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媒體》讓「製造新聞」成為絕響

民視電視台電視擷圖
呂秋遠(律師)

大家應該都知道所謂「偵查不公開」這幾個字。

所謂偵查不公開原則,規範在刑事訴訟法245條第1項。刑事訴訟法之所以要擬定這項原則的原因,在於幾個原因。首先,為了追訴犯罪,如果在未能查得真兇時,就把所有訊息洩漏,真兇在外面一邊瞭解檢察官偵辦進度,一邊湮滅證據,恐怕對於偵辦犯罪相當不利。其次,是為了被告的名譽,如果偵查內容公開,將來如果不起訴,被告的名譽卻已經受到損害,這樣恐怕不好,以「媽媽嘴」的案件偵辦為例,老闆的信譽就受到相當大的傷害。第三,就是對於被害人與證人的保障,如果被害人的私事被公開、證人的證詞也攤在所有人面前,對於這些人來說,恐怕也難堪。最後,則是審判的公平性,如果在偵查階段,所有內容都公諸於世,恐怕會形成社會與媒體的公審,法院將來縱然依法審判,也難以獲得民眾信任,「洪仲丘命案」的案件審理,就是如此。

所以,「原則上」,偵查是不公開的。然而,有原則就有例外,偵查不公開,在某些狀況下可以被容許,甚至故意被容許。例如說,要請民眾協助指認犯人,就有必要公開部分的案情或真相,例如嫌犯畫像之類的。或是要安定民心,告訴民眾案情都在掌握當中,就必須要適時公布部分的情節。也有一種可能性,當故意要誤導在逃的嫌犯時,也有可能放出假消息,或是放出真假參半的消息,讓嫌犯鬆懈心防、露出馬腳,這都是所謂偵查不公開的例外。然而,這一切的例外,大概都是檢方主導之下的例外,不可能由媒體主導。

在幾年前的國家考試中,政治學曾經出現一個題目,開頭的引言就是「有人說,媒體是製造業……」,從鄭捷的案件中,我們充分體會到媒體這種製造業的「風範」。鄭捷進入看守所以後,所有的言行,竟然奇蹟式的在媒體上不斷暴露。大至殺人動機是因為暴力電玩、是因為暗戀某女同學;小至喜歡吃麻辣鴨心與南部粽,在看守所中喜歡吃牢飯、抖腳看書冷笑等等,通通都是媒體「製造出來」的消息,卻彷彿親見親聞、口沫橫飛、加油添醋,就像天橋上說書的,把這段故事拆成九段,每天說上一回。猶有甚者,媒體甚至可以彷彿參與偵查庭的運作,知悉所有的問訊內容,鄭捷的殺人動機、要不要聘請律師,什麼都在媒體的掌握之中,讓人瞠目結舌、擊節讚賞不已。

如果媒體的報導為真,應該有人洩密。要是檢察官、法警等公務員洩密,那麼根據刑法規定,已經違反132條第3項的洩露國防以外機密罪;如果是媒體透過不法手段取得,那麼就有315條之1的妨害秘密罪。身為媒體的閱聽人,我們當然不應該收「賊贓」,免得髒了自己的眼睛與耳朵。警方更應該針對媒體近日來的報導,加以蒐證並且移送法辦。而如果這些報導只是記者沒事「製造」出來的故事,那麼我們更應該拒聽拒看,畢竟,我們希望看新聞,不是看故事。真要看故事,藍色蜘蛛網精彩多了,不需要看這種記者自編自導的三流故事。

我知道,許多人基於對媒體早已死心,所以只會大嘆一聲,「媒體就是這樣,還不習慣嗎?」;如果是這樣,那麼我們何必參加學運?何必理解政治?何必關心台灣?我們不就是因為覺得不能爛下去,所以才會激發自己的熱情,參與公共事務?從倪敏然、李泰安、洪仲丘、鄭捷,我們面對這些社會新聞,已經被餵食太多的塑化劑,可不可以認真一點,拒看任何記者編撰的故事,或者違法取得的任何訊息,讓社會回復應有的關懷與安定。

大家一起來,讓「記者,不意外。」這句話成為絕響。也請記者秉持自己的良心,尊重「偵查不公開」,杜絕自己「編故事」迎合上司與部分消費者的惡習,台灣的媒體才能繼續進步。

今天不站出來,明天站不出來,媒體已經違法或弱智化到這地步,如果不正面看待,以後將不是嫌犯隨機殺人,而是媒體引導輿論任意殺人。

(本文僅代表作者之意見與立場)

(本文經作者授權,轉載自「呂秋遠facebook」,2014年6月1日,作者為宇達經貿法律事務所執行合夥律師)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北京兩會,牽動香港政情國安
每年3月上旬,北京召開兩會,都會牽動香港政情,這是「北京打噴嚏香港就會傷風」使然。然而今年更加突出,因為不但兩會要換屆,…
拜訪台松煤礦輕便道 尋找消失的光陰故事
煤礦,曾經支撐了台灣的經濟發展。隨著開發成本不斷提升,一條條深入地底的坑道,陸續荒廢。在旅人曾造訪過的侯硐、瑞芳等地,因應當地觀光發展,…
2014年11月──數字看台灣
中韓簽FTA 經濟部稱對台衝擊達6500億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與韓國總統朴槿惠11月11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領導人會談後,…
溫馨的家
「爸啊!我是誰啊?」我在公公的耳畔大聲地問他。 「甚麼?」 公公今年86歲,聽力障礙下,多半我只能與其比手畫腳。不管能否聽懂我的話語,…
廚房的戰爭
冬天的清晨,天還烏漆媽黑,客廳小鬧鐘裡的秒針滴滴答答地在行走。秀玲開了走道燈下樓,一轉身,發覺樓梯下方牆角的廁所裡,黑暗中隱約有一個人影…
在英國麥當勞賣漢堡 未來可拿博士學位
聽說過賣漢堡也可當博士嗎?美國速食連鎖業巨擘麥當勞公司繼取得英國政府授權可自行發給修業證書後,未來的目標是頒發博士學位。…
開風氣之先的實踐者
經濟建設與維護環境孰輕孰重?這樣的話題經常成為政治議題被爭論著,甚至造成社會的對立,最後總為了「拚經濟」犧牲了環保。近年來,由於冰山溶解、…
不景氣,搶進高科技人才
台灣高科技產業包含了半導體、光電、網通、電子、電腦等相關產業,在過去十多年來,吸納了很大一部分台灣高學歷優秀理工人才。科技業所提供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