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觀察

真的有「美國夢」嗎?

美國NBA球員林書豪的成功,被視為是典型的「美國夢」範例。Getty Images
美國NBA球員林書豪的成功,被視為是典型的「美國夢」範例。Getty Images
第111期
樊家忠

好萊塢過去有不少電影,描述美國這個崇尚資本主義的社會從不吝於打開機會的大門,讓有天分、有本事、但沒有背景的年輕人得到創業和發展的機會。這個「美國夢」在過去不斷地告訴美國的年輕人:英雄不怕出身低,儘管沒有顯赫的家庭背景,年輕人只要有夢想,透過努力就有機會讓美夢成真。

在美國過去的兩百年歷史,「美國夢」也激勵著各國的年輕人移民到美國去尋夢。直到目前為止,世人的刻板印象仍將美國視為是一個階級流動性高的夢想之地。美國NBA球員林書豪的成功,更是加強了這樣的印象──只要有天分加上努力,即使是亞洲人也可以在體能掛帥的美國職籃世界裡取得巨大的成功。

「美國夢」不再夢幻

近年來的許多研究發現,在過去幾十年來,美國社會階層之間的差異不斷擴大。例如:高技術與低技術的薪資差異加大、所得的不均程度增加、世代之間的階級流動性下降。相較於20世紀前半葉,1960年代以後,一個父母教育程度低、所得不高的工人的子女,愈來愈難享有向上攀升的機會。

不久前出版的一本書──查爾斯‧默里(Charles Murray)的《Coming Apart》即呈現了許多這方面的統計數據。這些數據顯示了(僅就白人而言)低技術勞工階層的薪資下降、離婚率增加、工作的穩定性降低且犯罪率增加。這種種原因使得他們的下一代難以取得好的教育機會以及高薪資的工作。

不但如此,經濟學家近年來的跨國研究結果,顯示了一個可能更讓人吃驚的發現──在西方國家當中,美國的父母的所得與子女的所得之間的關聯性特別高。換句話說,美國的世代階級的流動性特別低。這些發現顯然完全顛覆了一般人對於「美國夢」的想像。

「美國夢」為何消失?

發現美國夢消失的事實,驅使了許多研究者開始探討美國夢消失的原因。研究者們想解答的一個問題是:為甚麼美國從20世紀的上半進入到後半,社會階層的流動性會下降?

199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貝克(Gary Becker)在最近的一篇網路文章中指出,研究者們對這個從1960年以來發生的變化的原因並不完全清楚,但他個人認為「教育」與「技術」應該是非常重要的原因。與20世紀上半比起來,從1960年代以來,教育與技術對於個人所得的重要性愈來愈高,也就是「技術貼水」(skill premium)不斷地加大。專業知識與技術程度高的人與程度低的人比起來,其薪資不斷地拉大。而一直以來,教育程度高的父母,其子女的教育程度也會偏高,於是在技術的重要性不斷增加之後,就加大了階層的所得差異,也減少了世代間的階層流動性。

和貝克教授一起寫部落格文章的波士納(Richard Posner)法官,則是強調「智商」(IQ)的重要性。他認為以前的經濟生產比較需要體力勞動,所以相較於智商而言,體力與身體協調的能力是比較重要的決定勞動生產力的因素。當技術不斷進步之後,產業走向知識與技術集中,於是體力就不再占有那麼高的影響力,而智商的重要性則相對增加。波士納進一步分析說,傳統社會中體力的差異所帶來的報酬差異不會非常巨大,但技術進步使得智商差異帶來的報酬差異卻非常可觀。同時,由於智商有一定程度的遺傳性,也就間接強化了階層的隔代遺傳。

除了技術貼水之外,經濟學家也對薪資差異擴大化提出過其他的解釋,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全球化」。全球化的一個主要的面向是擴大了貿易的疆界,所以一項具有優勢的產品或服務,以前只能銷售到所在國家的國內市場,現在卻能夠銷售到廣大的國際市場。因此,創新與發明的回饋比以前大,同時也就擴大了贏家與輸家之間的距離。

「生產力」是關鍵

《Coming Apart》的作者默里認為,階層流動性降低對社會的傷害很大,因此他主張要去除大學生的無薪實習,杜絕大學使用的SAT的分數高低來作為招生門檻,並禁止一般企業將大學學位當作聘僱的基本條件。

姑且不論這些措施有沒有實行上的可能性,貝克教授認為這些建議是基於一個失真的假設上。這個假設是將社會上的工作分成好的和壞的工作,而良好的就業機會的數量是固定的。來自好的階層的人憑藉著影響力與好的社會關係,再加上有比較好的學歷,就會將這些好工作都搶走。這就是為甚麼默里會主張採取措施將較高階層的優勢削減,以增加社會流動性。

然而,貝克指出勞動市場中好的就業機會,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中每一個發達國家都大幅成長。這些好的就業機會所需要的人力資源在數量上是不固定的,而是取決於對工人的技能水準。當勞工的技術水準增加時,企業也會需要聘僱更多這樣的人才。然而,從1960年代以來,高階層的家庭更有辦法提高孩子的教育與技術、溝通技巧以及與同事相處的能力等。這使得出身高階層的孩子們更容易找到好工作。而來自低下階層的孩子收入下降,因為其整個能力的培養,進一步落後於那些來自上層階級的同齡人。

因此,貝克認為我們的目標應該是增加家庭背景相對貧窮的孩子的技能,提高他們的生產力。然而,這樣的目標並不容易實現,更多的研究將會有助於推動有效的政策。例如,如何讓父母更關心照顧子女、降低單親父母的比例以及讓幼齡學童受到更好的教育等,都是關係到低收入家庭孩子以後發展的重要因素。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反對復旦大學設校 布達佩斯現萬人示威
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6月5日出現萬人示威遊行,抗議中央4月27日與中國政府簽訂協議,預備在布達佩斯建設上海復旦大學分校。…
薛永昌逆向思考 打造彪琥製鞋王國
1990年代前後,台灣傳統產業因為勞工短缺及成本高漲問題面臨抉擇的當口,台商流行一句充滿無奈的玩笑話:「是要在台灣等死,還是要去中國找死…
美債務上限難調 財政預算再現危機
10月1日是美國下個財政年度的開始。和去年一樣,白宮和共和黨控制的眾議院對財政預算各持己見,對抗激烈。國會今年的難題還涉及歐巴馬的健保法案…
邀舞
當你在雲端放眼海洋如鏡的含蓄是否聽見我無聲的衷曲 當你在海中央沉浸於孤獨的沁涼能否想起心的原鄉 …
綜觀古人發明的奧祕
中國古代許多發明往往位居世界的領導先趨,讓擁有強大實證科學的西方發明家望塵莫及、百思不解。何故呢?且來觀察咱們老祖先智慧的由來。 魯班…
魏寶生的金融海嘯危機管理
魏寶生小檔案 現職:     凱基證券董事長     政治大學商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EMBA班副教授 學歷:    …
古之伯嚭 今之雅虎 利與義之間的兩難?
2004年,湖南《當代商報》記者師濤,以署名電子郵件向各海外民運組織公開一份中國政府對六四事件15周年的報導禁令,…
主角都成長的《長歌行》
改編自漫畫家夏達同名作品的陸劇《長歌行》於2021年3月播出,故事以唐初「玄武門之變」為歷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