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馬太福音》中有一段耶穌與門徒的對談:「凡使這信我的一個小子跌倒的,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這人的頸項上,沉在深海裡。……絆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但那絆倒人的有禍了!」
「磨石」指磨房裡用來磨碎穀物的扁圓石頭,相當沉重。耶穌這段話的意思是,寧可把磨石拴在絆倒他人者的頸項上丟在海裡,使他沉到海底難再浮出水面,免得他又作惡傷了其他年幼的聽道者。
淨土宗的經典《佛說無量壽經》中也有一句話:「粗言自害害彼,彼此俱害。」或許有人會想:惡語傷人真有如此嚴重嗎?何以東、西方宗教中的經典都告誡人們不可惡語傷人?這些說教之詞除了形而上的道德教誨之外,是否有任何科學證據可以證明口出惡言、與人相鬥,會有任何不良影響?
生氣、憤怒、對人有敵意
有害自身健康
《身心醫學期刊》(Psychosomatic Medicine)2007年曾發表一篇題為〈敵對的人格特質與中老年夫婦冠狀動脈鈣化〉(Hostile personality traits and 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in middle-aged and older married couples)的研究,結果發現伴侶之間充斥著敵對關係,將促使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大大增加。
這個由美國猶他大學(University of Utah)科學家提姆•史密斯(Tim Smith)進行的長達3年的追蹤調查發現,夫妻的敵對狀態,對女性心臟有害;而丈夫操縱慾及在家庭中的絕對支配地位,則不利於男性心臟健康。史密斯說:「該研究顯示,具備爭吵行為的人格特質、心中懷有敵意或負面思想,對於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有很大的影響。經常與人發生衝突,並且在衝突中表達敵意會更傷害健康。」所有的死亡率都跟情緒壓力有關聯。
《美國大學心血管疾病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則在2009年發表過一篇題為〈憤怒、敵意與冠狀動脈心臟疾病的後續關聯〉(The association of anger and hostility with future coronary heart diseas)的整理文章,作者在眾多研究中發現,習慣性憤怒或老是充滿敵意的人,不管原來身體是健康的,還是原有心臟病的患者,他們這種好爭鬥的個性,都會在未來與冠狀動脈心臟疾病有關。換句話說,「好與人爭論者,易生病」。
壓力激素在體內的反應
Fight or Flight(戰或逃)
在人體中,存在著一套應付緊急及壓力的回饋系統,我們稱它為「戰或逃」(Fight or Flight)。不久前有則新聞報導,一位年輕媽媽以極大的勇氣及速度,奮不顧身地衝入火場把小孩抱出燃燒的公寓,正是這套系統發揮得淋漓盡致的結果。當人體在承受情緒壓力(恐懼、憤怒、緊張……)時,中樞神經系統中涉及情緒管理的下視丘(hypothalamus)會產生多種激素,承受的壓力越大,激素的分泌量越高。這其中的一部分會使得我們的腎上腺皮質分泌大量的壓力激素(pressure hormone; cortisol)。
然而,壓力激素就像是一把雙面刃,雖可協調其他激素讓人應付緊急狀況,但也迫使人體各項免疫指標快速下降,更造成其他回饋系統的不協調。因此,長期處在情緒或精神壓力下,人體免疫機能將逐漸下降,也更容易罹患其他疾病。這也說明了何以暴躁易怒的人血壓、血糖經常控制不良,心懷敵意的人易罹患冠心病,憂鬱的人感冒不易治好的原因了。
醫學研究指出,經常與家人、朋友或鄰居發生爭執,存在著過早死亡的風險。Fotoliia
好與人爭者
死亡風險增加
今年5月出刊的《流行病學與公眾衛生期刊》(J. 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發表了一篇由哥本哈根大學(University of Copenhagen)研究人員萊克•隆德(Rikke Lund)所做的最新研究〈緊張的社會關係和死亡率〉(Stressful social relations and mortality: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報告中指出,經常與家人、朋友或鄰居發生爭執,存在著過早死亡的風險。
此研究自2000年開始,調查近萬名介於36到52歲的中年男女,詢問他們與伴侶、小孩、朋友或鄰居之間每天發生衝突的機率,並了解他們在這些人際關係中,因對方要求所產生的擔憂情況。
11年後,接受調查的人中共有422人過世,其中包括了4%(196人)的女性和6%(226人)的男性。研究人員發現,這些過世者當中,有一半是死於癌症,其他則包括心臟疾病、意外事故、自殺和酗酒導致的肝臟疾病。即便研究人員將性別、年齡、工作、社會階層及過去曾經有足以影響健康的疾病等因素納入考慮,仍發現「衝突」與「死亡」具有一定的關聯性。
研究結果也發現「經常與人爭吵者」的死亡風險,比「不與人爭吵者」多出二至三倍。即便這些「經常與人爭吵者」的爭吵對象大多是鄰居,並非朋友或家人,但「爭吵」本身仍然突顯了較高的死亡率。那些容易憂慮以及對伴侶和孩子有較多苛求者,都會使死亡風險增加大50%~100%。
隆德說:「擔憂對方是親人彼此關心的體現,但過度憂慮卻往往帶來反效果,導致自身的不健康。」緊張的人際關係可從多方面導致死亡率的增加。人際關係的衝突增加、憂心於緊張的人際關係,往往會在十年之後,更易導致高血壓的出現,也因此更易導致死亡率的升高。同時,研究也發現,承受緊張人際關係的人,較趨向於接觸影響健康的因子,例如酗酒或抽菸,也更容易出現憂鬱或肥胖,而這些因素也間接地導致死亡率的增加。
爭一口氣?
或選擇健康的身體?
有人懷疑:被他人辱罵、羞辱了,卻要處之泰然?這似乎過於懦弱了!善與人爭可恣意宣洩情緒,這感覺多好!然而,事實卻是:不與人爭,撇開大度之風不說,至少掙了個身體安康;善與人爭,雖然逞了口舌之快,卻以犧牲身體健康為代價做了賠償。
在《聖經‧馬太福音》中還有一段話:「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我們從上述科學研究結果來看,打人的人並非真的得到好處,反而是在傷害自己的身體健康。據此,或許我們就能理解,為甚麼耶穌不但叫人們不要作惡,甚至主動把另一邊的臉給對方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