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貿國是會議顯露的兩岸政策問題

太陽花學運要求政府召開公民憲政會議,但馬政府只拋出一個只能討論經貿政策方向而非決策方式的經貿國是會議。
白川
第148期
陳博志
作者為前經建會主委、總統府國策顧問、台灣大學經濟系主任暨經濟研究所所長。現任台灣智庫榮譽董事長,為台灣經濟發展與國際金融專家。

馬政府的經貿國是會議沒有甚麼具體的結論,因此也沒甚麼人再注意和討論它。但其中認定和暴露的政府心態,特別是兩岸政策的錯誤態度與方向,仍應督促馬政府改善。

這次國是會議的起因是學生不滿兩岸服貿的決策和審議過程草率且不尊重民意,因而發動的太陽花學運。因為目前政府行政、立法的決策機制無法充分反應真正的民意,所以學生們要求召開全民憲政會議來改善機制。然而馬政府卻聽不進去,只抛出一個討論經貿政策方向而非決策方式的經貿國是會議。這就已暴露馬政府似無心建立一個可聽取更多民意,並讓各種民意能溝通調和的機制,而只想讓國是會議為馬政府的兩岸政策背書(請參見2014年6月本專欄文章:〈國是會議應討論的具體問題〉)。

也許是因為看不到馬政府溝通及建立更好之決策機制的誠意,所以在野政黨表示不參加這次國是會議。但馬政府仍然繼續辦理,只是這樣的會議已不該叫國是會議,也不太有甚麼意義。

 

國是會議有兩大要件

 

以往國是會議有兩個重要的特質或要件,一是包括在野黨在內的各方重要意見者之參加,一是執政者要承諾遵守會議所達成的共識。這兩個要件,一方面表示尊重各種主要的意見而不是由執政者一意孤行,另一方面表示各種不同意見者可在會議中相互說服,特別是相互妥協,而能得到絶大多數人民都可接受的決議。

這次經貿國是會議缺乏這兩個要件,不只顯示馬政府沒有聽取不同意見並調整自己想法的誠意,也使其結論沒有多少價值。

反觀1996年的國家發展會議,由執政和在野政黨的代表實際爭論重要政策,彼此努力調和,最後有些議題在各方調整意見及用字之後,正式簽署共同意見。2001年的經發會我是主辦者之一,當時為了讓在野和各界人士參與,一開始我就提出只要達成共識政府就會遵守的承諾,主辦人員也費盡心思多次和各方人士聚會,並且在議題和辦理方式上都配合在野的意見,讓他們願意參與。

這才是真正有聽取意見和建立共識的誠意,才是真正的國是會議。馬政府這次的會議既未誠懇邀請在野黨,也不願邀請明顯有不同意見的人士參與,仍不改其不聽別人意見的本色。

 

缺乏多元參與顯示民主政治倒退

 

在缺乏平衡參與的情況下,會議當然難以獲致具體有用的共識。不過其中有不少原則性的共識卻也進一步暴露了馬政府以往忽視不同意見的心態,例如北區會議有個共識說:「執政者態度應謙卑,廣納建言,尋求共識,相關政策才能落實。」這應是針對馬政府六年來不聽別人意見之作風的直接批評。但馬政府在這次會議的總結報告中及會後迄今對此並無回應。

 

為了回應太陽花學運,政府於7月召開經貿國是會議。圖為行政院長江宜樺(左)於今年4月3日(太陽花學運期間)說明「經貿國是會議」籌備的狀況。

 

在兩岸政策的監督機制方面,北區會議有「兩岸談判應納入國內各黨派意見,執政黨須解除部分心防,廣納各政黨建言,讓在野黨也能參與政策討論」之共識。這項共識雖然方向正確,但也不幸顯示台灣民主政治之倒退。

1996年的國是會議(即國家發展會議)時,國、民、新三黨即曾達成並簽署的兩岸政策共同意見,比這次的共識明確且深入很多,其中包括「政府未來關於兩岸之重大決策,應強化在野政黨及具代表性之各界人士充分參與之機制」,「由於兩岸關係錯綜複雜,且各黨對於其未來發展方向仍有不同意見,因此必須以最大的耐性與智慧尋求共識」,「兩岸協商應以內部共識為基礎,並由主管機關授權,在國會監督下進行」。

馬英九先生當年代表國民黨發言時,也說願就大陸政策和監督機制,「與各政黨及各界代表共同探討強化諮詢功能之道,以及在野人士迅速獲得決策相關資訊的機制」。如果馬政府按照1996年的這些共識來做,兩岸各種協議的內容得以更符合民意及全民利益,很可能就不會有太陽花學運的爭議,也不需這次國是會議。未來國人和立法院在討論兩岸協商監督機制時,至少應該要求政府重新遵守1996年的共識。

 

陷入和中國談判缺乏籌碼的困境

 

在兩岸和國際合作的互動策略方面,中區有個共識說:「兩岸經貿發展與加入區域整合皆極重要,但兩者之間的互動關係及推動策略宜明確。」馬政府常辯稱兩者的互動關係很明確,但他們的說法卻已證明是錯誤或騙人的,所以這次會議才會有此批評。

馬政府一向說,先發展兩岸合作就可以加入區域整合。三通前,馬總統曾說只要兩岸三通,和美國簽FTA就沒問題。簽ECFA之前,陸委會主委說中國不會阻礙我國和其他國家簽FTA,海基會董事長也說簽了ECFA就可加入東協。但這些期望都不是談判或仔細研究的結果,而是一廂情願的期待或騙人的口號,都已證實落空。現在馬政府官員也坦承,中國的態度是我國和其他國家簽FTA的主要障礙。

但馬政府仍不願努力和中國談判,以得到不被中國阻礙的具體保證,反而用小媳婦甚至投降者的心態,期望和中國簽了各種約之後,中國就不會再阻礙我國和其他國家簽FTA。而由以往的經驗來看,這種主觀的期望很可能要再落空。

相對地,在簽ECFA之前,我和其他許多人都明確主張要先取得中國不阻礙我國和其他國家簽FTA的具體保證。馬政府不聽人民的意見,運用前述各種說法來自欺欺人,才落到現在缺乏和中國談判之籌碼的困境。

馬政府的國際開放政策,實際上多偏重對中國開放。東區共識即指出,「人民擔心國際化變成大陸化」,但政府官員在總結報告的回應只是「應強化兩岸互動『透明監督、有效管理』機制,化解民眾國際化變成大陸化之疑慮」。這回應相當空洞,政府似仍只想「化解人民的疑慮」,而不是多聽各界所提出的解決辦法,也仍未提出其他可以避免大陸化的具體辦法。

政府官員在總結報告雖說「要每年發表兩岸風險紅皮書,建立風險管理意識」。不過官員也許不知道,早在1990年代政府就已委託台經院編製兩岸經貿往來衝擊指標,以評估其風險,但馬政府上台之後這研究卻被停掉。

以往政府長期調查大陸台商回台採購的情況,早已顯示回台採購比例逐漸下降,以及回台採購產品被大陸當地產品取代的趨勢。我和其他人也早有許多研究指出台灣產品被大陸產品嚴重取代的事實。但馬政府的重要官員最近才說兩岸產品已由互補變成競爭。國際化變成大陸化或中國化是早已發生的事實,馬政府以前忽視甚至樂觀其成,現在說要化解疑慮,其實也就是仍在否認大陸化的危機和事實。

 


陸客赴台旅遊的客源由陸資及中國官方掌控。圖為大批陸客於花蓮太魯閣長春祠旅遊。詹亦菱攝影

 

自由經濟不是口號

 

馬政府一向以「自由開放是最好的政策」來當作對中國之政策的理論基礎。但馬政府及其官員實際上卻不見得了解及擁護自由經濟,自由經濟常只是口號甚至是用來支持其對中國開放的藉口而已。

例如這次國是會議南區會議有一條其他意見說:「對於陸資投入觀光業,目前確實有一條龍的情形,政府應思考如何落實法令規範。」結果馬政府國發會在總結報告中說要「落實檢討陸資一條龍或投資觀光情形,轉為發展『台資一條龍』」。這樣的回應令人好氣又好笑。

「陸資一條龍」的不當,是因為它是一種獨占的行為,它會排擠掉不與它合作的廠商,並且剝削不得不與它合作的廠商,所以是很不公平的行為。政府本應研擬適當的法規來防止這類獨占或不公平競爭,但想不到一直標榜自由經濟的馬政府卻說我們要發展「台資一條龍」,違背自由經濟來獨占過去,而不顧這將使市場更不公平,更多廠商會被排擠和剝削。

更何況,陸資能一條龍獨占的主要原因是客源由他們和中國官方掌控,政府若不能要中國官方不再支持陸資獨占,台資就算發展了一條龍,也仍要受制於那掌握客源的中國大龍。如果馬政府真的擁護自由經濟,就不會說出這一種違背自由競爭的政策。

我曾一再指出,國際經貿往來的自由化必須是走向公平競爭,因此其他國家簽FTA經貿協定時,都會努力消除對方的不公平競爭政策。但馬政府卻從來就不重視、不批評,也不要求消除中國的不公平政策。這就使很多兩岸協定實際上使台灣處於更不利的地位。

馬政府執政六年多的成果欠佳已是定論,而其主要原因乃是極小的決策圈自以為是,漠視甚至敵視外界的建言。早在馬政府剛開始執政時,故監察院長王作榮教授即指出馬政府這種決策及面對建言時之嚴重問題,而連續以〈馬總統的異想世界〉、〈向博而不士的執政團隊進言〉、以及〈土法煉鋼的政府〉等多篇文章,指出馬政府決策心態的問題。

馬總統很客氣地以贈送王作榮院長壽軸和勳章來回應,但政策和做法就是不改。馬政府在執政六年後召開了「經貿國是會議」,但其召開的方式乃至其結論,只是再一次證實馬政府最大的問題就是不把外界意見當一回事,甚至加以仇視的心態。

註:本文由作者在2014年8月16日王作榮暨范馨香伉儷基金會與《工商時報》合辦之「關鍵對話—經貿國是會議後政府應有的作為」論壇中發表之〈從王作榮先生建言看馬政府對專業建言的態度〉一文部分改寫而成。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健腿強膝
人體600條肌肉,大部分集中在下半身,人老腿先老,退化性關節炎最易出現在膝。經由腿膝的保養保健,不但可強筋健骨,…
《2012》電影的奧義
談到2012這個特殊的年份,就不能不提起流傳千年的瑪雅預言;但即使沒有瑪雅預言,2012也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因為對國際社會來說,…
紅衫軍「下血咒」 泰總理冷處理
支持泰國前總理戴克辛的泰國「紅衫軍」,3月16日在總理艾比希的住宅前投擲了裝有自己鮮血的塑膠袋,企圖以「血諫」逼使總理艾比希解散國會下議院…
當老闆的煩惱,這些志工比你還懂!
開公司很簡單,但要活下去談何容易。尤其台灣中小企業普遍卡在基本營運觀念不足、有技術沒管理能力、缺乏財務整體規劃觀念等因素,…
葉美麗從房產業門外漢到屹立不搖
「我覺得我好幸福!」這是不動產估價界赫赫有名的葉美麗,發自內心的感恩。然而,葉美麗不諱言,今日的幸福,來自一個缺憾。二十多年前,…
尋訪太平山林場的歷史記憶
穿過小徑與低矮的土屋民房,來到緊鄰羅東林區管理處的林業文化園區,十足設計感的側門入口,讓來訪者充滿期待。 碎石步道緊沿左側的水池筆直展開,…
由石斑魚危機 看台灣高經濟魚種養殖利弊得失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台灣四周環海,不管是在遠洋漁業,還是養殖漁業,產值與技術全球數一數二。1960至1970年代,…
中國中央部門限期「曬三公」
今年3月由總理溫家寶主持的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中央財政決算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