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 vs. 騰訊 同樣的連接 不同的內涵

臉書將自己作為連接樞紐和內容流動的載體。對手騰訊則是「內置」它選擇的服務,並阻斷第三方的服務。
Getty Images
第146期
楊正

一場關於「連接世界」的戰爭,在騰訊和臉書之間已經開始硝煙瀰漫。

在5月的全球行動網路大會(GMIC)上,騰訊公開誓言:要成為一家「連接型」公司。果然,騰訊行動端的核心產品「微信」,7月宣布接入新智慧型硬體,以iHealth、咕咚手環為首的4款智慧型手環搭載微信在京東商城首發;在原有「訂閱號」和「服務號」下,又推出「企業號」,為企業提供內部溝通和管理服務,實現「人和企業」的連接。

騰訊目前有8億每月活躍帳戶的QQ(桌上型電腦通訊軟體),以及註冊用戶數超過7億的微信(行動裝置通訊軟體)。

同樣有「連接世界」目標的公司,首選當屬覆蓋全球12億用戶的臉書(Facebook)。為了實現「未來10年讓地球40億人實現互連」的豪情壯志,臉書實施了太陽能無人機計畫,和谷歌(Google)的氣球計畫(Project Loon)、Outernet的近地衛星計畫展開超高難度的電離層「接入大戰」。在行動網路上,臉書在4月推出App Links,幫助行動應用實現內容索引和跳轉,可以將其理解為行動應用之間的「超連結」。例如:某個媒體的行動軟體應用匯集了App Links的相關協議後,用戶點擊臉書上來源於該媒體的圖片,就可以直接跳轉到該媒體網站對應的頁面。臉書的12億用戶無形中就接入了該媒體網站,融為一個生態系統。

和臉書的App links相比,騰訊實現連接的策略大相逕庭。以微信為例,目前的策略是把第三方的服務、數據都匯集到微信中,只有當用戶進入微信時,才能連接這些服務。然而,如果微信不想選擇哪些服務,或者它只想讓用戶掃瞄和下載微信自己Android應用商店「應用寶」中的應用,那麼,它就可以在伺服器端實行「監控」。也就是說,騰訊做的是「有選擇」的連接。

簡而言之,臉書的連接策略是將自己作為連接一切的樞紐和內容流動的載體,第三方提供的服務最終還是會跳轉到原來的應用中去;騰訊的連接策略則是選擇「內置」那些它選擇的服務,同時阻斷其餘的第三方服務,最終目的是讓騰訊的8億用戶只能看到或使用帶有騰訊二維碼標籤的產品。

看起來,這還是「美式」和「中式」的自由與獨裁之爭?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appWorks幫這個世界創造價值
走進位於信義區黃金地段基隆路上的辦公大樓,約莫50坪大的辦公室,幾乎可說是沒有裝潢的水泥空間,中間就這樣擺了幾張桌子和電腦。不過,…
當創業遇上媽媽 加分還是減分?
2014年,聯合國將每年11月19日訂為「女性企業家日」(Women’s Entrepreneurship Day),…
牛津博士變身有機菜農 張駿極打造電子厚生市集
為了吃得安心,為了下一代健康,你願意做到甚麼程度?厚生市集創辦人張駿極選擇辭去穩定高薪的科技業,投入農業領域,打造小農生鮮食品交易平台。…
叔孫通得君行道 奠立「漢家儒宗」
自古至今,能夠被主上重用,「得君行道」者,實不多見,漢朝的叔孫通顯然是一個成功的先例。山東齊魯學派的儒家學說「漢化」為漢朝立朝之根本大禮,…
《看》雜誌FB讚文分享
記住別人的好,修的是自己的德 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會犯同樣的毛病,就是別人對我們有十個好,有一個不好,前面的十個好就被我們全部抹殺。…
新總統要領導各黨和全民反貪腐
這次台灣總統大選的三天前,幾家報紙的頭版出現由某位過去極重要的官員具名之全版廣告,說要向民進黨的黑金複合體宣戰;…
魚戲
喜歡釣魚,卻從未釣過一條魚…… 小時候,由於父親喜歡釣魚,每每望著父親手中的釣竿、特製背心裡面的魚具以及手中提的箱子,…
「傀儡」的由來和傳說
說起「傀儡」這個詞,現代人馬上會想到木偶或受到別人控制的人。在中國古代,傀儡的名字叫「倡者」,本意是會唱歌跳舞的人。偃師是最早造出「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