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前景如何?歐美著名財經雜誌近期的分析,或可窺見端倪。例如,美國著名資產管理公司凱萬資產首席投資官克里希納‧邁納米(Krishna Memani)5月1日在《富比士》(Forbes)撰文稱,中國經濟大幅放緩又看不到底,這也許就是中國經濟的「硬著陸」(以較劇烈方式進行經濟調控)。
富比士:中國經濟不得不迫降
克里希納‧邁納米在美國《富比士》(Forbes)撰文稱,中國的經濟就好像飛在空中的飛機,出口是經濟的右引擎,國內消費是左引擎,現在這兩個引擎都已經損壞了,飛機不得不降落了。
邁納米表示,中國的經濟發展趨勢很明確:經濟在放緩,從出口主導、低成本製造業轉型到消費主導、高科技製造業的過程,將是困難重重的。企業會破產,人們會失業,中國的大多數重要市場將繼續依靠央行的救濟,這個過程會是痛苦的。北京的任務就是確保經濟還能維持住。
5月1日發布的4月分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顯示中國的勞動力市場正在衰弱。接受調查的大多數企業管理人,都報告了4月分的就業人數出現了淨下降。農民工失去了工作,大城市的民眾失去了購買力,而有錢人卻依然花天酒地。這種貧富差別容易導致內亂,這是北京最不願意看到的,在北京的眼裡,這就是「他們所定義的硬著陸」。
位於匹茲堡的PNC Financial的高級國際經濟學家比爾‧亞當斯(Bill Adams)認為,中國的經濟放緩是房地產市場導致的,中國的經濟成長放緩可能還沒有見底。
經濟學人:中國經濟正在降落地面
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雜誌4月17日刊文從房地產、債務等方面分析中國的經濟,文章認為房地產、債務這兩塊烏雲已經聚集在中國上空,隨時有可能降下來,與此同時資本在外逃,公共財政更加緊張,壞帳持續增加。
報導稱,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產值曾經占經濟成長的五分之一。但過去一年房地產價格已經下滑6%,而且市場沒有針對衰退的現象採取刺激房市的措施,諸如:以下調分期貸款利率的方式作出反應。房地產市場下滑還影響到鋼鐵和家具市場。瑞銀經濟學家汪濤估計,建設成長每減少10個百分點,GDP就會下降3個百分點。她預測今年建設成長將放緩5個百分點。
中國經濟還被債務拖累。中國的總債務已經從2008年占GDP的150%上升到今天的250%。這比日本90年代金融泡沫前夕的債務成長還要高。現在債務已經堵塞經濟的齒輪,中國現在已經沒有辦法擺脫債務,隨著通縮降臨,經濟疲軟,中國名目經濟成長的速度只有幾年前的三分之一。在今年第一季度,名目GDP僅僅成長5.8%。
財富:中國GDP成長數字誇大
美國《財富》(Fortune)雜誌消息,美國華府智庫傳統基金會(The Heritage Foundation)經濟專家威廉姆‧威爾遜(William Wilson)在近日的一個中國經濟研討會上表示,「但從現在的各項數字來看,任何改革都已太遲,經濟硬著陸不可避免……中國經濟已經死亡。」
威爾遜稱,因為中國的銀行沒有準確記錄壞帳,過去幾年間的GDP成長數字一定是誇大的,而誇大程度與沒有記錄的壞帳數量相等,可能達到GDP的20%至30%。他強調,債務不會憑空消失,不管是放債方、銀行還是儲戶,最後一定有人不得不為壞帳買單。
威爾遜還提到,出口作為中國經濟的一大支柱,也已將近破裂。中共官方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進出口貿易在2014年已經連續第三年未達政府目標。而另一個觀察中國經濟的重要數據,生產價格指數(PPI)也連續三年下降,通縮壓力明顯。
中國製造業倒閉潮到來
從中國4月分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數值來看,投入和產出價格指數均加速下降,製造業通縮壓力加劇,突顯了市場需求相對疲軟的現狀。中國歐洲商會去年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2013年在華裁員的歐洲公司比例從2012年的10%升至16%;2014年有24%的公司在中國削減成本,高於2013年的22%。
波士頓諮詢公司2012年2月發布的一份報告稱,在對106家年銷售額不低於10億美元的美國公司所進行的調查中,有37%的公司表示正考慮或計畫把部分製造業務遷回美國。在中國加工製造業的大本營東莞流傳的說法是「在過去一年左右的時間內,至少有不低於4,000家企業關門」,但這一說法始終沒有得到官方確認。
商業見地網稱,中國製造產業發展了這麼多年,大部分仍然停留在產業鏈的最低端,利潤微薄,產品技術跟不上市場發展。國內外有很多的現象表明,製造業不肯花資本去轉型升級,就得面對倒閉的惡夢,但也有試圖轉型升級,卻沒有成功的企業。
近年來,雖然世界各國早已意識到中國經濟放緩或優勢不再,但對於其嚴重性恐怕還是不願正視或認識不清。這恐怕才是中國經濟真正會「硬著陸」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