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SARS黑幕 「中國良心」蔣彥永逝世

▲有「中國良心」之稱的蔣彥永,曾對外披露2003年北京SARS疫情,遭到中共當局打壓。YouTube擷圖
第243期
苗薇

推特3月13日傳出中共少將、退休軍醫蔣彥永去世的消息。有「中國良心」之稱的蔣彥永,曾對外披露2003年北京SARS疫情,遭到中共當局的打壓,多年來被監視及限制出行,也不能對外發聲。

3月13日上午,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祕書鮑彤的兒子鮑樸在推特上發文說,「揭露SARS疫情瞞報,以敢講真話著稱的蔣彥永醫生於3月12日下午4:39分去世。」

曾披露北京SARS真相

蔣彥永於1931年10月出生,曾任中共軍方解放軍總醫院(即301醫院)院長,擁有少將軍銜。1957年畢業後,被分配到301醫院工作。1967年12月文革期間遭下放到青海軍馬場勞改,直至1971年10月,1972年重返301醫院。1980年代出任外科部主任,擅長腹膜後巨大腫瘤手術,曾為高官和平民動手術治療癌症,以其精湛醫術與拒收紅包的作風贏得「清廉醫生」美譽。蔣彥永因為拒絕認同鎮壓六四學生,被迫於1993年退休。

2003年,中國廣東率先爆發非典型肺炎「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簡稱SARS)疫情,中方在第一時間隱瞞,致使疫情擴大蔓延至全球。

當時在中共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中共衛生部長張文康面對雲集的媒體記者言之鑿鑿:「北京市只有12例非典,死亡3例。中國的非典已得到有效控制。」他還表示:「歡迎大家到中國來旅遊,洽談生意,我保證大家的安全,戴不戴口罩都是安全的。」

隨即蔣彥永反駁稱:「我覺得張文康提供的數位和真實情況差得太遠。」4月4日,蔣彥永服務的301醫院院長在交班會上宣布,301醫院已經有過46例確診和疑似的SARS病人。蔣彥永認為已到了非常嚴重的狀態,因為4月中旬會有大量中外遊客來北京旅遊,非常有可能染上SARS,並可能傳播到全國及世界各地。「那樣對我國和世界人民將造成極為惡劣的後果。我有責任將知道的情況告訴世人。」2003年4月4日,蔣彥永將自己了解到的情況寫了下來,分別給央視四台和鳳凰衛視發了電子郵件,最後一句話是:「我提供的材料全屬實,我負一切的責任。」

蔣彥永向世界披露真相,迫使中共最高層行動起來。4月12日,衛生部長張文康及北京市委副書記孟學農被免職。4月16日,世界衛生組織表示蔣彥永所述疫情屬實。翌日,即4月17日,中共總書記胡錦濤稱,任何人不得隱瞞、謊報疫情。

要求為六四事件正名

2004年,六四事件15週年前夕,蔣彥永上書中共最高層,希望能夠在3月份舉行的中共兩會上為六四事件正名。蔣彥永在請願信裡詳細描述了自己親眼目睹的死傷慘狀,他以一個醫生的身分,證實了中共軍隊射殺示威者的行徑。之後蔣彥永被當局限制出境。

2019年,在六四事件30週年前夕,蔣彥永再次寫信給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要求能夠為六四事件正名。

英國《衛報》2020年2月報導稱,蔣彥永從2019年4月起遭北京軟禁,送入301醫院接受住院治療。其妻華仲尉當時向英媒表示,當局不允許蔣與外人接觸,蔣身體情況不佳,神志也不太清楚。

曝光軍隊醫院活摘器官黑幕

在2015年3月的中共兩會期間,蔣彥永接受香港有線電視採訪時,披露了軍中腐敗內幕,更指前中央政治局常委、前中央政法委書記周永康,在祕密倉庫中藏有大量「高級武器」。

他還揭露軍隊醫院普遍存在擅自移植、買賣死囚器官的違法行為,甚至連301解放軍總醫院都要派車到刑場拉死囚,爭搶活鮮器官。

蔣彥永表示,中國肝移植源來自被處以極刑的死囚,包括301醫院、北京軍區總醫等都設有「器官移植中心」,這些部門主要是做器官移植和買賣等違法勾當,經濟效益很高,也是醫院和醫護人員灰色收入的主要來源。

他稱,為了能弄到器官,這些醫院和公檢法等串通,只要有死囚要槍斃,就派車到刑場接屍。有的犯人一槍還未被打死,就被拉回醫院手術台摘除器官,然後向患者移植,其手法慘無人道,令人髮指。

作為在部隊醫院行醫30年的蔣彥永還披露,2005年,北京軍區總醫院的普通外科醫師李世擁,毫無器官移植經驗,卻突然私自掛出「器官移植中心」的招牌,非法獲取肝臟供體用於移植,從中牟利。因李世擁有時任軍委副主席徐才厚作後台,雖曾多次被其他醫師舉報,但都不了了之。

蔣彥永作為一介醫師,企圖以一己之力「醫國」,譽為「中國良心」當之無愧。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話說蔥油餅
蔥是種奇妙的東西,味道微辛,煮過後會轉為齒頰留香的甜味。不過由於味道欠缺層次,通常僅用來提味,不起眼到甚至上不了大雅之堂。但是在廚師眼中,…
2014年8月──數字看台灣
高雄氣爆 30死310傷 7月31日晚上9點左右,高雄前鎮區民眾報案疑似瓦斯洩漏,消防隊員與環保署分別派員前往,研判為可燃氣體外洩,…
七夕 品味愛情片
「問世間情為何物?」在現代社會裡,愛情已經是人生重大課題,不同類型、不同主題的電影也總是要加上一點愛情的元素來增添可看性。…
全球掃房潮再破紀錄 中國買家最愛紐約
中國富豪的購房熱情正在推動全世界的資產價值。據《富比士》(Forbes)雜誌報導,2015年中國買家在西方大城市的房屋購買量再次打破紀錄,…
與學齡前孩子的旅行
旅行對於歐洲人來說,就像是生活的一部分。在英國碰到的歐洲朋友,即使家中有小嬰兒也要去旅行;他們的旅行並非景點式的趕場觀光,更貼切地說是渡假…
個體戶小攤
最近上市場找食材,不景氣的感受很深。除了原本的小販外,現在還多了很多新臉孔,姑且借用對岸用語,稱其為個體戶吧。個體戶多半有個特色,形單影隻…
賴仲由把農場變成藝術品
約好了拜訪「劍門生態農場」主人賴仲由,車子行駛在省道1號公路上,熙攘的車潮勾勒著現代人忙碌的生活節奏。在追趕的車陣中退出,…
聽雨
夜深了,窗外的雨聲依舊淅淅瀝瀝,不間斷地整天下著,以至於我這不太靈敏的鼻子都能聞出那雨的味道。喜歡雨更喜歡聽雨,雨聲能讓人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