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計「瞞天過海」 原來是薛仁貴怕唐太宗暈船

薛仁貴因為怕皇上不敢過海而退兵,於是假扮豪民策劃了「瞞天過海」之計。
Thinkstock
第166期
曾允盈
三十六計系列

大家應該都聽過「三十六計,走為上策」,當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無論甚麼神計謀都不能救援成功,只好出此下策。然而大家有沒有想過,是否真有三十六種計策寶典?中國歷史上一個個文韜武略的謀士,如何幫助主上拿下城池,又或者如何在失敗中得到教訓?除了最末計「走」,還有甚麼堪稱古人用兵的智慧?

「三十六計」又叫「三十六策」,指中國古代三十六個兵法策略。史籍上最早記載「三十六計」的是《南齊書》中的〈王敬則傳〉,文中提到:「敬則曰:『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汝父子唯應急走耳。』」檀公指的是南朝宋時的名將檀道濟,他當時伐魏卻出師不利,糧草被焚,宋軍沒有補給品,這時如果沒能及時調來糧食就只有退兵一途。檀道濟知道此戰必退,退場機制雖然不需太華麗,卻要退得安全,於是他用疑兵策略,使得魏兵不敢前追而得以撤退。從此出現「走為上計」的說法。

清朝時《三十六計》初次成書,但是也不用太過拘泥每一計策,畢竟可想而知中國人喜借太陽六六之數,湊成三十六是情理之中。例如《水滸傳》的天罡是三十六,地煞星則有七十二;孔子的三千弟子也有賢人七十二。這本《三十六計》全書以《易經》為依據,運用《易經》中的幾個卦象,根據陰陽變化推演出一套適用於兵法的剛柔、奇正、攻防之術。

 

瞞天過海 解決唐太宗渡海困難

三十六計第一計為瞞天過海:「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

這裡的「陰」指的是機密、隱蔽的事,「陽」是公開、暴露之事。陰陽學說影響中國古代甚深,萬物皆有陰陽,陰陽籠罩著宇宙至塵埃。「瞞天過海」意指防備太過周延,反而容易讓人失去警戒,然而祕計卻往往隱藏在公開的事物裡,而不在被隱藏的事物之中。

瞞天過海之計源自兵伐高麗的唐太宗。

唐太宗貞觀十七年,親自領軍三十萬出征。某日來到海邊,唐太宗見到眼前白浪排空,向眾人問及過海的計策,只見四下面面相覷,太宗不知如何才是。忽然一位居住在海上的豪民求見,他說有三十萬軍隊和軍糧過海的辦法。

唐太宗率領百官隨豪民來到海邊,只見萬戶都用彩帳遮擋,非常嚴密。有了過海的好方法,唐太宗於是隨豪民進屋,在彩錦布置的屋內把酒言歡。不久之後突然聽見外面風聲四起,杯盤跌落在地,太宗立刻叫近臣揭開彩帳看看發生了甚麼事。沒想到一揭開,大家都呆住了,眼前所見是橫無際涯的海水,這哪裡是在豪民家作客,大軍竟然已經航行在大海之上!

原來,薛仁貴因為怕皇上不敢過海而退兵,於是假扮豪民策劃了「瞞天過海」之計。雖然是先斬後奏,但也成功讓唐太宗克服心理恐懼,並解決渡海困難。

「瞞天過海」之計,指的並非刻意欺騙,也不是「欺上瞞下」、「掩耳盜鈴」之事,這種欺瞞之事也不是謀略之士應該做的。這一計的兵法,是著眼於人們在觀察、處理世事中,由於對方對某些事情的習見不疑有他,不自覺產生了疏漏和鬆懈,因此能讓我方把握時機,乘虛而入,出奇制勝。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appWorks幫這個世界創造價值
走進位於信義區黃金地段基隆路上的辦公大樓,約莫50坪大的辦公室,幾乎可說是沒有裝潢的水泥空間,中間就這樣擺了幾張桌子和電腦。不過,…
當創業遇上媽媽 加分還是減分?
2014年,聯合國將每年11月19日訂為「女性企業家日」(Women’s Entrepreneurship Day),…
牛津博士變身有機菜農 張駿極打造電子厚生市集
為了吃得安心,為了下一代健康,你願意做到甚麼程度?厚生市集創辦人張駿極選擇辭去穩定高薪的科技業,投入農業領域,打造小農生鮮食品交易平台。…
叔孫通得君行道 奠立「漢家儒宗」
自古至今,能夠被主上重用,「得君行道」者,實不多見,漢朝的叔孫通顯然是一個成功的先例。山東齊魯學派的儒家學說「漢化」為漢朝立朝之根本大禮,…
《看》雜誌FB讚文分享
記住別人的好,修的是自己的德 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會犯同樣的毛病,就是別人對我們有十個好,有一個不好,前面的十個好就被我們全部抹殺。…
新總統要領導各黨和全民反貪腐
這次台灣總統大選的三天前,幾家報紙的頭版出現由某位過去極重要的官員具名之全版廣告,說要向民進黨的黑金複合體宣戰;…
魚戲
喜歡釣魚,卻從未釣過一條魚…… 小時候,由於父親喜歡釣魚,每每望著父親手中的釣竿、特製背心裡面的魚具以及手中提的箱子,…
「傀儡」的由來和傳說
說起「傀儡」這個詞,現代人馬上會想到木偶或受到別人控制的人。在中國古代,傀儡的名字叫「倡者」,本意是會唱歌跳舞的人。偃師是最早造出「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