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要求聯邦貿易委員會(Federal Trade Commission)制定相關法規,提升農用機械維修的公平競爭,排除壟斷,以保障農民對自己所擁有設備的維修權。簡單說,農民自己花錢買的農機壞了,愛怎麼修就怎麼修,不必受原廠限制。
讀者或許會問,這和我們有什麼關係?報導指出,維修權的概念和提升維修市場的公平競爭,將普遍推廣至汽車、手機、醫療器材等各行各業,這就和我們息息相關了。
美國農民的憤怒
東西壞了,我們有權決定如何修理,這原本是天經地義的事。但在現代科技日新月異,國際大廠企圖心越來越大之下,很多狀況已經不是我們所能想像。原廠獨家壟斷維修的利益不言自明,有些廠商的壟斷手法優雅高明,有些則過於粗暴。這次美國二十多州農民會如此憤怒,源自強鹿(John Deere)公司一系列自以為是的措施,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卻完全合法。
現代農業機械已經電腦化,所有的功能全部整合到一台主控電腦,而這個主控電腦竟成為強鹿公司壟斷維修的工具!例如,你的曳引機有一天突然出現故障碼,無法發動。你只能打電話給原廠或是合格經銷商,請他們派員來診斷並維修。根據報導,只有原廠授權的技師攜帶專用電腦才能進行診斷,確認哪個零件壞了。然後用新的原廠零件加上合格技師的代碼,連線到原廠,才能取得授權碼,重新「激活」這台曳引機。否則這台曳引機就是一堆廢鐵,而曳引機一台要價少說合台幣千萬。
可想而知,維修費用極為昂貴。你也許只是某個濾清器太久沒換,照說機器還能運轉,可是主控電腦就是把你鎖住,不讓發動。就算要修,按傳統經驗修起來頂多合台幣千元,但強鹿的收費可能要上萬元。而且還不是隨叫隨到,農忙時也許會等上一個星期。農民損失慘重。重點是,強鹿公司完全合法!
故事還沒結束,有的農民迫於無奈,只好找東歐的駭客來破解自己的曳引機主控程式,目的是讓自己的機器能夠重新發動,正常運作。但此舉違反了美國《數位千禧年著作權法》(Digital Millennium Copyright Act,簡稱DMCA),這是要坐牢的!強鹿公司怎麼知道哪一部曳引機被破解了?很簡單,駕駛座底下有一張SIM卡和總公司連線,隨時傳送資料。
大多數農民不願違法,但內心的憤怒可想而知,於是二十多州農民串連起來推動「維修權」(right to repair)立法,終於得到拜登政府的重視。
▲不論是手機、汽車或是農機,只要原廠一旦壟斷維修之後,因為消費者別無選擇,維修服務就有超額利潤。Adobe Stock
從農機到手機 原廠壟斷維修市場
其實,不論是手機、汽車或是農機,原廠壟斷維修的手法主要有二個層面。首先,在維修實務上,採用特殊工具、專用診斷電腦或是不公開維修手冊等,構成維修障礙,阻止使用者DIY,也降低第三方維修的能力。例如手機電池更換,一般使用者沒有工具根本無法自行更換,只好回原廠。
其次,維修所需要的零件,如果不是原廠生產或是原廠授權,將很容易違反著作權法或是專利法。原廠運用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力量,排除副廠零件,徹底消滅第三方維修能力。如果沒有原廠授權,副廠很容易被告侵權而面臨高額賠償。而沒有零件,第三方維修如何公平競爭?
原廠一旦壟斷維修之後,因為消費者別無選擇,維修服務就有超額利潤。這使得維修費居高不下,成為消費者的龐大負擔。比如說,最新蘋果手機面板摔壞,更換原廠零件要價將近一萬台幣。歐系高級房車,回原廠換照後鏡或車燈,動不動就是好幾萬。高額的維修費使得這些大廠產品過了保固之後,市場價值快速滑落,被迫提早報廢。這都是消費者的損失。
引進維修免責條款打破壟斷
那麼,目前市面上那些副廠汽車零件哪來的?這和保險公司有關。新車多半有保全險,原廠高額的維修費,直接衝擊保險公司的利益。保險公司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們尋找第三方修護廠,培養合格副廠廠商和建立第三方品質認證標準,三管齊下。最重要的是推動「維修免責」條款,保護副廠。
消費者購買車子的當下,就已經支付原廠整部車所含有的專利利益,而日後維修車子,也只是維護自己的財產,並沒有侵害專利的問題。因此,副廠零件若是用於維修,當然也應該在專利上給予免責。因為只有在維修免責之下,第三方維修和副廠零件才能合法進入維修市場,打破壟斷局面,消費者才真正有選擇的自由。
合理保護消費者才是普世價值
由於維修免責可以促進公平競爭,有效抑制原廠維修價格,讓車主輕鬆養車,從而延長使用年限,可謂一舉數得,廣受歡迎。很快地,從美國到歐洲、到亞洲主要國家紛紛立法,建立維修免責條款。連汽車大國的德國也在2020年修法納入維修免責條款,保障德國消費者。其實,德國不得不往這個方向開放,因為同樣的汽車零件,德國硬是比鄰近國家貴了五成以上,人民豈能接受?
但最精彩的轉折卻發生在台灣。全世界將近80%的合格汽車副廠維修零件出自台灣,而台灣這麼多年來,卻一直沒有設立維修免責條款,讓原廠突然發現一塊「樂土」。於是德國、韓國等原廠紛紛來台登記專利,並控告台灣廠商侵權,要求鉅額賠償。法院最後會怎麼判,我們不得而知,在沒有維修免責條款之下,台灣廠商恐怕凶多吉少。
很多人說,台灣沒有維修免責條款,等於逼企業出走,把每年幾千億的汽車副廠零件產業拱手讓人。這個說法沒錯,但筆者認為,原廠和副廠間的法律戰只是故事的一部分,我們更要從消費者的權益去權衡。本質上這是消費者想要擺脫原廠維修壟斷的奮鬥。消費者就像小蝦米,如何能夠對抗原廠大鯨魚?我們是不是該合理調整原廠的智財權範圍,留一點空間給消費者?這才符合維修權運動的真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