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個時代叫中華民國,有一種精神叫民國範兒。」近年,「民國風潮」在大陸成為一種風尚。專研民國史的上海復旦大學歷史系副教授陳雁在台灣一場論壇上表示,這顯示出大陸民眾對中共體制的不滿,「無論北京承不承認,中華民國依舊存在。」
3月14日,「2012海峽尋新台北論壇」於台灣大學舉辦「解讀兩岸歷史記憶與認知分歧」講座上,上海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專研民國史的陳雁指出,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大陸民眾都以為「民國」是半封建和半殖民的黑暗時期,這是受中共官方的灌輸教育造成的。但近年「民國範兒」成為民眾的新風尚,民國時期教科書也火熱起來。這顯示大陸人民對中共體制的不滿,民國風潮變成另一種出口。
陳雁表示,很多大陸人相當嚮往台灣民主政治,不論台灣大選或馬英九的元旦講話,在大陸都引起極大迴響。去年大陸紀念辛亥百年,台灣紀念建國百年,實際雙方爭的是對「中國」的正名。但無論北京承不承認,中華民國依舊存在。
美國西東大學國際關係教授汪錚則分析,1989年六四事件後,中共透過歷史記憶的「重塑」,來強化對人民的思想教育,從小學生教育開始,一直深入到日常生活層面,例如唱紅歌、看紅劇,藉此來鞏固其政權。但在近年,「民國」經常被談及的是一種人格、氣質與精神。
詩人蕭沉在博客發表一系列博文捕捉「範兒精神」,他寫道:「民國範兒,就是即使你不是貴族,那骨頭裡、血液中,也散發著高貴的人文氣息,女人亦如此。高貴是甚麼?就是人格獨立、見識獨立;就是絕不為五斗米折腰獻媚;就是拒絕與媚俗合作。」
蕭沉直言,1949年中共竊據大陸後,「中國人的退步不止於物質上的,更是人文精神與審美品位上的。」他認為:「民國所散發出的那種深厚儒雅的人文氣質與氣息,是新中國以來所沒有的,也是被無產階級革命破壞殆盡的。物質不在於是否先進,精神不在於是否革命,而在於保持一份敬畏,不做臭不要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