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6日的美國中期選舉已經結束,這個話題可以分成三個部分來談:一、兩黨分掌國會兩院,對美國內政的直接後果;二、回顧一下美國歷史上幾次國家道路的重大轉折,每次重大轉折發生的時候確立了甚麼?又改變了甚麼?現在美國的道路也處在這樣的轉折關頭。第三、中期選舉後果對世界,特別是對中美關係的影響。
對美國內政有何影響?
首先,這次國會選舉的直接後果是甚麼呢?共和黨(代表色紅色)失去了眾議院的控制權,但是民主黨(代表色藍色)支持者們所預期的那個Big blue wave(藍色大潮)也沒有到來,這是一個折中的結局。兩年改選一次的眾議院,在共和黨的手上已經保持了8年,這次回到民主黨手裡並不算一個大意外。如果在參、眾兩院裡共和黨不得已要挑一個的話,保有參議院更加重要,因為參議院擁有對重要的行政和司法官員的任命權(總統提名、參議院任命)、有對外交條約的批准權,它和總統行政順利的關聯度相對更大。貿易協議也算是條約,不需要眾議院批准,但要在參議院需要60票通過,這次共和黨增加了在參議院的席位,但也沒達到60票,這會是一個接下來兩年持續的問題,但不比現在的情況更糟。
民主黨奪回眾議院控制權接下來會發生甚麼呢?第一、川普對歐巴馬健保法案的改動在國會層面將被擱置,直到兩年以後的下一屆總統大選和眾議院選舉之後。川普上任的第一年要推翻歐巴馬醫保法案,但準備倉促,在共和黨控制國會的情況下,自己陣營內部沒能達成一致,所以只是取消了個人強制購買保險的要求。所謂「個人強制保險」,目的是迫使年輕的、健康的美國人加入到健保計畫這個「資金池」裡來,必須把錢放在這個資金池,有足夠的數量規模,才能支付比較嚴重病患的成本。取消強制購買是重要的一步,但還沒有完全推翻歐巴馬醫保法案,川普應該還會嘗試以總統行政令的方式改動醫保法案,但能達到甚麼成效不敢保證,在國會層面這個進程現在隨著民主黨重掌眾議院會被擱置了。
第二件大事是川普想要廢除(非法移民)按出生地自動獲得美國國籍的原則,避免中共高官經常做的那一種事,讓老婆懷著孩子到美國來生產,取得美國公民身分。這件事他靠總統行政令就可以做到,雖然國會擁有民主體制最終極「大殺器」——立法權,理論上可以通過立法來推翻總統的行政決定,但是在共和黨掌握參議院的情況下,事實上民主黨無力顛覆,只要川普決心要做是能做成的。
第三件大事因為民主黨已經在眾議院獲得多數,共和黨想在目前的基礎上再減稅的提案是難以獲得通過了。
第四件大事是民主黨會更賣力的推動對於川普和他身邊人的各種調查,也許會發起對總統彈劾,眾議院是相當於彈劾案的公訴人,但案件的審理權在參議院,參議院相當於陪審團。所以事實上沒有可能顛覆川普政府,但可能用複雜的調查程序來干擾川普的施政。
第五件事,也是最為確定的一件事,就是圍繞每年的政府預算案,進行的搏鬥會更加激烈。民主國家的政府預算必須得到代表民意的立法機構批准,政府才能花錢,否則就得關門。所以跟花錢有關的事,也是民主黨控制的眾議院最能給川普出難題的地方。
至於在具體的事務方面,眾議院能給政府施加的約束有限,除了參議院在這方面擁有的權力更大之外,最近幾十年美國的趨勢是行政擴權,像稅務、移民這些方面的法規,很大程度上是國會把立法權下放到了行政部門,所以能夠通過總統行政命令來做,眾議院搆不著。
小結一下,民主黨重掌眾議院能給川普政府設置的阻礙主要在三方面:推進針對川普的各類調查、阻撓重大法案通過、爭執每年的政府預算。
▲美國總統川普與夫人梅蘭妮雅2017年1月19在華盛頓特區林肯紀念堂內向林肯雕像致意。Getty Images
回顧美國歷史上的重大轉折
接下來談談美國歷史上的幾次國家道路的重大轉折,所謂道路轉折也就是幾次嚴重的社會割裂所導致的後果。第一次重大的轉折當然就是1861~1865的南北戰爭,從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前半期的主流觀點是,林肯捍衛了美國的統一,也把美國獨立宣言「人人受造而平等」(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的理念貫徹始終。一個存在著奴隸的國家怎麼可能是真的自由、平等呢?等於是在精神上分裂呢。所以林肯是讓這個國家在心靈、形體上再度統一起來,這是美國崛起的力量源泉。
但是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美國出現了一股「修正史學」的聲音,對南北戰爭這段歷史出現了一些顛覆傳統的解讀,比如認為林肯幾乎完全改變了美國的政體,在戰前美國是一個以國會為中心的體制,但林肯發動戰爭,成了總統命令國會通過;而且林肯在戰爭期間取消了新聞自由、取消了人身保護令,這些都是違憲的行為,等等。更進一步「修正史學」觀點認為南北戰爭就是林肯引起的,沒有林肯當總統,就沒有這場戰爭,南北方雙方可能通過妥協來解決問題,其實這場戰爭是沒有必要的。其實,這些指責並不太能成立,因為林肯是一個道義上的堅定廢奴主義者,行動上還比較務實,不算特別激進。
不過確實南北戰爭扭轉了美國的道路,這個扭轉我認為主要是體現在:美國自建國之初就有「聯邦主義」和「邦聯主義」的爭論,那個邦聯主義基本從歷史中出局了。不是說它從人們的思想中消失了,而是它失去了左右國家道路的資格。
第二次重大轉變是越南戰爭,這次轉變發生在精神上,左翼思潮在輿論和文化上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青年一代為了反抗兵役,思想上以自由主義、進步主義為武器,在生活中熱情投入了性解放、搖滾樂這些大眾文化潮流。
這一代人的思想特點是「道德相對論」,就是壞人有好的地方,或者壞人有不得不壞的苦衷;而所謂好人也有不可告人的動機,也未必那麼好。於是不做道德上誰好、誰壞的評價。年青人認同道德相對主義是為了對抗冷戰的意識形態教條——美國投入越戰是為了阻止共產主義的擴張,是為了保障自由和民主的生活方式。大學生們就說:少來,共產主義真有那麼邪惡嗎?也有進步的一面嘛!民主自由真有那麼光輝嗎?也有陰暗一面嘛!誰好誰壞哪能那麼容易說得清呢?
60至70年代的青年一代中,這種道德不可知論甚囂塵上,在思想上對善惡不置可否,就是在抵制傳統;同時在生活中就放浪形骸,和保守主義對著幹,傳統的方式是往東,他就偏往西——我是自由的,你沒權力評判我!傳統觀念對婚姻以外的性關係有強烈的排斥,甚至一個星期換個性伴侶。傳統觀念認為正派人是不能酗酒、抽大煙的,他就抽大麻、吸毒,沉溺於麻醉品。
這個時代也是左派媒體奠定了話語權的時代。當時的政府還沒有意識到電視傳播技術對政治的影響。左派普遍是反戰的,記者在前線拍到士兵沮喪和狼狽的形象,臉上血和污泥混合在一起,幾個小時之後幾百萬的美國家庭在晚餐時間就都能看到。這些充滿愛心、情感細膩的大姐、大媽們這還受得了,反戰聲浪就此起彼伏。可以想像,如果一次大戰期間的馬恩河戰役、二戰期間的諾曼第登陸,奧馬哈海灘(Omaha Beach)上的衝鋒,讓老百姓坐在家裡的電視機前看著自己的子弟被敵人的機槍一片一片的掃射倒地,會是甚麼結果?那這仗就別打了,當今這個世界就到處飄揚著紅底黑萬字的納粹旗了。
軍事史學家漢森(Victor Davis Hanson)在《殺戮與文化》這本書中,強調了媒體對美國在越戰中失敗扮演的重大作用。比如美軍以少敵眾,在受到意外襲擊的情況下傷亡仍然遠遠小於敵人。可是媒體並不關心敵人受到了多大損失,敵人的企圖是否被挫敗,他只要拍下幾個鏡頭:一個美國大兵倒在血泊中、幾個傷員被抬上直升機的,就足以引發國內老百姓滔天的怒火,讓華盛頓的政客、五角大樓的將軍成為千夫所指,受到巨大壓力了。
同時60至70年代是美國黑人民權運動和女權運動興起的年代,這些新嶄露頭角的力量需要吸引公眾注意,所以也加入了左翼反戰的大合唱。從60至70年代美國這一次道路的轉換發生在精神上,奠定了目前美國主流文化的基本格局。
對國際的影響
簡單總結美國中期選舉的國際影響:目前的局面應該不至於影響到川普的對外政策,也不至於影響到對中國貿易戰的政策。因為對外政策是川普比較少受到國會掣肘的領域,所以他今後的立場可能會更強,而且在貿易和中共威脅的問題上,兩黨並沒有大的分歧。同時因為眾議院已經被民主黨掌握,應該會促使共和黨的內部分歧變得較為次要,讓共和黨的建制派和川普之間的摩擦減少。老實說川普上任第一年,在國會裡共和黨的建制派給川普製造的阻礙也和民主黨差不多少,有一部分共和黨議員在一定程度上也扮演了國會中反對黨的角色,在廢除醫保法案和修牆的問題上皆是如此。以後共和黨的內訌可能會減少。那川普的情況不見得比先前糟糕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