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觀點

飛鳥盡 公公藏

完全配合北京封殺香港的政制改革,因而得到「林公公」與「人肉錄音機」稱號的林瑞麟。維基共享資源Tinho C提供
完全配合北京封殺香港的政制改革,因而得到「林公公」與「人肉錄音機」稱號的林瑞麟。維基共享資源Tinho C提供
第113期
林保華

梁振英「當選」特首後已經一個半月了,期間最重要的工作,自然是籌組未來特區政府的班子。儘管他在競逐期間與當選以後不斷對現在的班子採取批判態度,但是因為北京「大和解」的指示,也就不能採取完全「切割」的手段,因此必須有部分官員留任,再任命一些自己認為可靠而有能力的官員。到執筆時,重要官員都有眉目了。

梁振英不但要遴選人事,還要重組政府架構,後者需立法會通過。因此在後者通過以前,人事就無法最後確定。5月5日,梁振英表示他的司局長人選已經基本底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副手,也就是政務司長的人選。上一期談到由林鄭月娥來出任,而不是現任的林瑞麟,確實已成定局,因為林瑞麟已經在5月6日電台節目中接受訪問時透露了他的「前程」。這個決定引起香港輿論的熱議,當然是因為林瑞麟原來就是有爭議的人物,而他的去向也有點詭異。

知所進退? 林瑞麟欲赴英修讀神學

林瑞麟說,被朋友問及是否被邀請或不被邀出任新政府工作,他會表示,這問題不適合他,因為早在特首選舉前,他已決定7‧1後與太太到外國居住一年,他亦在年初向英國牛津大學申請修讀神學課程,近日已獲告知成功錄取。林瑞麟表示,過去十多年早有出國留學的意欲,此行目的是想深入瞭解基督教信仰。

主持問及是否對官場感到心灰意冷時,林瑞麟表示,政治生涯素有一定時限,做人要懂得知所進退:「做政治生涯最好自己選個時間,幾時你認為適合離開,不要讓時局代你挑幾時離開。」

這個「知所進退」更是成為人們揶揄的熱門詞語。因為林瑞麟的民望,在每次民調中,幾乎都是排尾,因此即使有心向上爬,恐怕也不能不做兩手準備。尤其在去年9月底唐英年辭去政務司長職務投入特首競選,曾蔭權任命林瑞麟出任政務司長時,輿論一片嘩然;上任才10天,香港就出現幾千人的示威要他下台。新官上任就遇上示威要他下台,這在香港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林公公劣跡斑斑 配合北京 封殺香港改革

之所以如此,當然是他的劣跡斑斑,2007年後他出任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完全配合北京封殺香港的政制改革,因而得到「林公公」與「人肉錄音機」的外號。尤其在五區請辭進行變相公投後,因為中共對公投的敏感反應,為了消除後患,林瑞麟就出來修改立法會議員的遞補方案,規定議員請辭後不必補選,而由當初選舉時得票排在第二的候選人頂上,由於請辭的是泛民議員,而排名第二的必然就是輸給泛民的建制派候選人,這樣就堵住泛民不會再請辭而進行變相公投的補選了。

這個做法引發泛民與民間的強烈反彈,甚至也爆發示威,所以內容不斷修改,但是仍然被泛民杯葛,林瑞麟的民怨也更大。面對這個局面,他當然要知所進退考慮轉換跑道了。

不但如此,過去曾經是香港的中共地下黨員,並且早已移民加拿大的梁慕嫻不斷在《開放》雜誌撰文揭露當年的地下黨活動,並且提出判斷地下黨員的標準。根據她的標準,林瑞麟應該也是地下黨員。當然,這是拿不出證據的。但是即使他不是地下黨員,對共產黨的馴服,比其他共產黨員尤甚,做「黨外布爾什維克」完全夠條件,比當年劉少奇《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中所鼓吹的「馴服工具」還馴服。

赴英一年修讀神學 欺騙性更大

問題還在於他要去修神學。即使不是共產黨員,原來也沒有聽到他對宗教的虔誠,或者對神學的興趣,因此為何會去修神學,他沒有給予具體的解答。但是如果他是地下黨員而去修神學的話,那就更恐怖了,因為可以滲透到宗教界來履行共產黨的統戰任務,如同包爾漢(伊斯蘭教)、趙樸初(佛教)、傅鐵山(天主教)那樣。

然而林瑞麟「乘桴浮於海」是否意味著他就此脫離政治,離開政壇或官場呢?那也不盡然。因為他也有一個先行者,那就是葉劉淑儀。

葉劉淑儀在2003年為北京賣力推行基本法23條的國安立法,因為惹來市民極端反感,出現超過59萬人的大遊行,以致建制派的自由黨退出支持,逼使董建華政府放棄立法,葉劉也被迫「主動」辭職,比後來董建華被當作「腳痛」辭職來得「知所進退」。

她也是到美國史丹福大學「進修」兩年,回到香港後,組織智庫,以「中立」形象出現,讓香港人慢慢忘記她的親共形象,果然後來組織新民黨,並且投入選舉而當上立法會議員。也因為她的假中立,與「轉型」的民主黨爭奪中間選民的選票。在這次特首競逐中,她也多次蠢蠢欲動,只是因為有梁振英、唐英年兩個勁敵,北京不敢開放讓她投入而導致亂上加亂。也因為梁振英比她年輕,可能因此使她失去以後參選特首的機會,但是她仍然是民主黨的重要對手,因為欺騙性很大。

當然,林瑞麟的機會不會比葉劉大,因為缺少葉劉的政治智慧,否則不必太顯示那種沒有獨立見解的奴才性格而惹人厭,那是比較難翻身的。不過北京,至少是中聯辦在適當時候會給他安排,以安撫他的忠心,為後人樹立榜樣。好在他放洋也只有一年光景,很快就可以看到他的新前途了。

林保華

作者為資深評論家、專欄作家、中共黨史學者。曾擔任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院長張五常教授助理研究員,研究中國政經改革。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境外掃年貨 中國奢侈品消費冠全球
華人傳統新年從除夕夜到元宵節的15天,多彩的慶祝給世界各地帶來文化的分享,而中國人在境外狂購奢侈品年貨也獨具特色,令世界矚目。…
來偵探書屋 喝咖啡找真相
 書店門前的看板。 彎進台北市南京西路上的某條巷弄,一間小店藏身於透天厝之間。店門前以些許綠色植物妝點,…
馬可仕家族復出 美、中、菲關係糾結
菲律賓5月的總統選舉,因貪腐而遭人民推翻的菲律賓前總統馬可仕的兒子小馬可仕(Ferdinand Romualdez Marcos Jr…
台商會長張昭倫:台灣人應學習放長線
現任土耳其台商會長張昭倫來到土耳其已經二十多年,當年因為在美國留學讀書時結識土耳其丈夫而遠嫁異地,…
一張平常照片 震驚中國人
8月12日,美國新任駐中國大使駱家輝背著一個黑色背包,帶著他六歲的女兒,正在西雅圖機場的星巴克買咖啡。…
香港人反送中之文化思索
香港609、616大遊行成為舉世注目的焦點。歷經回歸之後的22年,這個東方之珠已經滿目瘡痍。一個城市之興起,有其內在的生命力,…
一個由醜變美的真實故事
愛美是人的天性,每個人都喜歡美,每個人也都喜歡看美的人和物,所以現在網路上的標題,動不動就用「美女記者」、「美女教師」、「美女…
國寶魚台灣鯛 揚名歐、美、日
在台灣說起「吳郭魚」,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甚至有許多四、五年級生還會說,那是從小到大「吃尬驚到」(台語)的魚。可是,大家可能沒注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