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復興漢字 中國尷尬

由於取消漢字給生活帶來的不便,韓國國內復興漢字的呼聲越來越高。Fotolia
第179期
陳秋穎

近年來,由於取消漢字給生活帶來的不便,韓國國內復興漢字的呼聲越來越高。這一現象也引發陸媒的關注。

大陸媒體報導,韓國自古以來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漢字也一度成為韓國的主流文字。1970年代,時任韓國總統的朴正熙下令施行韓文教育,將漢字從教育機構和官方檔中徹底抹去。

韓國詞彙中,70%源於漢字詞。漢字取消後,作為表音文字的韓文有許多同音詞,人名、地名容易出現混淆。更嚴重的是,許多韓國歷史古籍由於是用漢字書寫,如今幾乎無人認得。如今在韓國,不少中學生甚至不會用漢字正確書寫自己的名字;而在二、三十年前,韓國的大學生用漢字寫論文很常見。

不過,近年來,韓國國內要求復興漢字的呼聲越來越高。一份2014年的民調顯示,有超過五成的韓國人認為,不懂漢字會感到生活不便。另外還有67%的韓國人贊成在學校教科書中並行漢字。

2016年底,韓國教育部決定,從2019年起,韓國全國小學五到六年級教材將標注漢字及其讀音和釋義。也有韓國議員提議,新生兒姓名登記時,將漢字姓名和韓文姓名一起登記。與此同時,一些韓國父母也開始教孩子漢字。

這一消息引發大陸網民關注。有一些網民嘲諷韓國,但也有不少網民提醒大家,韓國人所使用的漢字是台灣、香港目前正在使用的繁體字,而在大陸,廢除繁體字使用簡體字,同樣導致中華文化傳承的斷裂。

中共建政後,大力推行簡體字、拼音輸入法等,嚴重破壞漢字形體,削弱漢字效用。1956年1月,大陸正式推出《漢字簡化方案》,至1964年5月《簡化字總表》出版時,簡體字總數已經達到2,236個。

繁體字(也叫正體字),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近年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指出,繁體字才是中國人的「根」。原大陸歷史學教授劉因全曾指出,正體字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維護漢字體系的完整性,能使中華文化得以傳承。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理想上司 中日觀點差異大
「我老闆沒有領導能力!」「部長根本就搞不清楚現場的狀況!」在居酒屋會聽到這一類對上司感到不滿的抱怨。但上司也是人,世上並沒有所謂完美的上司…
不景氣,搶進高科技人才
台灣高科技產業包含了半導體、光電、網通、電子、電腦等相關產業,在過去十多年來,吸納了很大一部分台灣高學歷優秀理工人才。科技業所提供的待遇、…
從近年來 史前巨型生物陸續出土談起
前一陣子有一個新聞很有趣,科學家發現一種海蠍子,這種蠍子長達兩公尺,立起來比成年人還高,蠍子的腿長平均有45.7公分,…
氣候變遷苦果超想像 巴黎峰會擬對策
包括美國總統歐巴馬、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印度總理莫迪等至少80位各國領袖,將出席11月底起為期半個月在巴黎舉行的締約方第21屆高峰會(…
「愛的書庫」 掀起蝴蝶效應
某地上空,一隻小小的蝴蝶扇動翅膀而擾動了空氣,長時間後可能導致遙遠的彼地發生一場暴風雨,這是眾所周知的「蝴蝶效應」理論。 那麼在社會上…
人民幣能取代美元嗎?
中國經濟愈來愈大,且有大量出口及大量旅客到外國,因此人民幣在全球必然會愈來愈重要。然而我國有很多人對中國存有誇大的幻想,…
法藍瓷創新工藝 珍琴千萬
聽說過這句話嗎?「你可以不會彈琴,但不能不知道史坦威鋼琴!」是的,當擁有百年歷史的德國史坦威(Steinway)鋼琴,…
學習如何有效地做決策
這本書在台灣正體中文版上市前,就未演先轟動,獲得的好評遍及各領域,從品牌行銷、企業經營、投資理財、職場工作、心靈成長,到傳播媒體、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