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法國、烏克蘭與俄羅斯歷經14個小時的周旋後,烏克蘭和平談判終於在2月12日上午10時於白俄羅斯的明斯克(Minsk)達成協議,為終結烏克蘭和親俄分離叛軍歷時10月的戰爭勾勒出新的和平路線圖。協議中對於撤除重武裝、建立非武裝區與立即停火及監督等達成立即實施的共識,其餘有關自治與劃界議題在原則同意的基礎上持續協商細節。巧合的是,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同時宣稱,將在未來四年提供烏克蘭400億美元的援助資金,這無疑是瀕臨破產的基輔當局在達成協議後的最大禮物。不過,德國總理梅克爾警告,協議仍存在「重大障礙」。
停火撤重裝備 劃設緩衝區
針對談判中最急於達成的停火協商,交戰雙方同意停火在格林威治時間2月14日22時生效。根據協議,在歐洲安全暨合作組織(OSCE)觀察員監督下,烏克蘭交戰雙方之間將劃設50公里寬的緩衝區,部隊和重砲都必須撤離前線地帶。白宮表示,俄國必須停止支持分離主義分子,並將士兵和軍事裝備撤離烏克蘭東部,這也是烏克蘭面臨最大的考驗。
在會談過程中,烏克蘭總統波洛申科(Petro Poroshenko)就已表示,俄羅斯施加「令人無法接受」的條件,讓談判幾乎無以為繼。會後,他警告,基輔當局與親俄分離主義分子雖達成新的和平協議,但要成功落實相當困難。
法國總統歐蘭德雖樂觀的形容這項協議是「廣泛政治解決方案」,但梅克爾僅認為帶來「一絲希望」。梅克爾說,「我未心存幻想,我們不抱幻想,仍有許多工作待完成。」英國首相卡麥隆表示,普丁不要期待歐盟28國會因此而中止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除非真正停火。事實上,去年9月在明斯克簽署的停火協議,在俄羅斯的破壞下很快就瓦解了,因此,歐盟整體對此的做法是採取「保持警戒,繼續施壓並往前邁進」的態度。
俄羅斯施壓 為叛軍打造自治路線
這項協議可說是在俄羅斯壓力下,為分離叛亂分子在東烏克蘭控制的地區走向自治而量身規劃的路線圖。停火撤軍僅是當局的一小步,最主要的還是在自治與劃界,這也是最困難的部分。13點協議中對於語言、憲改、領域、地方選舉等具長遠性的自治規劃,做出了大致符合俄羅斯利益的協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條約是:烏克蘭國會必須在30日內通過法令,基於去年9月的協議,界定可有自治權的地理區域,分離分子地區有權決定他們使用的語言。整體重點如下表。
分析指出,此份協議對於基輔而言確實難吞,硬是在槍桿子下不得不屈從俄羅斯的淫威,除了失去自去年9月協議失敗後所喪失的200平方英里的領土控制區外,也被迫讓步,讓烏東分離分子取得近乎獨立的自治條件;歐盟站在自家利益下,不願與俄羅斯長期對峙,犧牲烏東換取歐洲一時的安寧,可說是整個歐洲當前的氛圍。
至於美國的態度,由於此前希拉蕊在國務卿任內對普丁反覆無常的態度,訂下不予理睬的政策,導致未能及時預防以致釀災,如今只能以武裝烏克蘭為最終防線。不過這還是對協商起到了關鍵作用,也讓焦頭爛額的普丁在協議中做出若干讓步,讓基輔能在憲改條件下持續掌握俄烏邊界,維持象徵性的領土完整。
IMF臨門一腳 400億美元基輔點頭
至於能讓波洛申科同意簽署的關鍵一腳,分析認為,非國際貨幣基金(IMF)莫屬。IMF總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適時公布400億美元的援助方案,可說是及時雨般地解除了基輔的財政旱象。早在談判前,基輔就擔心戰事擴大將不得不實施遍及全國的戒嚴,這將破壞一份正在與西方國家領導人協商的400億美元援助計畫。在戰事方面,彪悍的俄羅斯哥薩克兵團在後期的投入也讓基輔吃足苦頭,政府南區軍團因此近乎瓦解,上百部裝甲戰車全成廢鐵,若是戰事持續,將不利整體戰局。分析認為,若非是俄羅斯在全球油價上吃足了經濟的苦頭,基輔恐怕還有苦頭吃。
IMF已與烏克蘭就規模175億美元的中期貸款項目達成協議,並與一系列深化經濟改革做綑綁。根據協議,烏克蘭必須做出的改革包括在未來二年內將能源價格提高至接近市場水平,以及實施更廣泛的經濟、司法和銀行改革。烏克蘭總理亞采尼克(Arseniy Yatsenyuk)也表示,政府會進行廣泛改革,其中包括退休金改革、緊縮措施和能源領域的改革。
根據克里姆林宮發布的聯合聲明,明斯克與會各國領袖承諾,尊重烏克蘭主權和領土完整性,並同意將固定舉行會議,確保落實明斯克協議。不過,正如歐蘭德所說,烏克蘭局勢在未來這陣子將極具關鍵性,依照普丁反覆的個性,事情朝反向發展並非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