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崩盤效應 產能過剩將拖垮中國經濟

▲中國因產能過剩造成價格下跌,低迷的房地產市場持續拖累中國經濟。Adobe Stock
第255期
哨子先生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4月4日抵達中國,開啟為期六天的訪問行程,主要議題在商討美中如何合作為全球帶來金融穩定與經濟平衡成長。不過其中最被討論的,仍然是出發前葉倫已多次公開提到中國「產能過剩」的問題。

房市低迷的持續拖累中國經濟

中國的產能過剩從2023年開始已在國內造成影響,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2024年1月公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一年少了2.3%,是連續第二年下降。財經媒體《彭博》分析,中國因產能過剩造成價格下跌,又碰上國內外需求疲軟,中國企業正面臨著雙重壓力。

《彭博》說,儘管中國2023年達成5%的保守成長目標,但低迷的房地產市場持續拖累中國經濟,預期的疫後繁榮沒有實現。即使北京推出各項振興經濟措施,但因財政壓力,已沒有能力像以往一樣,推動大規模刺激計畫來刺激工業和建設系統,整體市場利潤只能往下走。

其中水泥、鋼鐵尤為淒慘,被國內網友戲稱為2023年度「慘」業。過去30年,水泥業在中國經濟快速成長下需求大增,但也因為全國各地大小水泥廠林立,導致市場長期供過於求。從2022年開始,疫情導致需求疲軟,加上煤炭價格高及環保降耗壓力增強等因素影響,水泥的生產成本居高不下,行業效益持續下行。此時又遇到房產市場崩潰,相關產業鏈緊縮,大型基礎建設放緩,中國水泥產業迎來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水泥價格一路崩跌,止都止不住。為了搶市場,各家招數盡出,這讓全年水泥價格一直處在「低度震盪」的狀態,但這樣的做法,又使得利潤空間進一步被壓縮,水泥行業因此成了惡性循環、利潤微薄的悲慘行業。

業內人士計算,如果按照目前中國水泥市場的相關規模數據推估,未來5年中國水泥業會有近20萬人失業。而且最可怕的是,不管是國內外專家,都認為中國的經濟危機還沒觸底,意思就是現在的失業推論還只是「樂觀」情況下的結果。

美國投資管理公司高盛(Goldman Sachs)2月發的一份報告中警告,中國房地產危機還遠遠未觸底,房價的向下調整只進行了一半。美國《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報導,高盛分析師在2月發布的報告是以2008年美國房地產泡沫破裂的教訓為經驗,表示房地產市場一旦惡化,將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觸底。以此進行對比分析發現,中國當前所面臨的房地產危機才剛剛走到一半,未來數年內,中國房市的價格、新房開工規模及新房銷售將進一步下降。

報告說:「就目前情況來看,開始於2021年年中的中國房地產市場低迷,依然看不到盡頭。」而且該報告以美國2008年金融海嘯當時的人口狀況、收入水平、職位空缺和其他指標與中國現況相比,認為中國目前所面臨的狀況更嚴峻。

樓市銷售慘淡不見盡頭

野村證券(Nomura)分析師一份研究報告中同樣認為:「沒有跡象表明房地產行業的基本面已經觸底。」中原地產的地產研究部也預測,2024年中國房地產會更加低迷,房價下跌遠未觸底,甚至不可能在2024年觸底。

中國樓市銷售情況慘淡,各地政府皆設法搶救。杭州市3月14日宣布,全面開放市內二手樓限購,不再審核買家資格,意味全國買家都可在當地不限房數置產,並且調整增值稅免徵年限,統一調整為兩年。在這之前,廣東省廣州、上海和蘇州都同樣取消了限購政策,鼓勵民眾多多買房。網友評論,就連南方第一大城市杭州都頂不住,可見整個南方沿海城市的房市有多淒慘。以前杭州的房子是有錢也買不到,現在不一樣了,到處可見空屋、空城,幾十層樓的房子就這樣孤立在荒野上。網友說:「就算取消限購,有人敢買嗎?」民眾購買意願不高,房產供應卻持續增加,勢必會繼續拖累市場,在其產業鏈上的鋼鐵、水泥產業等,又怎麼可能不被影響。

不只水泥產業,台灣財經專家謝金河於1月發表一篇名為〈中國產能外溢效應將獵殺全球〉的文章,解釋未來全球經濟正因為「中國產能過剩」問題而被拖累。

謝金河說,過去三十年,美國號召全球投資中國,來自全世界的資金投入中國至少2.7兆美元,後來在美中角力下,美國再度號召全球移動生產基地,供應鏈移轉,也牽動未來產業版圖。接下來中國經濟會往下調整,中國在扮演世界工廠的時代,各大產業產能全開,現在需求轉弱,很多產業不但未減產,而且產能全開。他呼籲企業應該遠離中國,因為這一連串的「殺戮」才剛開始,而有的產業可能會一直向下,看不到盡頭。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中國便便文化 香港掀波
4月15日,一對年輕中國遊客夫妻在旺角西洋菜南街行人專用區,照顧兩歲的小童在行人道上小便。照片可見,附近人流相當密集,…
「一帶一路」要將人們帶去哪裡?
寫這篇稿件的時候,剛好是中共人民代表大會準備審議香港《國安法》的前夕。就在不久前審議的消息剛一傳出,立刻引起國際社會譁然。…
北京反腐較量背後的危險平衡
習近平家族的財產問題,自6月4日以後成了《紐約時報》三篇重頭報導的內容。撰寫該報導的記者傅才德(Michael Forsythe)…
美國Uber 大戰中國「滴滴快的」,誰將勝出?
中國的出租車行業已經進入「戰國」時代。 出租車,主要指按里程表收費的交通工具,英文叫taxi,也就是台灣的計程車,在大陸稱為出租車或的士…
犀利哥 中國最酷男人
最近,中國出了個紅遍世界的人物——犀利哥。著名的英國《獨立報》大篇幅對「犀利哥」進行了專題報導,並刊登了「犀利哥」在大街上行走的照片。…
搶食陸客大餅 拚經濟還是搞政治?
中山大學社會系教授蔡宏政。李唐峰攝影 陸客來台觀光,涉及兩個互相糾結的問題,第一個是:「陸客來台是否為台灣帶來『經濟效益』,…
雷根經濟學之父 預言比特幣結果
據CNBC報導,前美國總統雷根時期白宮預算辦公室主任、有「雷根經濟學之父」之稱的大衛.史托克曼(David Stockman)警告投資者,…
美大學留學生暴增 中國一枝獨秀
據國際教育研究所(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統計,…