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行駛在規劃得井然有序的宜蘭縣蘇澳鎮龍德工業區道路上,時而左彎、時而右拐,只見鐵皮工廠昂然挺立兩旁,一棟接著一棟,不禁令人懷疑,這裡真的會有觀光景點嗎?
疑問才剛滑到嘴邊,忽然出現三枝巨大的彩色蠟筆,上頭五個大字「蜡藝彩繪館」立即吸引眾人目光,讓人不想認出蜡藝也難。鎮館之寶──紅、黃、藍三色蠟筆模型位於大門口處,不僅是明顯的地標,更為充滿金屬冷色調的工業景象增添一抹鮮豔、童趣的活潑氣息。
代工起家》 產品行銷世界各地 單日產二百萬枝蠟筆
「蜡藝」這名字或許聽起來有些陌生,卻是如今全台灣屈指可數的蠟筆工廠之一。它在全盛時期除了替利百代、雄獅等知名文具品牌代工外,研發的產品如彩色筆、水彩、粉彩筆等也行銷世界各地,最高紀錄曾經創下一天量產二百萬枝蠟筆的紀錄。
此外,蜡藝不僅至今仍是全台灣唯一的人體彩繪原料生產商,每逢球賽、車賽等重大賽事,塗在人們臉上的彩繪膏,也有不少出自於它。而它開發的一百多樣產品,行銷到俄、德、波蘭等二、三十個歐美國家,堪稱「台灣之光」。
蜡藝觀光工廠第二代掌門人、目前負責接待媒體及廠內行政相關工作的徐凡,談起父親徐德忠當年利用自己在台塑的化學專長,放棄安穩的上班族生活,從一個家庭工廠起家創業,不免露出敬佩之情。「那時我爸爸很衝啊,為了提升產品的品質和生產效率,每天都待在工廠研究機器。」
蜡藝1990年成立時,正是台灣文具禮品產業蓬勃發展之際。除了技術好、積極開發新產品外,有別於其他同業多以內銷為重心,徐德忠認為企業要永續經營就必須走向國際。因此他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把握所有國外參展、曝光的機會,曾經一年出國三十多次,花掉近三百多萬元的經費。如此強大的企圖心與開創精神,在當時台灣製造的文具禮品位居世界第一的烘襯下,蜡藝的生意越做越好。
危機變轉機》 因SARS意外發明「無毒無害」彩繪顏料
然而,因緣際會,因著兩場意想不到的危機,蜡藝走上了新的道路。
2001年911事件後,歐美經濟遭遇重大衝擊,蜡藝的海外訂單也隨之大為減少;加上隔年東亞爆發SARS疫情,更對工廠造成不小的打擊。徐德忠當時正巧在中國大陸與朋友洽談生意,因SARS無法回台,只好待在朋友的工廠,閒來無事做點產品開發打發時間,不料竟研發出客戶期待已久的「無毒無害」的人體彩繪顏料。不久,人體彩繪顏料迅速打開市場,海外訂單不斷,至今仍是蜡藝的主力商品,年營收額將近一億台幣。
目前,宜蘭工廠為蜡藝主要的原料生產地,其餘組合、包裝等工廠位在上海與越南,一方面確保產品品質,一方面又可降低人力成本。「台灣的化學工業技術其實很強,只是因為人力成本太高,所以才會有大量工廠外移。」但對於這樣的環境,蜡藝並不悲觀,「廠商外移或被淘汰,更代表留下來的才是真正有品質、有實力。」徐凡信心滿滿。
經過911、SARS的教訓,徐德忠瞭解到多樣產品的開發以及品牌的經營,才是確保公司永續經營的關鍵。因此除了積極向外推廣人體彩繪顏料外,他也開始思考蜡藝轉型的可能性。
業者自發合作》 成立觀光工廠宣傳品牌
不過,要在一片知名文具品牌中打出名號,談何容易?一次機會,徐德忠前往蘇澳白米木屐村參觀,除了感受到社區行銷的氛圍,更體會到「體驗式行銷」的威力。於是,他興起了成立觀光工廠的念頭。
當時同是國內知名文具大廠的「玉兔鉛筆」總經理唐鏡川,正好也有將宜蘭傳統產業大舉行銷的願望,於是在2008年集合幾名有志之士,正式成立「宜蘭縣觀光工廠發展協會」,透過產、官、學合作,為老產業增添新活力。徐德忠趁勢於2009年成立「蜡藝彩繪館」。
回憶觀光工廠成立之初,徐凡自嘲道:「當時內部陳設非常陽春,除了放各種蠟筆在那裡給小朋友塗鴉外,也不知道要做甚麼。」幸好隨著發展協會與縣政府工商發展投資策進會的協助與經費的逐步進入,蜡藝開始結合校園資源廣開培訓課程,不定期提供觀光工廠成員參訪、學習經驗,加上客人的反饋與經營團隊絞盡腦汁激發出來的創意,一步一腳印,蜡藝終於擁有了今天的規模。
徐凡表示,宜蘭觀光工廠發展協會的每家廠商都是長年合作的夥伴,遇到問題時都會互相幫忙。各家廠商每年也會共同推出觀光工廠套票,或是與縣政府合作舉辦各式展覽活動,並與民宿業者合作推出優惠方案等──透過業者自發的組織性力量,將宜蘭的觀光旅遊發展出新的特色。
徐凡透露,目前工廠正在積極開發安全可食用的幼兒專用文具,並繼續推廣白板蠟筆、玻璃蠟筆等新開發的產品。他期待透過觀光工廠的品牌,加強行銷並繼續對外參展,為蜡藝開拓全新局面。
「現在人越來越少用文具了,多半都是電腦作業,要如何因應時代,開發出更新、更實用的產品,並且繼續將觀光工廠做到最好,是蜡藝未來努力的目標。」徐凡顯然對未來依然深具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