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三代,見證大稻埕風華

林豐益商行 傳承百年的人情味雜貨鋪

林豐益商行老闆林頂元與太太蕭美花。楊櫻淑攝影
第204期
楊櫻淑
迪化街知名的百年老店「林豐益商行」,已經傳承至第三代林頂元、蕭美花夫婦。店內販售各式竹器、籐器、木製品等傳統生活用品,純樸的氛圍吸引了許多人前來體驗古早味,連外國遊客也絡繹不絕。

林豐益商行大事記 • 1906年創業 • 1983年由林頂元、蕭美花夫婦接手,成為第三代經營者 • 2006年晉升百年老店

▲林豐益商行是迪化街知名老店。楊櫻淑攝影  

來到位於台北市西邊的大同區,走進不時飄散著中藥味的迪化街,原本紛亂的心緒,彷彿也隨著這溫和的香氣而平靜了下來──曾以茶葉和布料成為台北最繁華的商業中心,這裡是「大稻埕」的一部分。

▲氣勢恢宏的匾額招牌。楊櫻淑攝影 行經中藥行、乾貨店、新潮的文創小店等,終於抵達當地人口中保留了較多老店鋪的迪化街後段,雜貨鋪「林豐益商行」安然自適地身處其中。琳瑯滿目的商品從店內延伸至騎樓,連天花板、牆上也充分利用。距今32年前製作的匾額招牌高懸在大門正中央,氣勢恢宏地昭告其「百年老店」的歷史地位。

▲坐在老店深處的第三代老闆林頂元。曾允盈攝影  

家族事業》傳承三代,夫婦苦樂相伴

林豐益商行創業於1906年,至今已有113年的歷史。出生於1951年的老闆林頂元,1979年與年齡相仿的蕭美花女士結婚後,在1983年接下這間由祖父林光景創辦、父親林輝培繼承的店鋪,成為第三代經營者。

令人好奇的是店名「林豐益商行」的由來,乍看會以為取自創辦人的名字,沒想到其實並無關聯,原因也已不可考。在家中排行老二的現任老闆林頂元,有三個兄弟姊妹,因為身在大家庭,剛接下店鋪的時期很辛苦。憶起往事,連笑口常開的老闆娘蕭美花也禁不住紅了眼眶,想來有許多不足為外人道的辛酸。

林老闆夫婦膝下有一對兒女,皆已年屆不惑,目前各自在外發展。沒有另請員工,夫婦親自坐鎮店內掌理一切,生性儉樸的兩人也從未想過要將商行做大,老闆娘認命地說就像「和尚撞鐘」。令人訝異的是老店沒有公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老闆夫婦過著每天早上8、9點開店營業、晚上7、8點關店休息的生活。唯一的假期是過年休五天,老闆娘開心地表示女兒會帶他們出去玩,令人心疼又佩服老一輩的堅忍。

由於老闆林頂元生性內向,所以無論是接待客人或採訪對應,多半都是由老闆娘出面。開朗健談的老闆娘與不苟言笑的老闆,就像是光與影一般互補的存在。

▲做工精細的置物盤。曾允盈攝影  

時代變遷》從「生活必需品」變成「伴手禮」

舉凡蒸籠、置物盒、竹籃紗網、竹編籮筐、木製餐具……店裡的商品種類族繁不及備載,製作者都是些甚麼樣的人呢?

幽默的老闆娘打趣地說:「攏是呷飽閒閒的人做的。」惹得我們大笑。其實在農業時代,鄉下地區的人們習慣有空便做點手工藝貼補家用,而如果有一個人開始做,就會邀集左鄰右舍一起加入,做多了就拿出來賣,長此以往,合作關係於焉誕生。

從前這樣的「老師傅」遍及全台,例如在台北,重劃之前以內湖最多,台南則以關廟、歸仁為大宗,前者以竹製品、後者以籐製品為主。如今,製作者愈來愈少,許多商品都由批發商從越南等地進口,已非全都是品質保證的「MIT」了。

大稻埕沒落時,林豐益商行的生意也跟著下滑,但尚能維持,夫婦倆倒是難得清閒。基本上,「常客」都是生意人,例如餐廳要洗菜、過濾,就會前來購買用具。然而也因為這些東西都很耐用,一般人久久才會來買一次,難成回頭客。

整體來說,以前生意比較好做,因為大家購買的都是「生活必需品」,現在卻變成「伴手禮」,殘酷而真實地反映了時代的變遷。老闆娘感慨地說:「以前都是純手工,現在甚麼都機器化了。」

▲現在最熱賣的「茄芷袋」。楊櫻淑攝影  

獨特商品》舊時生活用具,如今難得一見

目前賣得最好的商品,就屬買菜必備的「茄芷袋」了。在塑膠袋問世後,茄芷袋沒落了好幾十年,然而由於近來環保意識的興起,讓這款便宜又耐用的傳統購物袋再次火紅起來,連外國人也愛不釋手,儼然成了台灣特色商品。

店裡還擺著一些相當少見的商品,原來都是以前人們經常使用的生活用具,例如烹煮傳統「摵仔麵」(一般稱「切仔麵」)的竹器,稱為「麵摵仔」,呈半圓形,有一根長柄握把,用法是將麵條裝入其中,放進滾水烹煮,最關鍵的是撈起時會有一個上下抖動的特有動作,如此煮出來的麵口感較紮實。相傳摵仔麵的發源地是蘆洲湧蓮寺的廟口,後來便以此地為中心向外擴展。

▲見過嗎?這是捕龍蝦用的。楊櫻淑攝影  

▲拍打棉被的工具。曾允盈攝影  

另外,狀似球棒的長條形物品,原來是放在溪邊捕鱔魚、鰻魚的工具;圓筒狀的巨大容器,則是捕龍蝦用的;拍打棉被的工具是仿中國結的形狀,別具美感;鐵皮屋簷下掛著一字排開、尺寸各異的扇狀物,是從前蓋在炒菜鍋上蒸、炊食物時用的……在我們驚呼連連的同時,老闆娘斬釘截鐵地說:「妳們阿嬤家一定有啦!」然而隨即語帶無奈表示現在都用鐵製品,難怪這些東西會被淘汰。這些現今已經很難看到的傳統生活用品,真是讓人大開眼界,也更能遙想前人的生活樣貌。

▲顧客正在仔細挑選商品。曾允盈攝影  

顧客心聲》物美價廉,讓人心動的「台灣味」

老闆娘信手翻開一本剛寄來的日本雜誌,從頭到尾羅列日本各地美食,然而其中卻以小小的篇幅介紹了林豐益商行,是唯一的「台灣味」。其實早在十幾年前,就有日本雜誌前來採訪,台灣反而是之後才跟進。

而站在一旁悄悄觀察商行的客群時,發現除了台灣人,來自香港、大陸的華人也不少,外國遊客中又以日本人為最大宗。

來自東京的金津先生頂著一頭率性的捲髮,他在林豐益商行購買了一只比手掌略大的籐編圓盒。問及用途,他搔著頭笑說:「其實我也沒有想說要怎麼用,就只是覺得可以收納一些小東西,讓空間變得乾淨整齊一點。」親切的金津先生表示這是他第二次來台灣,也是第二次來大稻埕,他相當喜歡此地的氣氛。

而一口氣買下五個紅色茄芷袋的岡田小姐來自名古屋,初次造訪台灣的她表示這是要送給朋友的伴手禮。問及她得知林豐益商行的原因,則是來自一本台灣旅遊書──果然!

另一位台灣女性顧客則買了最大尺寸的茄芷袋。她笑著表示雖然自己不買菜,但為了減塑,想送給媽媽買菜用。一邊回話時,她一邊小心地捲起茄芷袋放進包包裡,足見其細膩與貼心。

▲可愛的美花老闆娘。曾允盈攝影  

老店真髓》溫暖樸實,以人情味取勝

沒有冷氣、沒有光鮮亮麗的氣派門面、也沒有令人眼花撩亂的爆量商品,林豐益商行不同於附近幾家同質性高的雜貨鋪終日人聲鼎沸、摩肩擦踵的光景,取而代之的是不見擁擠、恰到好處的來客數,加上自然流露的溫暖氛圍,是一個讓顧客能夠自在挑選商品的舒適空間。少了顯而易見的商業氣息,多了老店獨有的濃厚人情味。

遇到日本遊客問路,老闆娘更是以熱情排除了語言的隔閡──畫張地圖便解決了。平易近人,貼近顧客的需求,老店已然成了街坊最美的風景。無論是想尋找商品,或是不知道用途,別糾結,開口向老闆娘詢問吧。

走過一世紀的林豐益商行,隨著大稻埕的興衰而跌宕起伏,以其承載歲月的沉穩,與毫不矯飾的質樸實在,於迪化街屹立不搖。在這日新月異、快速流動的現代社會中,老店可說是奇蹟般的存在,更是難能可貴的文化資產。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天國世界」究竟存不存在?
「天國世界」或是「天堂」是否存在,對於有神論者和無神論者來說,永遠是「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的兩極。對於眼見為憑的人來說,…
彭斯命中了四大歷史謊言
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10月4日發表震撼性演講,回顧了美中關係歷史,表示美中關係曾有著很好的過去,…
先知諸葛亮 順應天象造就文化
世事如棋,天下三分,兵爭天下,王者治國。一千七百多年前,漢代氣數已衰,群雄並起,逐鹿天下。亂世,正是人才馳騁的舞台:有英主、有奸雄、有賢相…
預言中的大瘟疫
一場不明原因的武漢肺炎疫情,將一個14億人口的國家攪得天翻地覆。隨著疫情擴散、多地封城,無數的人在無助、在恐慌中度過每一天。…
如魚不得水
人人臉上寫著一個「苦」。即便他平時用多麼昂貴的保養品呵護,用多麼高超的化妝技巧裝飾,甚至動刀整型致身傷命喪,這張臉──兩側草頭眉、…
中國股市:政府與國企的提款機
北京一直聲稱要大力推行金融改革,成為「市場經濟體制國家」,與國際接軌。但今年的中國股市讓國際社會大跌眼鏡:因為政府政策作用,…
IMF 砸400 億美元 烏克蘭亂局有解
在德國、法國、烏克蘭與俄羅斯歷經14個小時的周旋後,烏克蘭和平談判終於在2月12日上午10時於白俄羅斯的明斯克(Minsk)達成協議,…
花博統計數字的玄機
台北市政府花了130億以上的經費辦理國際花卉博覽會,但很多人批評它浪費而且規劃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