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六、七年級生還曾在中小學課堂上學習過的《生活與倫理》、《公民與道德》,今天只剩下《生活》與《公民》。倫理、道德跟四書、五經一樣,在講究實用主義的今天,被視為僵化的八股,甚至被質疑「道德一斤值多少錢」。
近年層出不窮的假產品、黑心貨,甚至毒食品,讓人不禁質疑資本主義下的經濟運作,導致了人們自私自利,造成了社會道德的淪喪。於是,「道德」與「賺錢」在現代社會裡,漸漸被視為矛盾的對立面。
但是,實情真是如此嗎?
就總體經濟層面來說,答案是否定的。專精研究經濟發展與經濟思想的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教授劉孟奇曾說:「資本主義發展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商業道德很高的地方。」他還說:「道德底線一旦越過,資本主義瓦解。」
如果就個體的企業或個人來說,答案也是否定的。「不說謊」、「利他心」、「積善行」、「要謙虛」這些聽起來不值錢的道理,被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拿來打造出兩間聞名全球、名列世界五百大、從未虧損的高收益企業;他更用這些簡單道理,拯救破產的日本航空,成為世界上最賺錢的航空公司。
另外,把「我如何幫你」以及「因果關係」時時掛在嘴上的美國伊凡‧米斯納博士(Dr. Ivan Misner),用付出才有收穫的精神,打造出一個與眾不同的環境,證明了「做個好人」與「談好生意」是同一回事。
其實,中國古代不少著名的商人,像是商聖范蠡、商祖白圭、紅頂商人喬致庸,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信用至上、利人為先」。正因為他們首先是個好人,才會是個好商。
本期《看》雜誌封面故事將以古今中外的真實故事,告訴您「經商之道」其實很簡單,就是我們小學時曾學過的「做人之道」。
接下來的五篇文章,前兩篇將介紹以稻盛和夫思想「提升心性,拓展經營」為核心的「盛和塾」;接下來兩篇介紹伊凡‧米斯納博士創辦並以「付出者收穫」理念為核心的BNI。最後一篇則回顧中國歷史,向商聖與商祖學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