國人仍然貧窮。這幅圖景與此前不久全世界都在興致勃勃地討論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5年將超過美國那幅繁榮富足的中國景象簡直成了冰火兩重天。

富裕與貧窮,這兩幅圖景的主要畫工都是中國政府,人們究竟應該相信哪一幅是真實的呢?

統計數字的「真實性」怕比較

徵稅起點由2,000元提高至3,500元之後,納稅人數由原來的8,400萬人左右減至約2,400萬人。認真解讀這一結果,意味著「富裕」的中國有約6,000萬人的月收入在2,000~3,500元之間,其餘93.8%的人口除1.5億每天消費水準在1美元(6元人民幣)以下的窮人之外,大部分人月收入在600元~2,000元之間——600元是中國政府為農村低保人口設置的低保金。

這一數字與中國在援助非洲及拯救歐洲經濟時所展示的富裕極不相稱。而且也與另外幾組數字呈矛盾狀態:一是與全國用「皇糧」供養的人數不相稱。全國由財政供養的黨政機關工作人員4,000萬加上事業機關人數,有多個估算,大致在7,000萬~8,500萬人之間,以此減去2,400萬人,即使這個中國收入最為穩定、讓小百姓羡慕的群體也有一大半人的月收入未到3,500元。二是與2010年高達29,748元(3,650美元)的人均GDP極不相稱,粗略估算勞動力年齡人口占總人口的三分之二,為9億左右,其中8.7億多人的收入竟然都低於人均GDP水準,只能說這個國家的財富分配極度不公平。

「中產階級」數量的迷宮

最重要的是,每月收入3,500元(約650美元)的人口只有2,400萬人,讓全世界的一個頗為熱鬧的研究課題與媒體話題——「中國中產階級在持續壯大、中國已形成橄欖型社會」一下漏了氣。

這裡且不談早幾年那些充滿期望的資料,如美國著名的麥卡錫全球研究院(MGI)2006年預測的2010年中國中產階級將高達2.9億人。只談近兩年有關中國中產階級的資料。

2010年8月,亞洲開發銀行發布了一份《亞洲和太平洋地區2010年關鍵指標》的報告,以每天消費2美元為下限,加上世界銀行的「全球中產階級」20美元日消費上限,在此範圍內,即成為「亞洲中產階級」。按此標準,中國的中產階級人數為8.17億。不過,亞洲開發銀行將中國中產階級又劃作底層、中層、高層三類。認為中國的「中產階級」中有3.03億屬於底層中產階級,經濟狀況略強於貧困人群,一旦遭遇任何重大危機,他們很容易重新陷入貧困。這一報告中的資料受到中國國內普遍質疑,因為即使將那3億多底層中產剔除,中國還有5億多名實相符的中產階級。所以中國國內媒體大呼中國人「被中產了」。

大概是嫌中國的中產階級在數量與標準上還不夠混亂,美國的《富比士》雜誌在亞洲開發銀行公布中國有8億多中產階級之後的三個月也來湊熱鬧,提出對中國中產下定義需要一個硬指標,即年收入1萬~6萬美元。文章稱,以此為標準,2010年中國中產階級超過3億,大於美國的總人口數。

中國政府與官方學者認為中國有多少中產階級呢?2005年1月,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一分調查結論稱,6萬元~50萬元是界定中國城市中等收入群體家庭收入(以家庭平均人口3人計算)的標準。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陸學藝在2009年稱:中國中產階級已占總人口22-23%,並且將以每年1%的速度增長。按此計算,中國此時至少有3億5,000萬人進入中產階級行列,年收入在6萬以上。

中國在貧窮與富裕之間飄忽的原因何在?

但就在中國政府準備核實個人收入、準備徵收個人所得稅時,年收入6萬至50萬元的3~4億中產階級突然消失了,月收入在3,500元以上的中國人僅剩下2,400萬人。GDP總量號稱世界第二的中國,在總人口當中,居然只有不到2%的人能夠承擔光榮的個人所得稅納稅人職責,其中的少部分人還成為世界奢侈品市場的消費支柱——這些人當真是「任重道遠」哪。

只有以下三種解釋能夠粗略說明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

一是中國政府以往對收入分配不均的現象嚴重估計不足,極度誇大了中國中產階級的數量。而外國那些研究機構本來就是霧裡看花,所公布的資料無非是跟著中國官方的調門湊熱鬧。

二是中國存在大量的灰色經濟與灰色收入。既然是「灰色」的,這些錢自然會被遺漏統計,當然也不會出現在可以在陽光下晾曬的國民收入表上。按中國現在的物價水準,月收入3,500元在中等城市僅夠生存。從實際購買力來看,要加上為數不少的灰色收入才能支撐目前中國城市人口的購買力。

三是中國的財富集中在極少數人手中,這些人的財富遠遠超過外人的猜測數量。這從以下數字可見一斑:2010年中國大陸奢侈品消費共達107億美元,占全球奢侈品消費總額的四分之一。但按每年發布百富榜成名的胡潤研究院統計,2010年中國千萬富豪只有96萬人,如果這一富豪群以千萬元級占主體,其消費很難將中國變成全球坐二望一的奢侈品消費市場,並吸引全球超過三分之一的奢侈品牌來中國開店。

看來中國仍然還是「統計學家的地獄」,要弄清其中任何一件事情的真相,需要花費極大精力。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川金會」成敗與雷根
川普與金正恩見面是全球性新聞,它關係到北韓能否放棄核武,涉及東北亞和平,更事關美國全球戰略。美國和北韓是兩極:一是自由世界旗手,…
平凡人的不平凡舞台 蝦皮讓賣家有機會以小博大
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2021年的調查結果顯示,台灣有高達九成消費者常在綜合型電商平台進行網購,…
「大丈夫」該怎麼對待老婆
「娘娘腔」對男子而言,通常是一個貶抑之詞,男子喜歡被人稱讚為「大丈夫」。 春秋齊人晏嬰,聰敏機智,行徑恰如大丈夫,因而名留千古。…
中國富人 新加坡避險
香港一直是中國富人轉移資產的首選地,有很多中國富人在港置業和購買各類資產。在北京強推《香港國安法》後,資金開始離開香港。 據美國《…
非法移民成律師 反對派勢單力薄
1月初,加州高等法院裁定,移民身分和種族、宗教一樣,不應該成為否決非法移民成為律師的理由,非法移民加西亞(Sergio Garcia)…
不動產價格大漲大跌都不好
政府最近講了不少要打壓房地產價格的主張。不管官員這些打房的談話是否真心和是否有效,國家被迫要打房,就是很不好的現象。 房地產價格的上漲、…
統戰新目標 「歐美同學會」成立中共黨組
中共中央辦公廳8月3日發布了《關於加強歐美同學會(留學人員聯誼會)建設的意見》文件(下稱《意見》),要求海外「歐美同學會」成立中共黨組,以…
精緻農產,玩出新「米」樣
米,一直是台灣最富有草根性、也最能代表台灣人精神的傳統農作。在古早的窮苦人家中,吃白米飯甚至是種幸福享受。隨著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