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開幕的台南冰淇淋店「南埕衖事」入內就要收費。8層樓的店址最大亮點除了日本國際建築大師藤本壯介的純白戶外垂直樓梯,室內以剖半綠竹裝飾天花板與牆面,木櫃拉門上的藤編面令人眼睛一亮;木桌搭配各式藤編長椅、圓凳、靠背,在清水模、泥牆的襯托下,散發著台南慢活時尚與典雅氣質。
▲藤椅過往僅重視實用價值,如今透過設計,也能在品牌店中顯出自然、溫婉的特色。
資深師傅》當年「老闆培訓班」出身
這些雅緻的藤編家具,出自在地老商號世騏實業老闆沈茂來與妻子郭淑惠之手。台灣藤業發展迅速崛起、剎然間沒落,他們是目前少數能以雙手打造高級藤製家具的資深師傅。
現在的台南關廟以鳳梨聞名,但在50年前,此處還有龐大的藤製產業,印尼禁止原藤出口的前二年,1986年的台灣藤製品外銷金額達1億5,000萬美元,光是關廟的大、小藤製工廠就超過400家。
全台最大家具製造工廠、被業界戲稱為「老闆培訓班」的藝芳企業,一個藤製家具部門的員工就有五、六百人,旺季單月更要出口上百個貨櫃。
沈茂來十來歲就進入藤業學習,擅長家具結構計算,日本設計師每每指定他為打樣師傅。後來因緣際會創業,從五星級飯店到高爾夫球場,甚至廟宇,都是他的客戶。隨著業務快速發展,他聘用了快20位師傅,工廠也擴增到800坪,一切看似欣欣向榮。
▲日人要求嚴格,打樣就要一絲不苟。下圖藤椅之編織面不夠平整、細密。
吸收日本設計精華》台灣藤製家深具競爭力
1960年代末期,日本人工費用節節高漲,設計公司遂到台灣尋找配合工廠,因訂單穩定、利潤頗高,竹編師傅也轉而學習藤編,台灣藤製家具工廠如雨後春筍,關廟更是其中重鎮。日人要求嚴格,打樣就要一絲不苟,退貨經常發生,久而久之,台灣藤製家具就成了高標準的代名詞。
1970年到1980年代是台灣藤製家具黃金期,沈茂來回憶,當時藤業師傅非常搶手,有的新人才學三個月,就被挖角當師傅,可見訂單之旺。
▲沈茂來在新竹豪宅施工,在藤枝接縫處仔細施工。郭淑惠提供
原料缺乏》台灣藤製產業迅速崩解
全球藤類超過百種,工廠裡的原料為初步加工後的藤心與藤皮,師傅依照設計圖,再進行藤心凹折、定型,家具骨架分批製作,最後以藤皮編織,才告完成。
台灣黃藤適合作為藤製家具原料,但數量不多,全球最大的原藤產地在印尼、緬甸,尤其是印尼原藤更是台廠的主要原料產地。
眼見印尼、台灣二國出超、入超不成比例,1988年印尼政府宣布,於隔年1月全面禁止原藤出口;台灣廠商迅速組成公會,與印尼政府進行談判,但無疾而終;加上這項政策導致原藤訂單蜂擁而至,讓印尼政府決定提前執行禁令,對台灣藤業而言,這無疑是致命的一擊。
擁有許多木作技藝、木構造建築的日本,對藤製家具相當喜愛,也曾遠赴印尼設廠。但不管是台商、還是日商,都因文化差異鍛羽而歸。
幾番波折後,台灣藤製工廠在原藤囤貨消耗殆盡後,紛紛關廠。世騏當時也開始分租廠房,面積從800坪縮小至100來坪。而後台灣開始引入西式家具,藤製家具漸漸罕見於常民之家。
▲郭淑惠藤編技術了得。
藤製家具》可轉往設計師市場嗎?
「到我們這一代,就結束了啦,但你要來採訪,我就給你方便。」沈茂來清癯的臉上看不出喜悲,工廠內部一片沉寂,過往的機器運轉聲再不復見,長方形工作桌上隱約有工具散落,工廠僅有的光源都集中在妻子郭淑惠手上。
她坐在低矮藤椅上,左手穩住木框,右手拿捏藤皮,快速而熟練的繞圈、拉緊、固定,重而復始,一圈圈繞著,「藤椅的好處就是通風啦,不管坐多久都很舒服。」她臉上滿是笑容,一開口現場就輕鬆起來。
「只要有圖,我們就可以做出來。通常是我先生先看結構怎麼做,然後我再負責藤編。」沈茂來負責家具結構,郭淑惠負責藤編,二人一起研究圖面,也是早年藤製工廠中常見的夫妻檔工作方式。
他表示,藤製家具要坐上二、三十年,因此結構很重要,設計圖往往很漂亮,但有些結構需要加強,有些不一定能落實,必須想得很仔細。
即使工廠收了大半邊,沈茂來仍堅持以最高標準要求原料與交貨品質,至今仍有豪宅、國內設計師找他研究圖面、委託製作,如新竹半畝塘「若山」社區公設、冰淇淋店「南埕衖事」室內藤椅、南台灣大餅節創新獎「深緣及水」藤椅等,嶄新的設計讓二人技術重見天日,更讓人看到藤製家具在新時代的角色。
▲郭淑惠背後為自己手工編織的藤製靠背。郭淑惠提供
技藝即將失傳》夫妻閒雲度日
「你看,這是我們最近要做的神轎。」布滿灰塵的神轎顯是多年前不知名師傅的作品,藤編花樣繁複,仿若中國結的大、小盤長,外人看得眼花繚亂,她卻秒懂。廟方希望借重她與丈夫的專長,重新復刻,獻給神明。
台南的小學、社區大學也請郭淑惠前往教課,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這門技藝可能即將失傳,郭淑惠臉上不見一絲愁苦,手上的活忙到一個段落,就到戶外幫花花草草澆水,繡球花、百合、沙漠玫瑰,還有九芎、紫薇,陪著她與丈夫守護工廠──猶如台灣藤業的一盞燭光,微弱但仍是一線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