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和紐西蘭在2013年7月10日,於紐西蘭首府威靈頓簽署了《台紐經濟合作協定》(ANZTEC),是台灣與已開發國家且非邦交國簽署的第一個經貿協定。
根據台灣經濟部資料顯示,2011年台灣對紐西蘭的出口總值為2.67億美元;進口總值則為4.68億美元。主要出口項目包括柴油、汽油、筆記型電腦、機器零件、腳踏車、鋼鐵製品、無線電傳輸器具、液晶面板等;主要進口項目則為肉類、乳製品、木材及木製品、乳酪、奇異果、鮮蘋果等。
《台紐經濟合作協定》橫跨服務業、農業、工業、文創、觀光業等,2013年12月1日協定生效後,台灣出口紐西蘭的商品,其中有99.61%的品項立即免關稅,而其他0.39%的品項也將在4年內將關稅調為0。也就是四年後,從台灣出口到紐西蘭的全部商品,完全不用繳交任何關稅!另一方面,從紐西蘭進口到台灣的商品,在合作協定生效12年後,免繳關稅的自由化程度,也將高達99.88%。
甚至,台紐雙方同意相互「開放天空」,讓雙方的航空業者無限制地開設航班航點,這對於推動台紐雙邊觀光旅遊以及商業活動往來而言,絕對也是一項大利多。
紐西蘭商工辦事處代表裴仕文(Stephen Payton)是簽訂《台紐經濟合作協定》的關鍵推手,對於這項深具歷史意義的合作,他特別接受了《看》雜誌的專訪,分享台紐雙方的經濟願景與文化推動的成功經驗。
奇異鳥(Kiwi)是紐西蘭的特產,也是紐西蘭的國鳥及象徵。由於紐西蘭的南北兩島上沒有走獸和蛇,鳥類不必逃避,地面上的食物豐富,飛翔能力逐漸退化。Fotolia
貿易合作新突破 總產值增356億元
作為紐西蘭第8大貨品出口市場,裴仕文強調,台灣對紐西蘭來說是一個成熟且穩定的交流夥伴,「對紐西蘭來說,台灣有2,300萬人,是非常大的市場,具備高度發展的經濟。紐西蘭不但能外銷產品到台灣,還能提供更精緻化的服務。台灣也是遊客的大宗,同時也是很有潛力來紐西蘭留學的市場。」
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的經濟影響評估報告,ANZTEC實施後,製造業產值預計可成長新台幣300億元,農業產值預計將減少35億元,但政府透過分階段消除關稅、採關稅配額、並將11項稻米相關產品列為排除項目,來保障農民。整體而言,台灣總產值將增加約356億元。
那麼,紐西蘭的商業界對協定反應如何?「基本都很歡迎,不論執政黨、在野黨、商業界、華人圈都相當支持。」裴仕文說明,「這對兩國來說是很重要的協議,這也提醒雙方企業多發掘新的合作機會,創造雙贏。」
紐西蘭的湖光山色宛如人間仙境。圖為南島峽灣國家公園的瑪麗安湖(Lake Marian)。Fotolia
取消補貼與保護 紐西蘭經濟升級
人口僅440萬人的紐西蘭,和台灣一樣是面積不大的島國,卻能在短時間內發展成強力的經濟體,2008年時也順利度過全球金融危機。究竟這個年輕的國家如何辦到?
「1984年前紐西蘭的經濟曾有一段非常困難的時期。」裴仕文坦言,紐西蘭過去的經濟政策傾向保護和補貼,1960年代貿易表現開始轉差,政府於是在1984年開始進行廣泛的經濟改革,取消對農業的補貼,將貿易自由化。
早期的補貼是為鼓勵效率低落的農民,結果農民依賴政府,更難與其他國家競爭。取消補貼使農民變得積極,找出消費者真正需要的東西。
就像台灣有鄰近的中國為市場對手,紐西蘭與澳洲也恰有類似關係。
裴仕文表示:「1980年代初期,澳洲是我們最大的競爭對手。1983年紐西蘭與澳洲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商業界很擔心國外的企業會搶走市場,但他們沒想到自由化後產業竟然變得更強壯。現在我們有優質的農業,出口非常多農產品。」
對比紐西蘭,裴仕文認為台灣有許多專業的研究機構,可以對市場做分析並將產品商業化,「那是台灣做的比我們好的地方!」他也鼓勵台灣的企業與紐西蘭合作,運用台灣特有的高科技背景,設計製造生產設備。
彼得.傑克森vs. 李安 期待台紐電影合作
台灣整體出口以電子、製造業產品居多,紐西蘭卻以農產品、觀光資源取勝,兩國看似迥異,裴仕文卻找出近年來的公約數:「我認為紐西蘭的電影市場跟台灣很像,《魔戒》是好萊塢電影,導演彼得.傑克森(Peter Jackson)就像李安。我們的電影跟台灣一樣,產業規模小,大部分是小企業,資源有限。相同的部分還有原住民電影,講當地的小故事、毛利人的故事等。」
雖然紐西蘭一直以來對一般產業都不太補助,包含影視產業,但因為其他國家大多採行優惠補貼措施,因此紐西蘭政府確實對影視產業支援較多,在紐西蘭拍大型電影享有租稅減免。裴仕文表示,透過協定,台紐的影視產業可以相互交流,他對此也非常期待,「雙方共同製作的影片也享有優惠待遇,我期待台灣能有越來越多的影視專業與紐西蘭合作。」
毛利文化是紐西蘭境內的主要原住民文化。Fotolia
台灣原民V.S.毛利 多元文化成優勢
除了商業上的互動,裴仕文也特別提出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尤其是協定中的「原住民合作計畫」。
紐西蘭境內的原住民以毛利(Maori)為名,屬於南島語族玻里尼西亞人,有自己的語言與部落,是多神信仰。1840年毛利人和英國政府簽訂《懷唐伊條約》(Treaty of Waitangi),使紐西蘭成為英國殖民地,直至1947年才完全獨立。
裴仕文說:「條約簽訂後,毛利人的權益被忽略,喪失不少資源與土地。經過不斷抗爭,1970至1980年政府開始正視毛利的問題,歸還資源,提升毛利人的教育程度。」
現在毛利人的地位與經濟條件顯著提高,毛利人也對台灣的原住民文化很有興趣,「我認為台灣原住民有自己的特色,他們對這塊土地有特殊的情感,也能藉多元的文化來發展觀光。文化和語言的多樣性也可成為台灣原住民的優勢。」
2015相約紐西蘭 台北國際書展見
除了經貿合作與原住民交流,具有豐富海外經驗的裴仕文也表達他對台紐直航及兩國創投合作的期待。日前,2015年台北國際書展主題國確定由紐西蘭出線,相信台紐雙方未來會有更多緊密的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