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在台灣正體中文版上市前,就未演先轟動,獲得的好評遍及各領域,從品牌行銷、企業經營、投資理財、職場工作、心靈成長,到傳播媒體、科技公司、學術界等無不推薦本書。
為何瑞.達利歐(Ray Dalio)的著作有如此魔力讓各界人士競相捧讀,譽之為「企業與個人進化所必備的經典」?除了達利歐是全球知名的橋水基金創辦人,管理資金超過1,500億美元,截至2015年年底,盈利超過450億美元之外,更是因為達利歐表示他淬煉40年、價值1,500億美元的成功法,全都不藏私公開在此書之中,而且他也打算完成這本生活和工作的原則後,再完成投資的原則,就完成他的任務,即將退休。
達利歐認為,是原則造就他的事業的成功,對工作與人際關係的價值更是彌足珍貴。他決定不藏私,2010年直接在橋水網站上公布簡略版原則,推出後深受矚目,下載高達300多萬次,並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感謝信。於是他決定付諸出版,分享更多讀者。
本書簡體版2017在中國出版,正體中文版於今(2018)年在台灣出版。正體版本更完整,沒有被刪節,而且翻譯更順暢,值得中文世界的讀者一讀。
從第177期開始,《看》雜誌編輯部與多家出版社合作,為讀者精選好書,經授權後以小篇文章形式,供讀者吸收好書精華。以下內容摘自原書,文中第一人稱為原書作者。
▲商業周刊提供
書名:《原則:生活和工作》
作者:瑞.達利歐(Ray Dalio)
譯者:陳世杰、諶悠文、戴至中
出版社:商業周刊
類別:商業、企管、投資理財、決策、領導
出版日期:2018年4月10日
身為一個專業的決策者,我這輩子都在研究如何有效地做出決定,並且不斷尋找能提高我的準確度、最終達成我所追求一切目標的規則和系統。
我所了解的最重要事情之一,是日常決策的過程大部分屬於潛意識,這比人們普遍理解的要複雜。例如,你開車時如何決定並維持與前車的安全距離。現在請你仔細描述這個過程,好讓從未開過車的人能開得跟你一樣好,或將這過程寫成控制自駕車的電腦程式。我打賭你辦不到。
現在請思考以下的挑戰:採用一套系統化、可重複的辦法,妥善地做出你所有的決定,然後能夠清晰準確地描述過程,好讓其他人可以在同樣情況下做出同樣品質的決定。這就是我期望做的,即使結果不甚完美,也非常有價值。
儘管沒有最好的決策方法,但有些通用的規則可以做出好的決定,依序如下:(編註:本文為原書第二部分〈生活的原則〉中第五項高層原則〈學習如何有效地做決策〉,以下的大標A、B、C,是第五項高層原則以下的中層原則,其下a、b、c為更次級原則。故關於生活的其它四項高層原則請參見原著作。)
A. 要了解:
(1)有害的情緒是做出良好決策的最大威脅;
(2)決策是兩個步驟的過程(先學習,再決定)。
了解必先於決定。就如第一章所解釋,你的大腦將不同類型的學習儲存在你的潛意識、你的背誦記憶庫(rote memory bank)和你的習慣裡。但不論你如何獲得知識或把知識儲存在何處,最重要的是,你按自己所知所描繪出真實且豐富的現實畫面,將影響你的決定。這就是為什麼在你學習的時候,抱持極度開放的態度並向其他可信度高的人請益,總是有好處。許多人會遇到情緒問題,妨礙他們學習做出更好的決定。提醒自己,聽聽反對意見,反正沒什麼壞處。
做決定,是選擇該運用哪些知識的過程──既包括這個特別的「是什麼」的事實,也包括你對此事基本因果機制的宏觀理解──然後加以權衡、確定做法,也就是「怎麼做」。這涉及依時間推進,考慮不同的場景,想像要如何得到一個你想要的結果。為了做到這一點,你需要權衡直接與後續、更後續結果。要做好這件事,你做決定不能只看到短期的結果,還要看到長遠的結果。
許多令人痛心的糟糕決定,是因為沒考慮到後續和更後續結果。如果你遇到的第一個不良的決策強化了你自身的偏見,尤其要命。在你提出問題並探究之前,千萬不要緊抓著第一個可用的選項不放,不管它看起來有多好。為了避免落入這個陷阱,我會確實地問自己:我有夠了解嗎?在做決定的時候我是否已充分掌握知識?經過一段時間,你會自然而然不存偏見地收集所有相關資訊,這樣一來,你可以避免一開始就墜入不良決策的陷阱,也就是不會下意識先做出決定,然後再精挑細選資料,來支持這一決定。
但是,人要如何才能有良好的學習成效?
良好的學習成效
對我來說,準確掌握真實狀況最終可歸納為兩點:能夠準確地綜合整理(synthesize)以及懂得如何綜合考量各層級(navigate levels)。
綜合整理是把大量資訊轉換成一幅精確圖像的過程。綜合整理的品質將決定你的決策的品質。這就是為什麼將你的觀點和你所知道擅長綜合整理的人的意見加以彙整歸納,總是有好處。這會提高綜合分析能力,即使你覺得你已自行搞定。明智的人不應該拒絕一個可信之人的觀點,即使不擔心自己會出錯。要做好綜合整理,你必須:
(1)綜合現有的情況,
(2)隨著時間演進綜合情況,
(3)有效地綜合考慮各個層級。
B. 綜合現有的情況。
每天你都要面對數不清的事情。我們稱這些事為「點」。為追求績效,你需要能分辨哪些點重要,哪些點不重要。有些人一輩子終其一生都在收集各種零零碎碎的觀察和意見,而不是只保留他們所需要的。他們有「細節焦慮」,老是擔心那些不重要的事情。
有時候,小事情可能很重要,例如,汽車引擎傳來的嘎嘎聲響,可能只是一塊塑膠片鬆脫,但也可能是車子的正時皮帶即將斷裂的先兆。重要的是擁有更高層次的視角,以便能對真正的風險做出迅速和正確的判斷,而不致糾結於細節。
切記:
a. 你能做的最重要決策之一,就是決定你請教的對象。要確定他們能完全掌握狀況且可以信賴。不管你想了解什麼,找到負責可靠的人並詢問他們。聽取狀況外的人的見解,要比完全沒有答案更糟糕。
b. 不能全然相信你聽到的一切。意見多得是,幾乎每個人都會跟你分享他們的想法。許多人說得跟真的一樣。可別錯把意見當成事實。
c. 近在眼前的每件事看起來都很不得了。從生活各方面看,今天發生的事,似乎要比日後回顧這件事時要重要許多,這就是為什麼要退一步以獲取更好的視角,有時過一段日子再做決定,會更好。
d. 不要過度重視新的事物。例如,當你選擇要看哪部電影或讀哪本書時,你會選擇備受認可的經典作品或最新出爐的鉅作?我認為,選擇偉大要比選新的更聰明。
e. 不要過度執著細節。一個點只是某個時刻的一份數據;你在綜合整理資訊時要記住綜覽全局。正如你需要見微知著,了解在整個過程中那個時刻發生什麼事,你需要知道自己從任何一個點能學到多少知識,不過度看重各個點。
▲圖1
C. 綜合分析變化中的情況。
要了解這些點如何隨著時間推移連結起來,你必須收集、分析,並把不同類型的資訊分門別類,這做起來不容易。舉個例子,讓我們想像一下,某一天有八件事有結果,其中有好有壞。我們用圖1來說明這一天,每一類事件都用一個字母來表示,結果的好壞則用字母所在位置的高度呈現。
為了用這種方式看待這一天,你必須根據事件類型(以字母表示)和品質好壞(在圖表中排列的位置越高,代表越好)將結果分類,這需要對每項結果進行大致的評估,再予以綜合整理(為了讓這個例子更為具體,想像你正經營一家冰淇淋店,W代表銷售額,X代表客戶體驗評分,Y代表新聞報導和評論,Z代表員工投入情形等等)。記住,我們所舉的是一個相對簡單的例子:只是一天裡發生的八件事。
從圖1可以看出,這一天銷售情況很好(因為W在最頂端),顧客體驗卻是很糟的(X)。你可能會猜想為何如此─也許是人潮創造出銷售佳績,卻也讓客人大排長龍。
善於將這類事件的模式理出頭緒的人極罕見,但就像大多數能力一樣,能綜合分析變化中的情勢的能力,只有部分是靠天生,就算你不擅長,也可以經由反覆練習而有所改進。只要遵循接下來的原則,就能增加成功的機會(編註:圖2、圖3則是更進一步的運用)。
▲圖2
▲圖3
(本文取材自《原則:生活和工作》第二部分〈生活的原則〉第五章〈學習如何有效地做決策〉,第258頁~第26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