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防疫政策和經營環境變化的影響,香港經濟不斷下滑,處於衰退狀態。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預計本年度財政赤字將超過千億港元;《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lobal Financial Centres Index,簡稱GFCI)最新排名則顯示,香港已跌出全球國際金融中心三甲,改由新加坡取代。
「清零」迫使港人離港
2021年年底,香港爆發第五波疫情。港府緊隨北京實施嚴格的「清零」防疫政策,今年首季疫情仍持續上升,數以萬計港人受到感染,與此同時有大批港人選擇離開香港。香港統計處8月公布,今年年中香港人口約為729萬,比去年年中少了大約12萬人,同比跌幅為1.6%。
香港資訊科技界人士黃浩華表示,疫情下,香港無論「吸人」,還是「留人」都面臨困難。他表示不要說西方國家,新加坡人來香港開地區分部都有困難。而在香港,剛畢業或有二、三年工作經驗的資訊科技界人士,稅後工資與外國相比要低一些,在外國居住條件也比香港好。
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自由受到限制是不少居港外籍精英選擇撤離的主要原因。李兆波說:「新加坡、泰國、澳大利亞、歐洲這些地區現時已天下太平,人們都到處跑,吃喝玩樂,而香港就好像坐牢似的。以下班後吃飯為例,香港的餐廳現在實行人數和時間限制,出入也要出示疫苗通行證。萬一感染新冠,還可能受到隔離。這些對於精英分子來說都是不能接受的。不少人因此選擇往外跑避風頭。」
年度財政赤字預估逾千億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2月下旬發表本(2022)年4月至明(2023)年3月的年度財政預算案時,估計財政赤字為563億。但時隔半年,他在網誌(Blog,即部落格,中國稱博客)上表示,經濟低迷,港府收入料將不如預期,但開支卻上升,估計本年度將錄得超過1,000億元赤字,僅次於前年2,325億元赤字的歷史紀錄,意味港府的財政儲備或會進一步降至8,000億元的邊緣。他補充,倘若不計算今年將發行的綠色債券所得的350億元,則財政赤字會更嚴重。
他解釋,今年4月至8月的港股成交額和樓宇成交量分別下跌26%和37%,或令本年度的印花稅收入比預期少約三分之一。樓市疲弱影響所及,去年占香港收入來源第二位的地價稅收入亦大減,今年度首5個月的地價收入只有172億元,只及全年預算收入的14%。與此同時,開支卻顯著增大,年初估計的逾560億元赤字,並未包括其後推出涉資430億元的「2022保就業」計畫,以及「防疫抗疫基金」第六輪措施。
「紐倫港」變成「紐倫星」
英國智庫Z/Yen和中國(深圳)綜合發展研究院編制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9 月22日公布最新排名顯示,新加坡在全球國際金融中心連升三級,躋身三甲,僅次於排名首位及第二位的紐約和倫敦。香港跌出三甲排名第四,早前世界三大金融中心——「紐倫港」,如今變成「紐倫星」。東京則降六級排第16位,跌出十大。GFCI報告指出,香港和東京等地區受旅行限制影響,難以展開正常業務。
香港展覽會議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黎可怡表示,過去三年香港幾乎沒有舉辦任何國際性展覽,今年本港的國際性大型活動仍然是零,不但導致人才嚴重流失,原本扎根香港的展覽都移師新加坡。提早香港復常及通關的新加坡,去年已舉辦了約200個活動,今年也已舉辦了600至700個活動,其中超過60個為國際性活動,每個活動至少為新加坡帶來數萬人次旅客。即使香港現時復常,亦需要時間重整展覽業。
9月23日,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等舉行記者會,交代港府調整入境檢疫安排。李家超公布自9月26日起,從海外由機場來港人士檢疫安排由現時「3+4」變為「0+3」,即海外經機場抵港人士,抵港後不再需要酒店隔離,只需3天家居醫學監測,期間可外出。至於為何不放寬至「0+0」,李家超沒有給出明確答案,僅稱希望可以在控制疫情下,給社會最大經濟動力,與國際接軌。
有評論認為「0+3」未必有效,畢竟西方國家早已開放不需要戴口罩,不需要提供「針紙」(接種過疫苗證明書),進入各種場所前不需要掃二維碼。因此香港離真正開放、復常還有一段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