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罪」之超越 電影《魔鬼代言人》的東方詮釋(下)

每次的良知掙扎,就是神性與魔性的爭戰,在每次善與惡的選擇中,生命不是走近神就是遠離神。Fotolia
第204期
李智鳴

「有件事讓你說對了,我一直在觀察,不由自主地,觀察……等待……屏息以待。不過我可沒有把你當傀儡,我無法讓事情發生,我沒那麼神通廣大!」電影裡,撒旦對年輕律師這樣說。它的意思是,一切的事情都是律師自己做下的。  

神給人的珍貴禮物:選擇權

撒旦在推卸責任嗎?不,撒旦這裡說的是實話!因為「自由意志」(Free Will)是神(上帝)賦予人的權利,神給人最珍貴的禮物──選擇權。「做」或「不做」,是每個生命自己說了算,撒旦也不能違背人的意志。

而這正是撒旦所面對的難題。它可以蠱惑、引誘、設計人類,但是人類可以透過上帝賦予的自由意志,人有選擇符合神的規範的機會,以此逃脫撒旦的擺布。

既然如此,我們還需要警惕撒旦嗎?人雖然擁有選擇「做」或「不做」這個珍貴的禮物,但是,有時候在撒旦的布局中,人的「自由意志」卻過於脆弱而無從抵抗。

因為撒旦雖然「無法讓事情發生」,但是它卻洞徹你的內心,可以輕易地誘發、增強你內在邪惡的部分,刺激你、勾引你、誘惑你。除了利誘,它也可能消磨你、打擊你,讓你對善良與愛失去信心,做出它所期待的決定。  

同樣的選擇 截然不同的意義

電影裡,律師的妻子警覺到他們在曼哈頓的生活狀態已經偏離正軌,而撒旦不願意她妨礙了它的計畫,所以設計了她,以超自然現象來打擊她,讓律師覺得她精神異常而輕忽她的意見。寂寞孤單的她因此受到打擊,更加脆弱,禁不住誘惑與撒旦發生了性關係。清醒後,羞愧不已的她,在超自然的刺激裡自殺了結生命。

「那是她的自由意志,如同蝴蝶般的脆弱,一旦被我(撒旦)遇上,只有聽話的分。我這是姜太公釣魚,你們願者上鉤。」電影裡飾演撒旦的艾爾.帕西諾這樣分析著。

這位年輕妻子雖然本性善良,才得以察覺錯誤,卻因為沒有強壯的內在而無能逃脫撒旦的布局。

然而,為甚麼她的自由意志「如蝴蝶般脆弱」?影片開頭暗示著,本性善良的她,卻不怎麼在乎神曾對人類的教誨,也就是與神的距離遙遠,才導致她個人生命力量的薄弱。

那麼男主角年輕律師又為甚麼會陷入舉槍自殺的困境裡呢?他可是從小跟隨虔誠的母親熟讀《聖經》,可以隨時背上一段經文的人呢!然而,沒有戮力實踐《聖經》裡的教誨,朗朗上口的經文只是外在的知識,只是一個空殼,存在於大腦,卻並不駐紮於靈魂而真正成為他生命的力量。

撒旦的計畫是甚麼?它企圖在眾多子女中選出合適的人選,組成「反基督家族」。女兒已經有了,至於他所期待的兒子,就是年輕律師基努.李維。

在第一回合的較量,年輕律師與撒旦激烈的對話中,面對著它給予的各式承諾、不同的誘惑,律師在動心與否定間艱困地掙扎。

最終他選擇舉槍自盡,而這個決定導致撒旦精心的布局完全毀滅。

雖然同樣是選擇了自殺,但是一個是符合了撒旦的願望,一個是否定了撒旦的計畫,意義截然不同!後者更像是捨生取義的行徑。

而也是這一選擇,讓年輕律師又有了新一次的機會,再度回到那個決定是否繼續不敗下去的關頭,彷彿新生綠芽,生命有了再一次滋長的機會! 

▲1997 年上映的《魔鬼代言人》(Devil's Advocate),由基努.李維與艾爾.帕西諾主演。Getty Images  

東西方文化對待「選擇」的差異

影片裡,艾爾.帕西諾張著圓滾滾的眼睛,像是瞪視著上帝般攻擊說:「祂給了你(人)這些天賦,然後呢?祂立下了相反的規則:

要你看得到卻不准碰;(Look, but don't touch.)

碰了,卻不准品嘗;(Touch, don't taste.)

品嘗,卻不准吞嚥。(Taste, don't swallow.)」

撒旦攻擊上帝說祂故意找人類的麻煩。而它自己呢?「我挑動了人性一切潛在欲望,我滿足了人類的需求,也不批判他們!為甚麼?因為再頑劣的人,我也不會拒絕他。」

撒旦在人類社會鼓吹著各種符合它的觀念,鼓動著人拋棄拘束,鼓動著人往自己的慾望前去。它不批判這一切,就是混淆人善惡是非觀念,讓人在它所建立的觀念裡,拋棄神所教導人關於善惡正邪的分辨,一步步遠離神。

但是撒旦沒有說的是,當人無所顧忌地滿足自己的需求與慾望的後果…… 

這是撒旦操控人的方式,雖然它不能代人決定,不能強迫於人,但是,當人對邪、惡缺乏距離時,人就開始拉開自己與神的距離,人的「自由意志」就陷入脆弱。

西方文化非常重視「自由意志」,著重在一開始就要遠離誘惑,拒絕邪的、惡的,避免墮入罪惡的深淵;而東方文化則著重在「選擇」之後的後果來勸誡人,也就是深入人心的「因果輪迴」、「善惡有報」的觀點。  

撒旦的重要手段:拋棄罪惡感

如果人類是善惡並存、神性與魔性同在的生命,那麼讓人往神或是往撒旦靠近的關鍵在哪?

當基努.李維在影片開端成功為那位色狼老師打贏官司時,慶功宴裡的他是良心不安的,所以他不願意再談那個案件。為甚麼會有罪惡感?那不正是我們的善性、神性啟動,敲擊著我們靈魂的時候?也就是「良知未泯」的表現!

撒旦深知這一點,所以它極力讓人拋棄罪惡感。

「我只要你做自己,我告訴你:罪惡感就像是沉重的負擔!而你應該做的是,把一切罪惡感拋開。」 在爭取律師願意組建「反基督家族」時,撒旦承諾著:「我會把你的罪惡感趕走,讓你充分享受勝利,毫無心理負擔!孩子,自由的意義,就是永遠不須說抱歉。」

這就是撒旦在個別生命裡獲勝的關鍵!在每次的良知掙扎時,就是善與惡的交鋒之際,雖然讓人難受,卻是我們選擇的機會。而拋棄罪惡感,就是壓抑我們善的部分,也就是壓制了我們的神性,我們生命裡的魔性、惡的部分就無所顧忌地流淌在撒旦的笑容裡。  

最終的選擇:走向神或是魔

「自由意志」,神給予了人類這個珍貴禮物,給予了我們「選擇」的權利。而律師事務所總經理艾迪就是因為他此前已經做了太多棄善從惡的「選擇」,才會成為「貪得無厭,淫亂不堪」的人,他並未好好珍惜神給予的選擇的權利。

誘惑一直存在,生命總是可能犯錯,「懺悔」就是認出「惡」、否定「惡」的行動。所以拒絕誘惑,就意味著不讓我們生命裡的邪惡的一面主宰著我們,乃至於做出邪惡之事。

我們須知,每次的良知掙扎,就是神性與魔性的爭戰,在每次善與惡的選擇中,生命不是走近神就是遠離神!不斷向善靠攏,就是不斷充實我們的佛性,也就是神性,也因此遠離魔。而這也正是「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真義。在每次的掙扎中,正是神對我們的淬鍊,直到我們達到可以「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幕前幕後
電視工作是我最喜歡的工作,尤其是訪談。縱使有些人只有一面之緣,有機會看看形形色色的人,仍像從萬花筒看花花世界般,甚是迷人。…
《我不是藥神》:中國醫療問題的真實寫照
中國大陸新片《我不是藥神》6月底上映就一炮而紅,四天收入2億美元,堪稱是大陸2018年票房最好的一部電影,…
雲山水樸耕園 李同德退休後的夢想與分享
雲、山、水倒影相輝映,倍添樸耕園浪漫情懷。 從花蓮壽豐鄉台11丙公路轉進傳說中的「雲山水」濕地生態園區,一開始讓人狐疑:…
甚麼是好工作?職涯顧問告訴你
時機歹歹,面對22K的青年低薪就業環境,年輕人該如何選擇工作?而怎樣的工作才是好工作?好的機會又在哪裡?…
第卅章 文化饗宴
歐洲貴族們的收藏,現在大多收納在國家級博物館中,除了大英博物館以外,羅浮宮是其中最豐富的一座。 竹君挑了一套造型極簡的婚紗。…
8.珊迪颶風重創美東 禍及六千萬人
珊迪(Sandy)颶風於華府時間2012年10月29日橫掃美國東海岸與加拿大,帶來嚴重災難,至少六千萬人受到影響。 美東最黑暗的一夜…
肺腫瘤不見了
已半年不見的病人來診所看腰部扭傷,述說他跑一趟烏龍醫院的事給我聽:每天凌晨3點得起床,趕去果菜市場,批水果來賣;晚上9點就上床睡覺了,…
來老宅喝一杯懷舊咖啡
1990年代末期,台灣各地開始出現「老街」與「老宅」,舊市街經過一番重新修整,成為當地的觀光重心,吸引越來越多人潮。這十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