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週一(13日)舉行國會大選,由工黨主席斯特勒(Jonas Gahr Støre)為首的反對派聯盟取得壓倒性勝利。工黨贏得48席,兩個盟友中間黨(Centre Party)和社會主義左翼黨(Socialist Left)分別獲得28和13席,三黨共佔有89席,確定贏得過半席位,斯托爾將與盟友共組聯合政府。
這也是保守派執政8年後,挪威政壇再度向左傾斜,成為繼瑞典、芬蘭、丹麥和冰島後,第四個重回左派懷抱的北歐國家。
這場大選為何舉世注目?因為這事關挪威未來如何繼續在追求「石油財富」和環境保護中取得平衡。
--
挪威擁有北海(North Sea)豐富的石油與天然氣儲藏,身為歐洲最大產油國,也是僅次於俄羅斯和卡達的世界第三大天然氣出口國,石油產業至今仍是這個北歐國巨大財富的主要支柱,為挪威帶來優渥的社會福利制度,擁有最富有的主權基金(價值超過1.4萬億美元)
根據挪威政府的數據,石油部門佔挪威國內生產總值的 14%,佔其出口的 40%,直接養活約20萬人,佔全國勞動力6到7%。
雖然相較於其他國家,挪威在綠色能源的表現已經非常優秀:將近95%的電力來自水力發電,並以一系列鼓勵政策,讓挪威現在每售出10輛新車就有7輛是電動車。
但對氣候專家和環保團體來說,挪威政府做得還不夠多,尤其今年8月,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最新特別報告,內容以嚴厲的措辭警告地球在未來短短十多年,將會出現更多的極端熱浪、乾旱和洪水,這個報告被稱為「對人類的紅色警戒」。
報告一出,幾個要求停止開採石油的左派政黨逐漸受到民意支持,聲勢漸長。其中綠黨(Green Party)就主張立即停止出口油氣,並在2035 年之前完全停止開採。
綠黨在上一屆國會大選只取得一個席次,但是這次藉著石油議題,加上氣候紅色警戒報告,讓綠黨抓住機會壯大聲勢,民調一片看好。外界一度認為綠黨可能會拿到至少3席,甚至爭取到籌組內閣的權利,屆時推派出的內閣成員將可能左右挪威的石油政策。
--
不過結果證明,綠黨的環保主張並不被選民買單,週一開票至今仍未獲得超過4%的選票,無法跨過推出內閣成員的門檻資格。此次選舉勝利的工黨與盟友席次就足夠組成內閣,不需要屈就於環保激進主義的綠黨和共產主義的紅黨(Red Party)。
畢竟高喊停止探勘石油很簡單,但選民想的是被影響的工作和未來收入,沒有了石油產業,他們該何去何從?這也是挪威政府一直很難大刀闊斧推出脫離石油的政策主因。
就連在政治光譜上偏向左派的工黨,對於石油產業的看法也與前執政黨相同,認為應該漸進式慢慢減少經濟上對石油和天然氣工業的依賴。工黨表示,減少石化燃料已是全球趨勢,不需要透過強制手段頒佈法令予以停止。與其強制驅逐石油工業,政府應該將力量放在繼續發展再生能源,支持新的綠色產業。
說是這麼說,但氣候專家持續批評挪威政府,為何給不出確切的時間點。反觀隔壁鄰居丹麥早已宣布,預計在2050年前全面停止探勘與生產石化燃料,並投入更大資源研發再生能源,在國際上獲得一片讚好。
對於石油大國來說,要將幾乎是動搖國本的產業有效轉型,是個不容易的大工程,也不只是工黨執政短短幾年就能達成的任務。
--
那麽工黨執政後,首要重點是甚麼呢?
根據工黨領袖斯特勒所言,他上任後會致力降低挪威社會的不平等,對中低收入家庭減稅,並對富人課徵更高額的稅率,並增加教育和醫療保健相關的公共投資,簡單來說,就是要讓挪威成為一個更有「社會福利」的國家。
不過雖然工黨此次大選獲得最多票數,但要和盟友組成聯合政府,如何在不同主張的黨派平衡妥協,組織一個全新內閣,對斯特勒來說,將是個全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