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戰略模糊」讓台海關係失衡

▲拜登政府對台海關係的「戰略模糊」政策,令台灣安全遭受挑戰。圖為執行任務中的美國航空母艦。Adobe Stock
第223期
何清漣
作者為旅美中國經濟專家與評論家,美國《商業周刊》1999年評為「亞洲之星」。其著作《現代化的陷阱》一書被推選為「30年中國最具影響力的300本書」。

5月以來,台灣人的安全焦慮加深,源頭是美國堅持對台海關係的「戰略模糊」政策。由於台灣整體偏左,原本期待在白宮易主之後,進步主義的拜登政府對中國更強硬,讓台灣有依靠,但3月以來發生的一切不免讓人失望。

 

《經濟學人》雜誌2021年5月1日以「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做為該週的雜誌封面議題。《經濟學人》網站擷圖

▲《經濟學人》雜誌2021年5月1日以「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做為該週的雜誌封面議題。《經濟學人》網站擷圖

 

《經濟學人》讚賞美國對華「戰略模糊」是智慧

這股焦慮之風的源頭是《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雜誌4月30日發表的文章,該文章稱台灣是「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並盛讚拜登政府對台海問題的「戰略模糊」政策:「過去數十年來,藉著行使這種高素質的模糊態度,維持了美國與中國對台灣議題的平和。北京政府說,只有一個中國,也就是他們治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則是叛離的一部分。美國承認一個中國原則,但也用了70年確保其實為二。」這篇文章也毫不含糊地批評了美國軍方的鷹派:「時至今日,戰略性的含糊不清正在崩解。美國日漸疑懼,也許不再能阻止中國武力犯台。印太司令戴維森(Adm. Philip Davidson)3月告訴國會,他擔心中國最快2027年犯台」。

該文的主調是批評美國將中國(共)預設為敵人的想法,要求美國仍然保持對華政策的戰略模糊狀態,並稱:「政策評判是否具備第一流的智慧,就是看心智中能否同時秉持兩種互相衝突的概念,而仍然能夠正常運作。」

康貝爾的說法代表白宮嗎?

這篇文章出來之後,一些美國學者與人士呼籲美國政府應該明確表達在中共侵台時捍衛台灣的意願,但白宮國安會印太協調員康貝爾(Kurt Campbell)並不認同,他在出席《金融時報》舉辦的研討會時表示,關注台灣情勢是對的,但美中兩國都認知到,維持某種程度的台灣現狀,最符合美中雙方利益。

美國部分友台的智庫人士一直呼籲美國政府給台灣一個更明確的安全保證,會上有人提出這個問題,康貝爾回答:「我認為,你談到的所謂戰略清晰(Strategic Clarity),會有一些非常不利的後果。……美中之間因台灣而起的任何衝突,都不可能只限一隅;我認為,衝突很快就會擴大,並從根本上毀掉全球經濟,我想沒人能預料會是什麼情況。」

坎貝爾的觀點絕非他個人想法,拜登內閣當中不少人持類似看法。4月29日,美國國家情報局總監海恩斯(Avril Haines)在出席國會參議院軍事委員會的「全球威脅」聽證會時說,在中國近年來加強對香港的控制後,她認為台灣整體支持獨立的觀點正在逐漸變的越來越鮮明。海恩斯說:「某種程度上,台灣正朝著獨立的方向發展,因為他們基本上在觀察香港發生的事情,我認為這是一個越來越大的挑戰。」海恩斯此前稱中國是情報界「無與倫比的優先事項」。

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羅德島州參議員里德(Jack Reed)在質詢海恩斯時提到,如果美國在台灣受到攻擊時,扭轉長期堅持的「戰略模糊」的立場,會對北京和台北產生何種影響?海恩斯的回答是:「如果美國表明會協防台灣,中國將把此舉視為破壞區域穩定,而該舉動也會讓中國深信,美國執意透過各種方式限制中國的崛起,其中包含運用軍事力量。」她認為,美國若表態,會使台灣跟中國的關係更加分離,並使中國四處威脅美國的利益。

迄今為止,無論是美國國內,還是美國的西方盟友,一直都懷疑拜登只是個傀儡,這屆政府高官的看法釋放的信號非常強烈,應該代表操縱傀儡的那個人或者政治小集團。

美國的亞太盟友見風使舵

依據《台灣關係法》,美國必須協助台灣維持足夠的自衛能力。美國長期遵循「戰略模糊」(Strategic Ambiguity)政策,不明確表態是否會在中國侵犯的情況下,採取保衛台灣的軍事行動,嚴重影響了亞太地區國家的對華態度。

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盟友一直在高度關注美國對台海問題的態度。這個同盟實在太過脆弱,美韓同盟中的韓國主要關注朝鮮威脅,中國方面很有把握地認為,韓國在經濟和政治上都對中國有依賴,因此會與美國營造的「遏制中國的亞洲同盟」保持距離。曾在雷根政府擔任過顧問的道格‧班多(Doug Bandow)今年早些時候曾在《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撰文說,韓國不會允許美國把朝鮮半島變成戰場,讓自己捲入一場戰爭。韓國人明白,美國有一天會離開,而中國永遠是他們的鄰國。

美日、美澳同盟重點則在於中國威脅,但日、澳又因自身與中國的經濟關係冷熱不同而態度不一。今年3月中旬的美日兩國防長會議中,當時美國拜登政府亟欲重塑盟友的信任,對台灣表示出積極之態,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當時提出,今後有必要探討自衛隊能為支援台灣的美軍提供何種協助。這是日本政府二戰後首次相當明確地表態,支持美國介入兩岸戰事、且明確表態提供援助。美、日防長會議還確認了「在台灣發生突發事態之際將密切合作」。隨著美國態度的變化與中國日趨強硬,日本首相菅義偉近日不得不安撫北京,明確表示日本不會軍事介入台海衝突。

澳洲因中國咄咄逼人,不得不與中國表達強硬之態,前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是北京的好朋友,近日撰文抨擊現任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介入「台海衝突」幼稚言論是一場政治豪賭。

所有這些,都會加深台灣人的安全焦慮感。我認為,台灣人只要認清現在的美國政治,認清拜登政府(美國左派)對中政策的底限,不將自身的未來完全繫於美國救星身上,看清時與勢並巧妙應之,這種焦慮感就沒有那麼揪心。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appWorks幫這個世界創造價值
走進位於信義區黃金地段基隆路上的辦公大樓,約莫50坪大的辦公室,幾乎可說是沒有裝潢的水泥空間,中間就這樣擺了幾張桌子和電腦。不過,…
當創業遇上媽媽 加分還是減分?
2014年,聯合國將每年11月19日訂為「女性企業家日」(Women’s Entrepreneurship Day),…
牛津博士變身有機菜農 張駿極打造電子厚生市集
為了吃得安心,為了下一代健康,你願意做到甚麼程度?厚生市集創辦人張駿極選擇辭去穩定高薪的科技業,投入農業領域,打造小農生鮮食品交易平台。…
叔孫通得君行道 奠立「漢家儒宗」
自古至今,能夠被主上重用,「得君行道」者,實不多見,漢朝的叔孫通顯然是一個成功的先例。山東齊魯學派的儒家學說「漢化」為漢朝立朝之根本大禮,…
《看》雜誌FB讚文分享
記住別人的好,修的是自己的德 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會犯同樣的毛病,就是別人對我們有十個好,有一個不好,前面的十個好就被我們全部抹殺。…
新總統要領導各黨和全民反貪腐
這次台灣總統大選的三天前,幾家報紙的頭版出現由某位過去極重要的官員具名之全版廣告,說要向民進黨的黑金複合體宣戰;…
魚戲
喜歡釣魚,卻從未釣過一條魚…… 小時候,由於父親喜歡釣魚,每每望著父親手中的釣竿、特製背心裡面的魚具以及手中提的箱子,…
「傀儡」的由來和傳說
說起「傀儡」這個詞,現代人馬上會想到木偶或受到別人控制的人。在中國古代,傀儡的名字叫「倡者」,本意是會唱歌跳舞的人。偃師是最早造出「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