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來到阿里山,車行通常是沿著以「阿里山公路」著稱的省道台18線,一路往上到阿里山森林遊樂區裡看神木、搭小火車。
如果沿著台18線由石棹轉入169縣道南端,就是「鄒族文化部落區」,這是阿里山的另一看點──最可見識到當地原住民文化的地方。
「鄒族文化部落區」分北四村──樂野、達邦(含特富野)、來吉和里佳,以及南三村──山美、新美、茶山,其中里佳是2009年莫拉克颱風引發「八八風災」後,阿里山地區受災最嚴重的部落。
里佳位於海拔1,200公尺處,地勢雖不高,但地處偏遠,由169縣道轉進產業道路後,沿著蜿蜒狹小的山路開車,還得行駛約40分鐘才會看見群聚的部落。此地人口257人,扣掉在外地生活的村民,實際數字僅約兩百出頭。整個部落座落在里佳溪的河谷地中,群山圍繞,一間間木造小房沿著山林斜坡建造。傍晚時分,炊煙裊裊升起,純樸寧靜的部落景致,讓人很難想像這裡曾受八八風災重創。
風雲變色》一夕間溯溪天堂消失
一直以來,里佳就以「世外桃源」著稱,此地有許多森林步道,還有極具特色的「大石板」景觀──寬達數百公尺的白色巨石塊,登至石頂可鳥瞰山美村的達娜伊谷,景致之優美,可想而知。
由於不受外界汙染,里佳的自然生態保存良好,天空、河水都呈現清澈的藍色,因此阿里山自然風景管理處將之稱為「藍色部落」。
這裡還有許多稀有物種,運氣好的話,走在山裡小徑不時會和白鼻心、穿山甲、麝香貓等相遇,甚至可瞥見稀有保育鳥類藍腹鷳在林中的身影。
里佳溪穿過當地,形成的河谷更是讓里佳成為行家間流傳的「溯溪天堂」。在風災以前,許多背包客、登山客、公司團體都會在里佳溪河谷裡露營,一次三、四百人同時在週末湧進紮營的場景,在八八風災前屢見不鮮。
但是,八八風災後,本來寬約二十公尺的河床,經過滾滾土石流的撞擊,河道硬生生地被拓寬為現在的一百公尺,河床裡滿布黃土與巨石,景象令人怵目驚心。建築在河床旁的三家民宿一夕間被沖毀,村長經營的製茶廠也遭淹沒,總計有十六戶人家被沖走。
曾經在此經營溯溪活動生意的楊尚風,開著吉普車顛簸地行駛於仍在施工的河床旁道路上,指著一片土石空地說:「這就是我以前的家!」接著指著另一邊滿是石塊的河床說:「以前遊客就是在這邊露營的。」看著河床的慘狀,無法想像災前三、四百名登山客在此露營的盛況。
身為鄒族人,楊尚風樂觀的天性在言談中自然流露。問他家園全毀,賴以維生的事業也一夕泡湯,痛不痛心?他開朗地說:「不會啦,我和兒子能在風災時從這裡游泳逃出來,就很幸運了!」
里佳部落本來就地處偏遠,加上省道、縣道全毀,風災來襲後整個部落斷水、斷電,與外界失聯整整三個月後,車子才能勉強駛入。
貴人相助》台積電進駐協助重建
由於官方的資源往往無法靈活針對個人需求,而民間企業的資金使用相對靈活,在重建過程中,行政院「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選了幾個重災處,打算結合民間資源極力搶救,里佳也是其中之一。而大名鼎鼎的「台積電」,正是前來協助里佳這個最偏遠部落的民間企業。
台積電負責規劃重建里佳部落的,是專門建晶圓廠的新廠工程處處長莊子壽。2009年11月重建會找上台積電後,12月莊子壽就帶著台積電的五人團隊,深入里佳災區探勘。
一路上的災害景象令莊子壽震驚不已。他回憶當時看到的災情:「原本的橋梁橋面離河床達五、六公尺,現在河床沖積的泥土石塊已經快淹沒橋面了,甚至還淹到河旁的樹梢上……」
初見村民時,莊子壽明顯感到他們情緒的低落。由於不知道台積電是甚麼樣的公司,猜想可能只是眾多來探望他們的團體之一,當集合村民談村裡的需求時,村民皆默默然。
里佳當地的居民以自耕農為主,主要作物是茶、筍與愛玉子,收入多靠山下的大盤商前來收購。當時由於村民和外界長期失聯,數個月沒收入,年關又將近,村民正愁沒錢過年。加上許多居民的子弟在外地就學,長期沒有收入下,難以支付學費,可說是雪上加霜。
由於覺得事態緊迫,莊子壽隨即著手解決居民過年這關。他商請居民把囤積的作物,如茶、筍乾、菜乾以及手工藝品等,用卡車載下山到台積電讓員工購買,以解燃眉之急。
村民起初並不願意,純樸的他們長期務農,不習慣與外界接觸,也不曾到外銷售,一趟旅程下來所費不貲,運貨要錢、住宿也要錢,還擔心下山一趟家裡沒人看顧……種種考量讓村民猶豫不決。後來,台積電表示願意支付所有的費用,請村民們順道來瞭解一下台積電是甚麼樣的企業,並再三保證,就算村民搬下山的東西沒賣完,莊子壽個人願意全數收購。
這趟台積電販售之旅不負所望,連台積電總執行長張忠謀和夫人張淑芬都出來幫忙站台,貨品銷售一空。這是村民們第一次下山販售貨品,有了第一次的經驗,之後重建會舉辦產品展售會就駕輕就熟,也建立了里佳居民與外界合作的信任,為後續的重建之路,開啟了友善之門。
自立自強》建立竹筍、茶葉加工廠
一般企業協助災區的方式,不外捐錢造橋、鋪路,要不然就是發給居民補助金。但台積電認為,「給居民魚吃,不如教他們如何釣魚。」於是致力於協助當地產業的升級與加值。
由於當地的主要作物為茶葉、竹筍與愛玉子,但居民大多種植後賣給大盤商做後續的加工製造,賺取的利潤十分微薄。為了協助當地的產業發展,台積電首先對里佳進行了產業盤點,算出主要作物的產值,發現當地茶葉年產值可達7,800萬,筍類林林總總加起來年產值約1,600萬,愛玉子年產值則約140萬。
可是,當時的里佳只有三家製茶廠,其中一家由原住民經營,大部分由外人進到里佳來收購,而竹筍加工廠則是一家都沒有。於是,台積電決定針對茶與筍兩項高經濟價值作物,在當地建造加工廠,希望提高附加價值後由村民自行對外販售,以便增加收入。
沒想到,善於建造高科技晶圓廠房的莊子壽,在深山災區建造農產品加工廠房,卻吃足了苦頭。莊子壽苦笑道:「法規都是為平地設計的!」由於里佳既是山坡地、又是水質上游保護區,鄉公所根本不願意發放建照與使用執照,光是一開始的申請執照程序就無比艱辛,曠日廢時。此外,工程運輸補給線太長,施工腳步難以按照預期,例如水泥得一車車從山下運到山上,但由於山路狹小,許多路段還在施工,到達里佳後大卡車又沒有地方迴車,因此一次只能有兩輛水泥車上山。這些運輸上的困難,迫使建廠時間足足超過預估的兩、三倍,包商基本上就是賠錢在做。難怪莊子壽開玩笑說:「比建造晶圓廠還難!」
皇天不負苦心人,儘管困難重重,「竹筍加工廠」終於在2011年4月完工,「茶葉加工廠」則於2012年4月完工,兩廠都成立產銷班,並和台灣發展研究院的團隊合作行銷與販售。村民坦言,筍廠進行一年,雖然銷售還不算成功,但至少已經起步;茶廠今年才剛開始,村民充滿了期待。
因禍得福》發現里佳美麗的星空
風災後,里佳部落停水、停電,與外界隔離長達三個月。期間村民自力更生,以儲備的農產品充飢;在沒電、沒燈照的情況下,晚上抬起頭來,村民赫然發現原來星空如此之美。於是,重建會與村民想到和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合作,發展里佳成為觀測天文的景點。
天文館推廣組組長吳福河回想當初接到重建會的電話時,頗為訝異:「重建怎麼和天文有關?」一直以來,吳福河跑遍全台尋找適當的觀星點,里佳因地處偏遠,每次來到阿里山探訪時都與之擦身而過,而是到附近的達邦村,或是深入到海拔更高的塔塔佳。如今應邀來到里佳,吳福河卻驚喜地發現,原來里佳竟是個先前被忽略的觀星好地點。
從2011年3月開始,天文館人員開始培訓村民與當地學生觀星,上了一個月的課後,頒發了二十幾張結業證書,台積電也捐助一百萬購買兩台天文望遠鏡與星象盤等輔助用品。目前一台望遠鏡放在里佳國小,另一台放在當地的嘉娜民宿。
里佳當地民宿不多,風災前有七家,風災時沖毀了三家。嘉娜民宿位處里佳部落中心,居家設備較齊全,隨著天文館望遠鏡的進駐,自然而然成了觀星的重要據點,遊客到此,便可借用民宿裡的望遠鏡觀星。
嘉娜民宿老闆趙翠蓮談到自己本來對觀星沒興趣,天文館來上課時,還覺得內容太深奧。但隨著不斷參與,現在已經愛上觀星,並為遊客解說與導覽,連她的小孫子也會搶著幫忙。
談起觀星,趙翠蓮熱情地分享自己帶遊客觀星時的意外驚喜:一次夜晚,剛下完雨,月亮明亮地高掛天空。此時星辰因被月光掩蓋,不易觀測,但遊客吵著要用望遠鏡看月亮。原本她意興闌珊,覺得月亮坑坑洞洞的沒甚麼看頭,但在興致高昂的房客要求下,勉為其難架起望遠鏡。沒想到,雨後的月亮在水氣中發出晶瑩剔透的光芒,「像鑽石一樣,很漂亮!」趙翠蓮回憶起來仍激動不已。
今年9月到12月,每個月天文館各安排了兩天的行程進駐里佳觀星,吸引了許多天文迷。趙翠蓮表示:「10月的客房三個星期前就訂滿了!」可見觀星活動已漸漸在里佳落地發芽,可望帶動一波商機與人潮。
吳福河談到,台灣地理位置特殊,全島皆可觀星,海拔高、無光害之處,就是好的觀星地點。但冬季因東北季風的吹襲,大安溪以北較不適合,因此以往冬季他就會到阿里山塔塔佳或屏東的墾丁觀星。現在發現里佳後,這裡成為另一個好的選擇。比起塔塔佳海拔高,約兩千多公尺,冬季時氣溫太低,里佳一千兩百公尺的海拔適中,不會過冷,地處偏遠又無光害,所以是全年皆可觀星的絕佳地點。
回歸自然》依然是觀賞螢火蟲的天堂
里佳原本就以擁有絕佳的生態環境著稱,風災前除了溯溪露營外,早在全台風行推動賞螢火蟲活動前,這裡就是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的重點賞螢地點。
風災後,河床雖然嚴重受損,所幸並不影響螢火蟲生態。因此,當聯外道路通行後,重建會在2011年4月舉辦了賞螢活動,同時也對外宣布了里佳災後復原的開始。一次,吳福河到里佳開會,夜晚會議結束後,把車燈熄滅,看到遍野的螢火蟲漫天飛舞,令他感動震撼不已……
走過重建三年,里佳雖然還沒完全復原,聯外道路有一部分還在整修,遭破壞的河床生態並非短期內可復育,但村民們正在努力打造一個全新的里佳部落。雖然仍得繼續努力重建家園,但村民都同意,風災後的三年,是邁向風災復甦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