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普立茲獎得主:炸毀北溪2號是美國「最愚蠢的決定之一」

▲普立茲國際報導獎得主,美國新聞界資深記者西莫‧赫許。Getty Images
第242期
何清漣
作者為旅美中國經濟專家與評論家,美國《商業周刊》1999年評為「亞洲之星」。其著作《現代化的陷阱》一書被推選為「30年中國最具影響力的300本書」。

美國新聞界資深記者西莫‧赫許(Seymour M. Hersh,1937年生)年屆86歲,但寶刀未老鋒芒更盛,冒拜登政府之大不韙,對2022年9月發生的最大謎案「北溪2號被炸毀」進行調查,並於2月8日在個人部落格(博客)上發表了一篇調查,這篇惹禍的長篇調查文章標題是〈美國如何毀了北溪2號管道〉(How America Took Out The Nord Stream Pipeline),直指拜登政府策劃實施了這次行動。這位集各種美國新聞獎於一身的資深記者,因這一篇報導,從「代表真相」到接近被「取消」(默殺)、飽受攻擊,本身就證明美國極左盛行時代的荒謬。

赫許調查報告無處發表,是美國新聞界的悲哀

在2020年以前,美國左派早就壟斷了報紙、電視與互聯網的95%份額。西莫‧赫許作為老牌左派記者,肯定在那時還未想到今天他居然面臨無處發表文章的困境。作為一位至今仍保持敏銳與思想活力的資深記者,當然知道在俄烏戰爭還在進行之時,這篇揭露真相的報導嚴重觸犯了左派的政治正確禁忌,因而選擇在自己的部落格上發表了這篇文章。發表之後迅速陷入比左派宗師喬姆斯基(Noam Chomsky)與先鋒排頭兵J.K. 羅琳(《哈利波特》系列作品作者Joanne Rowling之筆名)更嚴重的困境,除了被左派取消之外,還被左派集體批判。此時此刻,其影響正在歐盟國家尤其是德國發酵。

赫許是何方神聖?

先介紹一下西莫‧赫許的來歷與一生主要行狀。西莫‧赫許1937年4月出生於芝加哥,畢業於芝加哥大學歷史系,今年86歲。在美國,他是最著名的調查記者之一,曾經獲得過許多殊榮:

1969年,因揭露越戰「美萊村大屠殺」因此獲得1970年普立茲國際報導獎(Pulitzer Prize for International Reporting)——在歐巴馬時代之前,這個美國新聞界的最高榮譽獎象徵了美國最負責任的寫作。

在1969年、1973年、1974年、1981年、2004年,五次獲得喬治‧波爾克獎(George Polk Awards)。

在2004年獲得歐威爾獎(Orwell Prize,為紀念英國知名作家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美國英語教師委員會公共語言獎委員會設立的獎項,每年頒發給「對公共話語的批判性分析做出傑出貢獻的作家」)。

共著有11本書,包括《權力的代價:季辛吉在尼克森白宮》(The Price of Power: Kissinger in the Nixon White House,1983年),該書獲美國國家圖書評論家獎。

在2005年獲得里登霍爾勇氣獎(Ridenhour Courage Prize)。

在2017年獲得山姆.亞當斯誠信獎(Sam Adams Award for Integrity)。

他的一切報導,都只執著於一件事——尋找被政府掩蓋的真相。他所得到的獎項,基本肯定了他的誠信與負責任寫作,從1960年代末到這篇報導之前,西方新聞界對他的定評是:代表真相。

現在,該提綱挈領地介紹一下赫許現在的遭遇了。

 

西莫‧赫許發表長篇調查〈美國如何毀了北溪2號管道〉,直指拜登政府策劃實施了這次行動。Adobe Stock

▲西莫‧赫許發表長篇調查〈美國如何毀了北溪2號管道〉,直指拜登政府策劃實施了這次行動。Adobe Stock

 

赫許這次觸犯了誰?

這次,西莫‧赫許觸及的是當今美國政府最深層的祕密:毀壞北溪2號管道。

在〈美國如何毀了北溪2號管道〉中,赫許揭露了幾點:

代號為「常春藤鐘聲行動」(Operation Ivy Bells)的水下行動,計畫是在2021年底和2022年前幾個月制訂並進行的,拜登授權現任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傑克‧蘇利文(Jake Sullivan)召集一個跨部門小組來制定一項計畫。2021年12月,傑克‧蘇利文召集了一個新成立的特遣部隊會議——來自參謀長聯席會議、中央情報局(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簡稱CIA)、美國國務院和財政部的男女成員,要求與會者提出有關如何應對普丁將要入侵的建議。

會議之後,由聯邦調查局(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簡稱FBI)工作組的成員制定一項祕密行動計畫,該計畫將利用深海潛水夫在管道沿線引發爆炸。執行任務的是位於巴拿馬城的核心潛水學校的畢業生,潛水夫只是海軍,而不是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的成員,不需要向國會八人幫彙報,便於保密。炸毀北溪1號和2號的計畫突然從一項需要通知國會的祕密行動,降級為一項在美國軍方支持下被視為高度機密的情報行動。

2月7日,在俄羅斯似乎不可避免地入侵烏克蘭前不到三週,拜登在白宮辦公室會見了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後者在猶豫不決後,堅定地站在美國陣營中。在隨後的新聞發布會上,拜登挑釁地說,「如果俄羅斯入侵……將不再有北溪2號。我們將結束它。」

此行動獲得挪威配合。挪威是執行任務的最佳地點,除了美國與挪威之間有一些利益聯繫之外,現任北約祕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與美國關係良好,「是適合美國人的白手套」。

西方社會對赫許的報導並不吃驚

儘管該事件此前已經有多種懷疑指向美國政府,懷疑的依據是三點:

一、炸毀北溪管道是誰得利?當時備受西方媒體高度懷疑的俄羅斯是北溪的投資者,需要向德國出售能源支援戰爭經費,沒有理由炸毀管道;德國也是該管道的投資者,需要俄羅斯的天然氣,沒必要自毀。

二、具備炸毀管道能力的事實上只有少數幾個國家,美、英、俄。而美國事先多次發表過毀掉北溪管道的預告。

三、參與調查的挪威、瑞典、丹麥三國從未指控過俄羅斯。稍有頭腦的人都知道:但凡俄羅斯有一點蛛絲馬跡的證據,肯定會被西方國家成十倍、百倍放大並指控。

在赫許發表此文前,德國總檢察長彼得‧弗蘭克(Peter Frank)在接受《週日世界報》(Welt am Sonntag)採訪,在回答一些政客猜測俄羅斯是爆炸事件的幕後黑手的問題時稱,沒有證據表明俄羅斯涉嫌參與「北溪」和「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爆炸事件。

但除了俄羅斯與中國大陸媒體引證這條消息之外,多數媒體有意忽視德國總檢察長的公開聲明。

事實其實呼之欲出,但沒有哪家媒體敢報導這事。俄中就算報導,也會被輿論視為造謠。

作為美國媒體標竿人物的赫許,出於傳統新聞業的職業自尊與個人以尋求真相自勉的終生追求,願意調查願意揭露,是時代之幸。但即便是他,一時也找不到合適的媒體登載,他也只好與其他一些有資歷有名望美國人一樣,只能將文章發表在個人部落格(博客)或者自己服務的某研究機構的網站上。如美國國防政策和戰略專家湯瑪斯‧史波爾(Thomas W. Spoehr),這位曾在美軍服役超過36年,獲中將軍銜,曾擔任美國陸軍化學、生物、放射和核學校的校長的老軍人,只能將他那篇〈美國軍隊的覺醒主義〉(The Rise of Wokeness in the Military),發表在他現在供職的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的網站上。

 

因揭露北溪2號被毀真相的文章,赫許被北美媒體視為「陰謀論愛好者」。Adobe Stock

▲因揭露北溪2號被毀真相的文章,赫許被北美媒體視為「陰謀論愛好者」。Adobe Stock

 

赫許從左媒偶像變成攻擊標靶

赫許這篇報導言及「拜登下令炸了『北溪』天然氣管道」,具有極強爆炸性,白宮否認了相關指控,並質疑其專業能力,西方主流媒體沒有報導其文章,歐盟各國政府和媒體對此保持詭異的沉默。從2022年9月至今5個多月,曾震驚世界的「北溪」天然氣管道爆炸事件,當初拒絕讓俄羅斯參與調查的瑞典、挪威和丹麥三國政府都未發表任何調查結果;歐洲司法合作組織(Eurojust)最近提議,成立一個聯合調查組,對「北溪」天然氣管道洩漏原因展開調查,但遭到瑞典的拒絕。10月14日,參與瑞典對「北溪」洩漏事件調查的瑞典國家檢察官朱維斯特(Mats Ljungqvist)告訴路透社,聯合調查將會強加給瑞典「不必要的義務」。

赫許的調查報導發表之後,與此事利益攸關的德國、瑞典和丹麥政府均拒絕對他的調查結論表態。

加拿大《西部標準報》(Western Standard)今(2023)年2月10日發文稱,赫許的報導是十年來最大的新聞之一,但北美幾乎沒有媒體願意談論它。「如果美國炸毀了『北溪』,那可以說是對三個實體的戰爭行為:德國、俄羅斯和北約。這也是經濟和環境恐怖主義。」德國《時代週報》(德語:Die Zeit)貶低稱:「在85歲高齡時,他早已從調查報導的傳奇人物變成了不再可信的喃喃自語的作家。普立茲獎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赫許以前揭露的事情不少涉及美國政府,因「喜歡與美國政府作對」並寫出高品質的揭露性調查報導,也因此獲得不少榮譽,但在美國幾大主流媒體近十來年變成為政黨利益服務的工具之後,因這篇揭露北溪2號被毀真相的文章,赫許被北美媒體視為「陰謀論愛好者」,並稱其文章的真實性一直飽受質疑,赫許寫作此文,就是一直在想方設法「報復美國政府」。

在接受網路媒體《戰爭書呆子》(The War Nerd)的採訪時,赫許不無遺憾地談到:「我的同事現在都站隊了,我對此感到驚訝。」他還哀歎,許多媒體,例如《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CNN》,已經變成白宮和拜登政府的前鋒。

美國媒體對此的沉默不會讓北溪管道被毀事件的影響消失。2月15日,赫許接受美國《現在民主!》(Democracy Now!)採訪時表示:「美國炸毀北溪管道是多年來所作出的『最愚蠢決定之一』,這一事件對於歐洲造成的長期影響將是『可怕的』,切斷了他們可以完全依賴美國的念想,即使是在危機之中,進一步削弱『本就極其無用』的北約聯盟。」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紫禁城模型超強 抗10級地震
英國電視台「第四頻道」(Channel 4),近日播放一部《紫禁城的祕密(2017)》(Secrets of China's…
培養下一個李安 臧筱雯樂當抬轎者
近幾年國片掀起一片熱潮,國片大軍橫掃全台,隨口一提都可算是強檔大戲。替國片感到驕傲之餘,觀眾仍不免有些疑問,在風光的票房背後,…
助腸順暢小祕方
宿便所產生的毒素,會造成很多問題。引起便祕的原因很多,也很複雜。幫助排便,促腸蠕動的方法俯拾即是,但還是很多人深受便祕的困擾。為解此憂,…
千錘百鍊 謝英琴淬鍊出美麗人生
初見「喜瑞瓷」白瓷作品,感到它白得溫潤且不張揚;細細觀賞時,訝然發現無論是枝葉、花瓣、花蕊,每一葉每一片姿態各異、栩栩如生,…
食品安全無保證,政府機構競相自種蔬菜
最近中國官媒人民網一篇文章不脛而走。這篇文章涉及的內容並非甚麼驚天大案或國家機密,而是政府機構開闢蔬菜自種基地,保障官員的餐桌安全。 何謂…
億萬富翁巴菲特的平民生活
人稱「股神」的美國86歲的投資家巴菲特(Warren Buffett),雖然富可敵國,但自己一直過著普通人的生活,並將大量財富捐給慈善事業…
因緣
日前曾偷得浮生半日閒逛逛羅東公園夜市,發現多了家販賣煎餅的流動攤販。應是煎餅十分美味,顧客接踵而至,一對年輕夫妻應接不暇忙得不亦樂乎。…
從吳念真廣告旋風談起
最近電視廣告中掀起一股「吳念真旋風」,從電信、牙膏、鞋子、提神飲料到蛋糕、中藥、保健食品等等,都可以看到吳念真代言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