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金字塔圖」是研究一個地區人口年齡結構的好工具,只要把圖畫出來,就可以對人口狀態有一個直觀的瞭解。我們試著做三個台灣人口金字塔圖,分別是1974年(網路上所能找到的最早的資料)、2011年和2050年(根據經建會所做的中推估版本),看看我們會得到甚麼想法。
從金字塔到香菇
從圖一我們可以看到,在1974年時,圖形看起來很接近一個金字塔。只有30~40歲的男性部分缺了一個角,可能是戰爭的影響。最重要的是,65歲以上人口只是圖上的一小塊,根本不是負擔。
接下來請看圖三,到了2050年,台灣的人口結構已經完全不像金字塔了,倒像個香菇,頭重腳輕。這時社會的中老年人占大多數,年輕人好像是配角似的。按照經建會的推算,65歲以上人口占了38%。
圖二則是我們現在的人口結構,形狀介於圖一和圖三之間。從圖二,我們彷彿看到往圖三演進的情形。我們看到,主力人口嬰兒潮世代漸漸要退休了。這麼多的人口,如果從經濟主力轉為「被撫養人」,那是很可怕的問題。
圖一:1974年台灣人口金字塔圖。
圖二:2011年台灣人口金字塔圖。
圖三:2050年台灣人口金字塔圖。
從「撤離」到「積極參與」
在1970年代,世人對老人的觀念是所謂的「撤離理論」,認為老人在體力和活力上已不能勝任工作,必須從職位上撤離,好讓社會進用年輕人,如此才能生生不息;此外,老人也需要回到家裡(或安養處所)修養生息。這個觀念在當時是理所當然,一方面因為醫療的關係,當時的65歲已可謂老者;另一方面,老年人口不多,社會有充分的能力奉養他們。
於是這幾十年來的老人政策,大致上就建立在撤離理論上,給他們一筆退休金,加上醫療照護與保險,再不然就是讓他們住養生村或老人院。
但如果未來還把同樣的政策,套用在為數龐大的嬰兒潮上,勢必造成可怕的社會負擔。想想看,一個社會有一半的人是退休族,那是怎樣的情境?
將來的銀髮族,必須符合二大要件才能不構成社會負擔。第一是財務獨立,第二是社會參與。有關財務獨立部分,上一期談低利率時也談了一些,不再詳述,基本上就是要有孳息收入。
社會參與才是重點。近年來世人對老人的觀念已經改為「積極老化」(positive aging):雖然年紀大了,依舊持續參與社會、經濟、文化、精神與市民活動。這個理論認為,「積極老化」可擴展老人的健康、延長平均壽命與提高生活品質,其中也包括體弱、身心障礙與需要照顧的老人。
從社會大學到樂齡大學
現代的銀髮族,活動力強且樂觀進取,不肯輕易「撤離」社會。因此,養生村或養老院是萬不得已才去的地方,他們想要社交、活動和社會參與。
幾年前台灣試辦體制外的社會大學,竟意外地提供銀髮族一個社會參與的平台,大受歡迎,越來越旺。現在連體制內的大學也正式開設「樂齡大學」,招收55歲以上的學員,學習期滿,授予正式的學業證明。
這個無心插柳,卻意外豐收措施,其實只是諸多銀髮族參與的平台之一。台灣還有很多活動或組織,因為帶動銀髮族的參與,而在宗教、醫療、環保、慈善、藝文、旅遊、導覽等方面發光發熱。如慈濟等團體。
因此,重點似乎是積極地提供銀髮族一個社會參與平台,而不是消極地養老照顧。只要有好的構想,一定能點燃銀髮族的熱情。
從台灣到全世界
台灣只是個縮影,如果我們放眼全世界,一定會發現,已開發國家的人口老化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根據美國人口統計局所發布的「2011年世界人口估計要覽表」,日本65歲以上老人占人口比重為23.2%,為全球人口老化最嚴重的國家。歐盟諸國也不遑多讓,德國20.7%、義大利20.2%、希臘18.9%,整個歐盟合計是17%。
如果我們按照目前的生育率和預期壽命趨勢去推估,到了2050年,全球老年人口將增加為三倍,到時,老年人占人口比重超過50%以上的國家將一一出現。說二十一世紀是老人的世紀實不為過。
這時,如何運用體制內和體制外的組織與活動,建立銀髮參與的平台,將是一大關鍵。
作者簡介:林茂昌為台灣知名的翻譯家,翻譯過多本重量級財經著作,如葛林斯班的回憶錄《我們的新世界》、暢銷書《黑天鵝效應》、《師父》、《馬丁沃夫教你看懂全球金融》、《大債時代》等。台大經濟系畢業赴美取得美國西北大學管理科學碩士學位後,曾任職於《牛頓雜誌》、花旗銀行、美商保富管理顧問公司、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台証證券衍生性商品部、投資本部副總經理、台証期貨總經理、期貨商公會理事。自2004年即財務獨立從事價值投資。2011年出版第一本著作《我的職業是股東》,廣受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