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挽救財政及經濟,繼2008年推出第一次量化寬鬆(QE1)、2010年續推第二次量化寬鬆(QE2)成效不彰後,2012年美國聯準會於9月13日再次啟動印鈔機,推出第三次量化寬鬆(QE3)進行無限期的購債,希望藉此降低利率、拉抬房市,進而刺激經濟,直到就業改善為止。
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QE)是一種貨幣政策,意指由中央銀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以提高貨幣供應,注入新的流通性以刺激經濟成長。
救失業美國開出特效藥QE3
2012下半年提出的QE3,美國聯準會採用的是「無限量」的作法,也就是每個月將買回400億美元的債券(放出貨幣),沒訂總額和期限,直到景氣復甦為止。
不像QE1、QE2同時買入公債與住宅抵押貸款擔保證券,QE3專注在購買住宅抵押貸款擔保證券「MBS」(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上,政策用意可想而知,就是要刺激房地產。
一般認為,實施QE3與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有關,美國失業率在8%以上,總統歐巴馬選情告急,如何降低失業率成大選中首要任務,而無限量注資於住宅抵押貸款擔保證券以拉抬房地產,就是他提升就業率的方法。
只是QE的效果越來越差,無中生有的貨幣甚至造成資產價格飛漲,其他國家還要被動式的跟進量化寬鬆,但又要防範資產泡沫。
況且,美國還得面對稅賦增加和開支削減同時降臨的「財政懸崖」,可能導致經濟二次衰退。若財政懸崖不解決,推出QE3恐怕也無濟於事,這種近似寅吃卯糧、並讓其他國家一起分擔通膨後果的特效藥,到頭來恐怕又是只能「短多長空」地拖延病情。
對台灣而言,QE3不一定有好處,因為大量美元釋出,造成匯率升值壓力,為了要抑制台幣升值,就得在外匯市場收購美元釋出台幣,於是產生資產泡沫與物價上漲的壓力。交通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教授葉銀華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對營建業是好消息,但對一般老百姓會比較偏負面。」
葉銀華還提到,QE3對於台灣的整體經濟而言影響較少,因為央行不會讓台幣升值太多,如果美國景氣好轉,對台灣有好處,但對台灣景氣不會有多大幫助,相對而言卻要付出物價上漲、資產泡沫的代價。
再開QE4藥方全球難免「打噴嚏」
正當QE3席捲全球貨幣市場時,美國聯準會決策單位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在2012年12月12日最後一次例會中決定,推出第四輪量化寬鬆(QE4),2013年1月起將擴大資產收購計畫,每月收購450億美元的美國公債,此外,美聯儲還表示在美國失業率降至6.5%之前都將把長期利率壓低至2.5%甚至更低,另外也調降2012年到2015年共四年的經濟展望,其中2012年的GDP成長率在2%以下。
《金融時報》表示,如果錯誤估計經濟狀況,那麼在美國失業率降至6.5%前就可能引發通貨膨脹,屆時聯準會不得不違背承諾,否則就得讓商品價格失控上漲。
熱錢狂潮來襲,台灣怎麼辦?央行總裁彭淮南說,台灣就像一艘小船,當航空母艦從旁邊經過時,絕對會受到航空母艦的影響:「我們身為掌舵者,一定會竭盡所能努力讓這艘小船穩下來。」
紐約《看中國》報紙評論作家萬厚德觀點:
人類的經濟活動就像鐘擺,在最大自由度與最大限制中擺盪。心理學家史基納(B.F. Skinner)博士最著名的「老鼠的制約與反應」實驗,再次於當今的經濟與政治架構得到驗證。人受到寬鬆的刺激而大量消費,通膨過頭了,就又選擇了緊縮,以求最大穩定。美國當前的經濟政策,見證了資本主義脫序失控時所造成的危機。「量化寬鬆」如果不能搭配有效的「產業內移」,那就未蒙其利先受其害,熱錢不但燒遍全球,更埋下了下一波資本泡沫化危機的伏筆。利之所在、勢之所趨,這就是讓資本主義脫序的根本原因。看來,人與老鼠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