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經驗

景氣對策的正確方向

景氣對策的正確方向
消費券若集中發給貧困人民,不只可以幫助他們的生活,而且因為他們較可能把錢拿來花用,所以促進生產和就業的效益也較大。Getty Images
第105期
陳博志

歐債問題有可能引發全球不景氣,政府雖然設了「經濟景氣因應策略小組」,並在12月21日提出了七大策略,但次日又另召開「財經對策小組」,提出另外七大措施。這兩個七大部分重疊、部分不一致,有疊床架屋令出多門之嫌,更嚴重的是多半是不正確的做法。用這樣粗糙的策略來應付未來的不景氣,我國可能再像2008年金融海嘯一樣遭到嚴重的傷害。

以下提出八種我們面對不景氣時的正確政策方向。

一、防止外國不公平競爭

不景氣時各國常利用貿易保護、低價傾銷以及貨幣貶值等方式,而從其他國家搶到更大的市場。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我國深受其害,韓圜的大幅貶值使我國和韓國競爭的產業受到重創。幾個國際市場占有率和韓國相當的大產業,市占率被搶走一半以上。不僅使韓國目前之市占率遠高於我國而取得獨大的地位,韓國廠商也因韓圜貶值而得以持續賺錢並持續投資。我國廠商卻因虧損而失去再投資的能力,以致難以再和韓國抗衡。

然而政府當時卻未察覺本國產業所受的傷害,反而對韓圜較新台幣貶值甚多一事沾沾自喜,未採取任何對策來保護或協助我國產業。難怪張忠謀先生要勸政府更重視我國的重要產業。未來若發生國際不景氣,我們必須嚴密監視外國各種不公平競爭的政策,向國際組織提告,或依反傾銷等國內政策處置,或採取適當的措施來維護產業的發展,不能再放任我國產業受外國不公平手段的欺負。

二、合理促進產業調整的誘因

不景氣時確實有一些只是短期周轉不靈的企業值得紓困。但以往政府常對很多沒有前途的企業紓困,形成利益輸送、隱匿金融業既有呆帳,並製造未來更多呆帳的情況。1997年東亞金融風暴時的紓困及之前的泡沫經濟,即讓人民承擔了近兩兆元的呆帳。

同樣嚴重的是,不恰當的紓困使該被淘汰的企業仍能苟延,而妨礙產業該做之調整。2008年金融海嘯時,DRAM產業最弱的茂德本該與其他企業整併以形成整體更強之競爭力,政府卻令公營和公股行庫增加鉅額貸款紓困,結果最弱的企業反而不公平地得到資金來和較強的企業競爭,整併DRAM產業的行動也因而破局,致使整個產業失去國際競爭力,銀行則背負了數百億無法收回之放款。今後政府的紓困應該要重視並配合產業未來發展的規劃,不能讓茂德案再發生。

三、政府支出要用在刀口

政府增加支出雖是不景氣的重要對策,但這些支出一定要正確運用,以創造更大的效益。支出的第一種方向是增加國內就業和濟助貧困人民生活。2009年政府要發消費券時我即曾指出,若把那些錢集中發給貧困人民,則不只可以幫助他們的生活,而且因為他們較可能把錢拿來花用,所以促進生產和就業的效益也較大。但政府執意對富人也發放,結果800多億經費中只有少數真的幫助了貧民,多數不貧困的人根本沒有因此增加支出,所以救濟窮人及提振景氣等兩項作用都很小。要發票且不找零的消費券反而逼人民多向大型賣場購貨,結果反而多買了進口品,傷害了小店、攤販、和國內就業。

反觀當時中國推出的家電下鄉政策,因為鼓勵購買的低價家電多為中國生產,所以政府支出提升生產就業的效果大部分留在其國內。政府這次的七大措施之一是東施效顰,企圖補助購買節能家電和裝LED路燈,卻不知這些支出很可能被用來買進口產品而變成振興外國經濟。所以政府的津貼應多用於窮人和失業者,而增加支出的項目則要慎選會多用於國內產品和就業的方向,才不會像這三年這樣亂花錢讓政府負債暴增而未得到效益。

政府支出除了救急,更重要的是要藉機改善國際競爭力、生活品質以及生態環境。所以像放煙火、夢想家那類沒有未來效益的支出應該盡量避免,而以少量花費就可以去除現有瓶頸的建設,以及本來就該做而可提前進行的建設為重點。例如寬頻的建設和其最後一哩的改善、綠能的設施、防洪工程、校園安全、傳統市場和商圈的更新以及交通瓶頸的改善等,都可以加速進行。

四、公辦都市更新

由於這三年政府以中國炒樓團等不恰當的做法讓房市過熱,造成偏高的房價和大量的餘屋,再加上未來可能的全球不景氣,營建及其相關產業很可能要面對相當程度的萎縮,並因而進一步拖累全國的景氣。政府的兩項七政策都不敢面對這個大問題。

面對不景氣,政府應加緊推動公辦都更,讓都市更新工程能補充營造相關產業的需求,並加速改善人民的居住安全和生活環境。

五、加速推動長期照護和托育服務

十一年前我在經建會時,即提出照顧服務業發展方案。其目的在改善人民的生活並創造國內就業。而我國人口正快速老化,且須改善育兒環境來避免出生率再下降。因此,利用不景氣時加速照護和托育服務相關建設及人才培育的工作,是恰好兼顧長、短期目的的策略。

六、鼓勵在地經濟、農村產業、及知識經濟之創新創業

在地經濟是擴大在地需求、運用在地資源以及發揮在地特色之產業,它們和農村產業一樣都比較不受國際景氣影響,因而在國際不景氣時反而有較大的發展機會。擁有和外國有別甚至獨步全球之技術的知識經濟,是國家未來競爭力之主力,而其研發和創設需要較長時間,因此也不必等景氣好時再研發和投資,反而是在不景氣時更易取得資源來發展。所以政府應快速發展各種協助創新創業的產業和機構,以吸引大量人才和企業家投入在地、農村、以及知識經濟的發展。

對於既有企業和海外台商,我們的重點也是要鼓勵協助他們在台灣創新升級,而不是盲目鼓勵他們進行重覆競爭式的乃至不動產炒作的投資。這種以創新為導向的投資,才能為台灣建立未來發展的基礎。而政府的七大措施中的促進投資,其實大多只是變相出售政府資產的土地開發案。

七、在各地舉辦發揚在地經濟和文化特色的活動

政府擴大內需的政策多是由政府花錢,結果很多錢還花在進口品而未能創造國內就業。不景氣時擴大內需的政策,應該以增加對國內產品和就業之需求為導向,因此政府可輔導各地依其特色,分別辦理和其在地經濟及文化特色有關的展覽、競賽及其他活動,藉節慶經濟來鼓勵人民增加對本國產品的消費,也藉此機會讓各地方的特色及在地產業得到更多的改善及宣傳,並作為進一步發展在地經濟和國內休閒旅遊的基礎。

八、協助沒工作的人生活並開創未來

政府要面對失業問題,而不是像金融海嘯時那樣隨便給一些津貼,或把學生留在學校甚至軍營來降低表面上的失業率,也不是像最近一樣努力要掩飾無薪假快速增加的事實。面對失業或很多人沒工作的現象,政府對沒工作者的幫助,一是要避免他們陷入貧困,因此要給予合理的失業救濟和無薪假的短工津貼。但政府更重要的責任是要他們未來能有合適的工作能力和機會。金融海嘯時,政府發放的消費券沒有排富,所以未給沒工作者特別幫忙。當時的所謂近貧方案(工作所得補助)更把大量經費發給所得不低的民眾而形成極大浪費。

政府兩個七大對策中,只有一項補助勞工參與訓練之計畫可算是提升勞工之能力。但這乃是既有而拿來充數的政策,且可能成為變相補助企業降低工時。職業訓練或者把大學生多留校幾年,所學的若仍是他們現在失去工作的那些技能,就沒有甚麼效益。所以職業訓練應和新產業或創新做更密切之結合,例如新創事業或新投資計畫所須的人員,應可得到優先的訓練補助。我們也不宜把沒工作的人當成都只能學一些技術去找工作的勞工,政府也可讓沒工作而有創新創業意願的人參加創新創意的研習,舉辦各樣的創新創意的競賽,讓他們維持活力和希望,並增加未來全國有創新創意的能力者的總量,以使知識經濟和文化創意能成為我國更普及的發展動力。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謝士滄的致富之道:善用金融商品
作風謙遜低調的亞洲華人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謝士滄,也是現任台北大學校友總會會長。雖然外界對他所知不多,但在校友圈內,他的「德高望重」…
2011華人十大新聞 - 9. 投資中國受害台商 全台遊行駐點抗議
2011年下半年,當各界期待第七次江陳會能簽訂《兩岸投資保障協議》時,9月9日卻有二百五十多位在中國受害的台商走上台北街頭遊行抗議,…
挽救就業 美延長減稅與失業救濟
12月上旬,美國總統歐巴馬與共和黨針對多個已經或即將到期的法案達成協議,同意將布希總統任內通過的減稅法案延長2年,…
別再做東亞中心的幻夢
人們的各種思想,包括經濟策略在內,都常受到他們特有文化的影響。武俠小說是台灣的特殊文化,其中有很多幻想奇遇。…
楊榮文的一中主張 忽視事實且自相矛盾
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到台灣來演講,提出一些他對兩岸問題的主張。這些主張台灣也有某些人提過,邀請他來的人士可能也想用楊的言論來支持他們的主張。…
親身來體驗吧!已故男孩顯神蹟
現在世界上出現的不可思議的奇蹟,實在是太多了。例如美國「血淚少年」眼睛流血不流淚;塞爾維亞婦人被雷打到,心臟病不藥而癒;…
投資人最大的心理障礙:恐懼損失
這個話題其實筆者已經從不同角度談過好幾次了,但每次看到朋友陷入這個投資行為上的謬誤,就忍不住要再談一次。 害怕損失源自天性…
為何聰明人都不看商品說明書
當你買進新用品時,是否會參考使用說明,避免操作錯誤?現代社會各種商品的花樣多變,商品說明也跟著花招百出。廠商也必須事先說清楚講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